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高寧:我們是貿易自由化、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擁護者

本報記者 李正豪 上海報道

央企採購團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上的簽約成果正在陸續披露。

11月6日下午,《中國經營報》記者在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化工”)聯合舉辦的專場簽約活動上了解到,兩家公司共與30家客戶現場簽訂合作協議,其中中化集團簽約了11家外商。

記者瞭解到,通過本次簽約,中化集團將採購來自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的8種商品。這9個國家和地區是美國、俄羅斯、沙特、科威特、印度、新加坡、科特迪瓦、中國香港、中國臺灣。11家外商包括沙特阿美、科威特石油、陶氏化學、烏拉爾鉀肥等。採購商品涵蓋原油、塑料、聚醚多元醇、環氧丙烷、氯化鉀、硫磺、可可豆、薄荷醇等。

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已於2018年6月底開始合併,由中化集團董事長兼任中國化工董事長寧高寧在專場簽約活動上對記者說,目前,中化集團致力於成為以石油化工為基礎、以生命科學和材料科學為引領、以環境科學為保障的世界一流綜合性化工企業,中化集團將持續借助進博會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國際平臺,進口高質量產品和服務,滿足公司生產所需。

有買有賣

在去年舉辦的第一屆進博會上,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兩家公司也分別與合作伙伴簽訂了多項協議,通過引進高品質產品和技術,促進產業升級和公司高質量發展。在本屆進博會上,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從採購側和銷售側雙向發力,簽約商品的質量和結構持續優化。

何謂採購側和銷售側雙向發力?眾所周知,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都屬於國際化、全球化企業。尤其是中國化工,在全球做了不少併購。所以“雙向發力”就是指,兩家公司的國內分支機構從採購的角度與外商簽約,而兩家公司的海外企業則從銷售的角度通過進博會把產品帶到國內。

據記者瞭解,中國化工國內分支機構在本屆世博會上與6家外商簽約,採購產品包括原油、化工品、礦石、天然橡膠以及技術合作等。與此同時,中國化工旗下的5家海外企業也在本屆進博會參展,並與北汽新能源、東風乘用車、華潤化學材料等13箇中國客戶成功簽約。

中化集團的簽約主要集中在採購側。其中,在能源領域,中化集團與沙特阿美、科威特石油多年來一直合作良好,在去年第一屆進博會上簽訂的原油採購協議也執行得非常順利。到了本屆進博會,中化集團與這兩家公司重新簽下新的年度協議。中化集團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增進與沙特、科威特等主要產油國石油企業的合作力度,有利於保障中化集團原油進口的資源穩定性,同時也為開展原油國際貿易打下良好基礎。

在化工領域,中化集團本次與陶氏化學的簽約,增大了雙方的合作範圍,在原來基礎聚氨酯原料合作的基礎上,加強了聚氨酯涼感科技、聲學泡沫、水性聚氨酯等特種材料的合作。與全球最大的ABS塑料生產商——(中國)臺灣奇美簽約,開拓了中化集團ABS樹脂、PC樹脂類產品的代理經營業務。

在農業領域,中化集團主要進口國內資源隗帆的鉀肥、硫磺等產品,其中鉀肥從俄羅斯烏拉爾鉀肥公司採購,硫磺從瑞昕海外私人有限公司採購。達成這些合作,將為我國農業生產提供穩定、優質的原料。

進博會平臺效應

中國化工旗下法國安迪蘇公司相關人士介紹,該公司在首屆進博會時與新希望天集團、正邦集團、福建聖農等客戶簽訂了協議,擴大了合作。本屆進博會安迪蘇公司也是收穫滿滿,與蒙牛乳業簽訂了蛋氨酸的銷售訂單。該人士還表示,成為中國化工旗下企業之後,安迪蘇不僅在中國建立了生產基地,而且在業務佈局上更加全球化,目前安迪蘇中國工廠生產的產品有一半以上出口海外,讓該公司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得到明顯提升。

與中化集團簽約的俄羅斯烏拉爾鉀肥銷售有限責任公司CEO亞歷山大·捷爾列茨基則表示,進博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溝通和交流的平臺,烏拉爾鉀肥公司與中化集團的合作,將本著貿易互惠互利原則,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

寧高寧表示,作為跨國經營企業,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的許多業務都建立在國際合作和全球營銷基礎之上,因此“我們是貿易自由化、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堅定的擁護者”。寧高寧還表態稱,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將繼續利用好進博會的平臺,進一步擴大對外合作範疇和力度,通過引進優質產品和技術,加強與世界先進企業及研發機構的交流合作,繼續扮演好分享經貿合作商機、實現互惠互利、服務全球市場的參與者和貢獻者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