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加減乘除」

教育規律告訴我們,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如何發揮好家庭教育的功能,是一個久談不衰的教育命題,雖然沒有固定的標準和模式可循,但也有一定的內容和方法可鑑。

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尤其是“繫好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扣子”上,值得我們更多思考角色作用的發揮問題,也就是需要教給孩子什麼,引導孩子什麼,塑造孩子什麼。


家庭教育的“加減乘除”


要給孩子“加三心”

孩子的成長過程,歷經幼稚、懂事到成熟,最終要由家庭一員成為社會一員,自立於社會的大家庭。那麼,把社會的需要和孩子的成長結合起來,最基本、最起碼的一點在於強化公德心、責任心和吃苦心,公德心要讓他們明白社會的規則約束,責任心要讓他們懂得應有的責任擔當,吃苦心要讓他們感受幸福的來之不易。有此“三心”,可謂奠定了人生成長的基石。

要給孩子“減三氣”

平心而論,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將來能夠過上好日子。但明顯的事實是,小時候的所謂好日子,不等於將來的好日子。有人說,今天的孩子大多是“蜜缸裡泡大的”,這話聽起來稍有極端,但背後的道理令人三思,在現實中也有許多類似的表現。

順著這個邏輯去推理,

有一些方面應該在教育引導上多做減法,尤其是在順境中容易滋生養成的奢氣、私氣和嬌氣,需要從小就有意識地加以克服,不要讓其積之於深,變成今天成長和未來生活的“負資產”。

家庭教育的“加減乘除”


要給孩子“乘三力”

社會的需要就是教育的課題,我們每個家長都應是順勢而為的答題者。在當今社會對人才成長提出更高要求的環境中,有“三個力”的培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鍵和緊迫,這就是創新力、動手力和協作力。創新讓人思維靈活,動手讓人勤勉實幹,協作讓人理解社會。用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標準去衡量,一個善於創新、善於動手、善於協作的孩子,因為這三大素養的薰陶、積累和沉澱,必定是將來適於生存、適於應變、適於社會的強者。

要給孩子“除三性”

近年來個別孩子身上表現出的霸性、冷性和戾性,令人感到很是不可思議。這裡面有著諸多複雜因素的影響,給教育問題帶來了極大地警醒和反思,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講,需要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中,注重涵養和氣,

去除霸性;培養愛心,去除冷性;滋養慈善,去除戾性;讓與人為善的美德從小植根於他們的內心。


家庭教育的“加減乘除”


畫荻教育的智護老師提醒廣大家長:以上“加減乘除”,一方面是立,一方面是破,其中蘊含著教育的辯證法和科學性,只有破立結合、相得益彰,才能立德於先、樹人於細、塑才於早

,給孩子一個美好生活的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