你怎麼看天津跌出經濟強市前五名?

一朵奇葩出牆來


我是天津人,一直生活在天津這個城市,怎麼說呢,天津是一個比較節奏慢的城市,而且天津人戀家,不愛出去闖,更希望進國企,進機關。以前天津有一大堆的政府項目和基建工程,因此天津的經濟增速比較快。而這些個工程總有做完的那一天,所以增速下降是正常的。

再一個原因就是天津離北京太近了,很多的高科技企業都去北京扎堆,很少留在天津,而天津能留住的一些化工啊,飛機啊什麼的又都因為環保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遙想八十年前,北有天津衛,南有上海灘,為什麼?因為天津是軍閥通電下野做寓公的地方,北京只是政治首都,並沒有現在這麼多的複雜功能。而這些寓公還想著能有一天重返中央呢,再加上天津的各國租界,形成了一種繁榮景象。而現在北京把所有的功能都佔全了,經濟,政治,文化,等於北方什麼都剩不下,看看長江以南,可以有上海,廣州,深圳,現在杭州也因為電子商務興起了,而北方呢,除了北京還是北京。一個北京把可以利用的資源都佔走了,除非有一天北京能疏散他的功能,不然天津肯定一直是這麼半死不活的,不過生活在天津最大的好處就是安全。治安全國就算不是第一,也得前三。


君陌


2017年,天津跌出經濟強市前五;而在2018年上半年的主要城市GDP排行榜中,天津以微弱的優勢排在第五位,雖然重回前五,但形勢岌岌可危。

2018年上半年的形勢,雖然比跌出前五時的窘態略好一點,但問題仍在。

下面,我們簡單分析一下這種原因。

濱海新區擠水分的影響依然存在,這裡我們不再考慮。

第一,毗鄰北京,但相形見絀。

由於北京的強勢,天津在人才、高科技企業等方面受到的影響不容忽視。

之前,天津在“搶人”方面祭出大招,有房地產方面的因素,也有苛求人才的因素。

而一大批互聯網公司駐紮在北京,卻不肯移步天津,也讓天津很是尷尬。

第二,渤海港口眾多,天津被“分流”走不少優勢。

天津港口是個優勢,但是,競爭形勢嚴峻。

與天津港距離較近的,有秦皇島港、黃驊港、唐山港(包括京唐港和曹妃甸)。

如果在未來的日子裡,這些港口不能夠得到有效的整合,那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優勢,反而會成為劣勢。

第三,在開放發展的意識上,天津有欠缺,這也是一種束縛。

與南方的大城市相比,天津在這一方面有著不足。

其自貿區的不盡如人意,就是個例子。

所以,這就造成了天津在各大經濟強市中的狀態。

或者,將來要是和曹妃甸之類的港口合作,並且改變固有的意識,或許會有轉機。


靜觀財經


天津前幾年表現一直還算強勁,今年突然跌出經濟強市前五名,除了其他城市發展迅速超過天津以外,還有可能是前幾年強弩之末的態勢在今年剛剛體現出來,在經濟發展的慣性消失後,經濟增速下滑也許是正常的前景。

首先,由於霧霾席捲華北地區,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政策下,作為典型的工業城市的天津,多數高耗能高汙染的企業被關停,導致了天津工業的大幅跳水,最終的後果就是天津總產值不可避免的大幅下滑。其次,天津經濟也面臨轉型升級,天津有很多的加工業產業鏈,如原材料加工,五金製品加工等等,這些過剩產能在天津所佔比重較高,此類落後產能一刀被砍掉也導致了天津經濟的下滑。再者,在京津冀一體化戰略開始實施後,北京和河北各取所需,兩者的聯繫更加密切,北京對河北的控制力逐漸加強,天津對河北的“虹吸效應”減弱,天津成為北京擺脫自己大城市病的另一個可用之地。在京津冀一體化的過程中,三地之間是一個博弈的過程,首先考慮的是本地區可以從戰略佈局中可以獲利多少,天津從京津冀一體化中是吃虧還是受益還需要再行觀察,不過目前還沒有什麼有意義的大新聞能夠切實體現天津獲得過什麼好處。就算沒有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天津面積小再加上由於非首都的身份,也遠遠比不上北京有吸引力,無論是人口流向還是企業選址,人們會更傾向於發展機會更多更氣派的大帝都,並且兩地相距很近,北京就成為更優選擇,難以吸引優質人才和資本投入,天津的發展勢必面臨著瓶頸。


大貓財經


天津什麼時候做過前五的經濟強市?那是因為天津沿海,所以水多!

實際上,天津的經濟實力能進中國前十就不錯了,還指望趕超深圳?笑話!

你想想武漢這麼強大的城市,是因為有什麼才這麼強大?那是一流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崇高的地位和定位,中國的工業科教中心,還有全球最大的城市這些條件的共同作用形成的!你看看天津和武漢相比有什麼條件?

天津的科技比得上武漢?還是天津的高教比得上武漢?論工業企業行業,武漢有武鋼東風日產萬科綠地等五六家世界五百強,天津人知道什麼是世界五百強嗎?

武漢有東風、武鋼、三峽集團、葛洲壩、中國南方航空、長航集團、郵科院集團、中國信科集團等一大批直屬副部級央企,請問天津有嗎?

一個注水的城市無非是水乾了露出原型而已,今天在這裡反思為什麼跌出前五?真是可笑!我看天津從來沒有進過前十!


武大東湖


天津距北京太近啦,打建國以後就重點建設北京,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天津一個也沒有!60年代支援三線建設,天津遷走了16O多個國營骨幹企業。60年代末準備打仗,更是準備犧牲天津保衛北京!改革開放以後更是大規模的發展建設北京了,不可能在北京身邊再建設一個和北京一樣的經濟實體了,所以天津從國家層面上只是靠老本和底蘊支撐著!

但是在長江以北,如果你在北京呆不下去了,發展不了啦,想換個地方,我想首選是天津吧!!我在南開大學招生大會上,看到了相當不少北京的學生家長,可以說是上不了北大,清華就上南開,是不少學生和家長的選擇!而且同學中(我的孩子在南開上學)有不少都是有相當家庭背景的孩子都在南開上學!

這就是天津,外人可能不太懂,你來以後會慢慢明白,大中國的四大直轄之一,世界前20超大城市,不是徒有虛名的!!只是你還不懂!


用戶84034753955


這是必然的。作為一個直轄市,天津經濟發展情況一直不是很好,濱海新區創業未半,已經趨於平穩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被北京壟斷,雄安新區搞出來以後天津的科技發展路線基本不能成功,所謂的北方金融中心也沒有成功實現,實質上北方唯一的一切的中心就是北京。產業發展緩慢的情況下,市區房價高企,工資水平卻非常停滯,而郊區建設十分落後沒有吸引力,因此房地產也比較平靜,海路物流又被曹妃甸黃驊南北分蛋糕。經濟發展到最大紅利是人口,天津在這方面來說很不樂觀。

但總的來說,經濟形勢是一回事,老百姓過日子是另一回事,畢竟直轄市,比不過北上廣,比別的綽綽有餘,而北上廣經濟發展雖好,你一個天津人跑去北上廣卻不一定能有在天津舒心,天津一直以來就比較中庸,以後也還會這樣一直下去,這樣其實也不賴,天津人生活是很滋潤的。


為艾爾而生


你怎麼看天津跌出經濟強市前五名?確實,2017年天津的經濟不忍直視,居然僅增長了3.6%,同比驟降了5.5個百分點(2016年增速為9.1%),遠低於同期全國6.9%的均值。那麼什麼原因導致天津經濟遭遇滑鐵盧?我認為有以下三大原因:

1,經濟增長過於依賴投資。這些年高速增長的投資為天津GDP帶來了每年增速超過15%的“繁榮”景象,2007~2011年間,天津投資增速保持在每年20%以上,個別年份甚至超過40%,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天津經濟的增長模式依舊過於粗放,轉型已是迫在眉睫,2017年,天津固定資產投資僅增長了0.5%,而同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2%。

2,服務業不景氣讓天津經濟增長乏力。以金融業為例,在滬深兩市掛牌的天津A股上市公司共有49家,其所屬行業多為工業、能源、交通、房地產,幾乎沒有一家是金融企業。早在2006年,濱海新區就獲批成為繼上海浦東之後全國第二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然而十多年過去了,除了渤海銀行,天津似乎拿不出第二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金融機構。

3,限產的“環保風暴”摧垮了天津的工業。在2017年的限產“環保風暴”中,很多高耗能高汙染的重工業企業直接被關停,從天津的產業結構來看,其中重工業的分量是不容小覷的,直接影響到了天津工業體系的上下游協同運作。這無疑重創了全市的GDP增長態勢,其結果便是,2017年,天津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僅為2.3%,較2016年的增速(8.4%)驟減6.1%。

以上3大原因導致天津跌出經濟強市前五名,對我的這一看法你認同嗎?


沙漏遺愛


天津經濟跌出前五,並不意外。近兩年的環保壓力與擠水分,並不是經濟下滑的原因,而是經濟底氣不足的結果。

天津自2000年開始甚至更早,一批老牌知名企業紛紛走向沒落,單純依靠濱海新區的外資企業、幾家巨型石化國企以及天津港支撐門面,後來跟隨全國形勢,大力發展房地產,可以看出,天津始終在走“經濟園區+港口+房地產”模式,沒有發展第三產業和科技創新。即使在當年確定天津為北方經濟中心、天津港為首批自貿區時,也沒有抓住機會,大力發展金融、離岸、貿易。總之,不是沒有經濟基礎,也不是沒有好的政策,而是一再的錯失機會。


時光1139


雖然天津自我對GDP擠水,GDP量雖減少了,但天津GDP質量卻大大提高了,GDP強度大幅度向上壇加了。我認為天津的GDP是強大的。天津是一個強市,天津的許多裝備,軍備製造在全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巨大作用。天津很低調,受人尊敬的一個強市。比一些用GDP量耒說話的省市,好多了。


玲玲80468293


不要抬槓,客觀的說天津這些年確實發展的不好,關鍵是還看不到什麼希望!地緣政治的特殊城市,不求發展但求穩定,這是一貫方針!捆住了手腳怎麼發展?在中國,在首都周圍任何城市都無法持續性發展!雄安新區我認為就是個笑話,有什麼具體動作嗎?連個發展計劃書都沒有公佈!!都是遠景規劃,水中月,鏡中花!不是黑,實事求是!但也不是你們貶低天津的理由!如果都在北京周圍,你們的城市可能還不如我們呢!天津的發展關鍵看國家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