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高寧:未來中國經濟和企業都會出現分化

“下一步政策餘地靈活性會減小,因為大部分規則也必須按照國際通行的政策實施,否則你就不是世界經濟的一部分。”

10月30日,在以“新時代創新發展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題的2018浦江創新論壇開幕式上,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圍繞科技創新對未來發展做了三個判斷。

宁高宁:未来中国经济和企业都会出现分化

寧高寧認為,過去政府的政策影響比較大,因為貨幣、稅收、匯率、利率、關稅和政府支出對產業影響比較大。

寧高寧判斷,未來中國引進技術一定會減少,自主研發一定會開啟,中國人一定會有好的科學家、研究室和技術出來,但需要時間。

“過去研究所為了自己吃飯,為了掙錢,連飯館都開了。今天肯定不能這樣了,而是要重新進入一個研究過程,這個需要時間。”寧高寧補充道。

寧高寧還判斷,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會分化。“目前區域分化已經開始了,上海和東北完全不一樣,深圳也不同,十年前每個地方都是10%的GDP增長,今天不是了。”

談到分化的原因,寧高寧指出,因為技術、創新分化了,所以產業也分化了。“原來深圳和上海的經濟好是因為創新,不是因為政策。”

“從企業來說,企業也要分化。隨著企業競爭的增強和全方位的競爭展開,對靠規模、靠勞動力成本、靠政府支持的企業來說會更加困難。大家會看到未來不光是好企業和壞企業的差別,還有技術有創新的企業和沒有技術企業的差別。”寧高寧談道。

寧高寧指出,科技企業中那些堅持長期自主研發的和一般應用型的也會有變化。注重創新的企業家、注重技術的企業家,創造了企業價值,創造了市值,企業進步也會更大。

寧高寧提到,中化集團在今年年初提出”科學至上”,完全以技術的標準評價所有的投資、回報、企業運營,沒有戰略方向的技術引導不做了,只做針對創新的東西。這個對企業來說是比較大的挑戰,因為要改變評價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