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上標籤,讓中產階級欲罷不能


貼上標籤,讓中產階級欲罷不能

illustration by lieke vorst


從莆田山寨到巴黎時尚,很多時候,國貨缺的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據我觀察,商品一旦貼上如下幾樣標籤,必定門庭若市,令消費者趨之若鶩。尤其是眼光挑剔的中產,任誰看了都慾火焚身,欲罷不能。


貼上標籤,讓中產階級欲罷不能

一旦貼上有機兩字,事情就變得不太一樣了。

從計量上看,有機不是按斤兩算的。有機的蔬菜按株算,有機的水果按個稱,有機肉類按片量——唯有這樣,才對得起他們的昂貴身價。

畢竟有機之物,不是尋常東西,不易得。

旁的蔬菜、水果、肉類只能跟壘大山一般,擺在大賣場裡供人挑選。但有機之物不同,它們被靜靜封在塑料盒與保鮮膜之中,整整齊齊擺在貨架上,享受24小時的白熾光浴,時不時的,還有陣陣水霧從貨架上噴出,顯得它們的水靈動人。

據說,這是模仿蔬菜水果們在溫室大棚裡生長的環境,使它們產生一種錯覺:自己還長在地裡。

這種幻覺令它們保持新鮮。

這種幻覺令對有機趨之若鶩的中產也覺得飄飄然,覺得從此隔絕了化肥、農藥和汙染,吃下肚裡,也能永葆青春,長生不老。


貼上標籤,讓中產階級欲罷不能


殊不知。哪怕歐盟標準的有機,化肥也不在禁止範圍以內。


貼上標籤,讓中產階級欲罷不能

野生比有機更加不得了。

有機能在超市的貨架上買到,野生之物只能偶遇。

它們出現的地方是兩個極端:要麼是蠻荒的鄉下地方,要麼是富麗堂皇的高級餐廳。

這也是當代中產生活的兩大極端,一面嚮往著返璞歸真,一面又對現代文明欲罷不能。

在兩股力量的拉扯下,當代中產多少顯得有些精神分裂,承受著極大的焦慮。

他們迷信從農家樂親手採下的蘋果是野生的,也迷信在餐廳花兩三百吃到水餃裡的餡兒是野生的。

殊不知。哪怕所有野生之物卯開了勁兒長,一頭野豬長到八百斤,也不夠飽這一億中產的口腹之慾。

至於這吃進肚內的東西,哪些是真的野生,哪些是濫竽充數;掏出去的錢,哪些是物有所值,哪些是打了水漂,完全靠撞運氣——就和他們的人生一樣,究竟是階層躍升,還是階層下跌,完全靠運氣。


貼上標籤,讓中產階級欲罷不能

吃慣了價格高昂的有機和野生,中產階級偶爾也會接接地氣。

不過,這裡的接地氣不是與當代的平民階層相連,而是與歷史的平民階層,發生一點心靈上的溝通。

同樣的煎餅果子,放在路邊攤上賣,那便是平民階層用來果腹的三無小吃。

可一旦搬入衚衕裡頭的四合院,或是國貿樓下的仿古商鋪裡頭,煎餅果子便不再是煎餅果子了,咬上一口,眼前便彷彿浮現出當年嬌生慣養的貴族小姐們,一邊盈盈淺笑,一邊咬著麵皮兒說笑談天的嬌羞模樣。


貼上標籤,讓中產階級欲罷不能


什麼都是古早的好。古早的煎餅果子,一個可賣到三五十。桃源眷村的古早包子,一個可賣到十七八,彷彿那擀包子皮的麵糰也發了十七八年似的。

中產們沉溺在古早的世界裡,後廚的師傅們,則忙著用現代工具為他們加工——把冷凍好的麵食放進微波爐打上三五分鐘,便是一頓古早味四散的下午茶了。


貼上標籤,讓中產階級欲罷不能

私房的味道是難以阻擋的。

大多混跡於一二線城市的體面中產,多半有個不那麼體面的家鄉。

私房二字,很容易勾起他們的思鄉情懷,媽媽的菜,姥姥的面,諸如此類。

雖然據我所知,大多人的媽媽和姥姥並不擅長做菜。那味道惹人懷念,主要是當年眼皮子淺,沒吃過太多好東西。隨便一點點甜,便很易令人心滿意足。

於是一大幫廚藝不精,衛生證營業證食品證皆無的商人們,在七扭八拐的小巷子裡,在黑黢黢的居民區裡鋪開攤子,開始炮製“媽媽的味道”。

一旦烙上“私房”二字,所有的缺憾都可以被原諒:味道不夠飽滿,擺盤不夠精緻,環境也不夠整潔——因為你家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的。

唯一不同的,你媽不會一盤私房小炒肉賣你80。


貼上標籤,讓中產階級欲罷不能

中國的中產消費者,迷信進口二字。

法國的紅酒,德國的刀具,美國的魚油,意大利傢俱,新西蘭牛排,日本馬桶蓋,埃塞俄比亞咖啡……一一陳列開來,隨便到一二線城市體面中產的家中逛一圈,就好像來到了萬國博覽會現場。

雖然美國的牛也是飼料喂大的,但在進口二字面前,中產階級可以勉強放棄有機與野生標籤。

進口商品可以創造一種似有若無的疏離感,彷彿把我們同這個世界微微拉開了。對體面中產生活而言,這層疏離感至關重要。活在這方小小的結界之內,彷彿外面的紛紛擾擾都與自己無關。那些裁員、降薪、加班、二胎之類的破事,都暫時遠去了。

吃著美國牛排,喝著印尼咖啡,彷彿就同華爾街精英們有了一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默契。

進口商品營造的是一個世外桃源。


貼上標籤,讓中產階級欲罷不能

大多中產都有戀手癖。一看到“手工打造”四字,便目泛桃花,挪不開腿了。

中產階級是如此迷戀手作之物。譬如日本的煮飯仙人,手洗過九十多回的大米,煮成一碗白米飯,就能引爆網絡話題。一群都市白領幾乎要哭著跪著歌頌“匠人精神”——哪怕他們根本不知道那碗飯是個什麼滋味。


貼上標籤,讓中產階級欲罷不能


中產階級十分富於復古情懷。工業革命把人類從繁重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後,中產者們又開始懷念起手工的好了。麵條要手工擀的勁道,水餃要手工包的新鮮,毛衣要手工織的保暖……總之,手工打造的東西是最好的。

洗碗機、洗衣機、掃地機器人都已經過時了。一個標準的中產家庭,必須僱一位勤勤懇懇的全職阿姨,菲律賓來的最好,看著她跪著手工擦地。

當然,這手工勞作是用來苛求他人的。至於自己,則盡情享受現代文明帶來的便利最好。


貼上標籤,讓中產階級欲罷不能

中產階級對食品說明異常敏感。

在進口超市買東西時,拿起包裝袋,得翻來覆去看上半天:用了什麼添加劑和香料,油鹽是否過量,熱量有沒有超標,營養是不是豐富……恨不能用x射線把裡裡外外看個底朝天。

但在另一些地方,他們又跟雙目失明似的,對一切都不聞不問了。

街頭的咖啡館,路邊的奶茶店,從紐約來的千層蛋糕,橫行京城20年的深夜牛肉麵館……這些原料不明、配方不明、營養熱量通通不明的食物,同樣也是中產消費者們的心頭好。

翹班、熬夜、排隊、搶號……為了能吃上一口,紛紛為之癲狂。

是的。因為他們是打上了秘製標籤的舶來品。秘製,多麼令人神往的兩個字眼,帶著一點神秘,帶著一點挑逗,一口咬下去,就好像滿足了自己的窺私癖。

比如開在北京公廁旁的某川菜館,衛生環境堪憂,其秘製炒肉卻極受歡迎,食客大排長龍。


貼上標籤,讓中產階級欲罷不能


除了北京的公共廁所旁,秘製標籤常常出現在麗江、大理、田子坊、鼓浪嶼、寬窄巷子等地。

三無產品披上秘製標籤,頓時就有了不一樣的味道。


貼上標籤,讓中產階級欲罷不能

得不到的東西永遠是最好的,比如限量版商品。

毫無疑問,家裡的三五件限量商品,最能彰顯主人的品味和財力。

當然,限量別墅、限量豪車是中產階級無法企及的奢華。因此只能從別的限量款上尋求安慰:限量包,限量鞋,限量外套,限量口紅……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限不了的。

如果連這些小物件也買不起,不要緊。隨便到北京大街上走一走,每天只賣五十碗的麵條,每天只賣一百杯的奶茶,每天只賣三十隻的烤鴨……限量無處不在,總有一個是你能消費得起得。

北上戶口、小升初名額、重點大學通知書、藤笑全獎offer……約莫是從小到大與人爭搶慣了,一看到限量二字,一想到大排長龍,中產階級血管裡的求勝欲便被激發了出來——不管這東西好不好,限量就是限量,先搶到了再說。

畢竟supreme的限量磚頭,不也賣得挺好的麼?

那不僅僅是一塊磚頭,那上頭刻的是中產們不甘人後的決心。


貼上標籤,讓中產階級欲罷不能

做著千篇一律的ppt。

住著千篇一律的兩居室。

吃著千篇一律的外賣。

和千篇一律的人談戀愛。

生千篇一律的孩子。

中產的生活是經不起審視的。車子、房子、體面工作、穩定關係,好像什麼都有了。仔細一看,全中國大約有幾千萬人過著如此這般的生活,一想到這裡,那點優越感頓時煙消雲散。

還好有人懂你。還好,有定製挽救你的人生。

1888的定製襯衫,5888的定製皮鞋,8888的定製西服……當設計師的手輕輕劃過你的腰間,彷彿發出微微的電流,那一刻,你明白了什麼叫作獨一無二。

這錢自然花得值。你總算感覺,自己不是那麼泯滅眾人,默默無聞,可算有了和別人不一樣得那麼點東西。

當然,設計師不會告訴你,同樣的定製西服,他們已經賣給800多個不同的客人了。

每一位客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起碼自我感覺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