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踐行共贏合作理念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新華網北京5月13日電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召開之際,具有豐富國際化視野和“走出去”經驗的中國中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寧高寧,接受了新華網書面專訪。寧高寧說,中國通過與沿線國家分享發展經驗、開展建設合作,形成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新華網:在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3年多的時間裡,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成果。您如何看待“一帶一路”背後的理念和企業角色?

寧高寧: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順應地區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提出的重大倡議。

3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合作協議,形成廣泛國際合作共識。可以說,“一帶一路”是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途徑,是沿線各國人民的福祉,對全球經濟治理也產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一帶一路”所倡導的 “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及其包含的開放、包容、普惠等重要理念,正是“一帶一路”能夠取得超出預期成果的魅力所在。我個人認為,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共享。正是基於合作共享的開放心態,才能造就共贏。中國通過與沿線國家分享發展經驗、開展建設合作,打造吸引國際資本的“新窪地”,形成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做《企業國際化也是一個國家的國際化》,講的是一個國家和產業的國際化,是一個漸進的艱難的過程,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地位被接受的過程。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說,“一帶一路”正折射了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地位被接受的程度,反過來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帶來了寶貴的機遇。中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排頭兵,一定要抓住這一機遇,做好“一帶一路”落地的開路先鋒。

新華網:中化集團是我國國際化程度較高的中央企業,中化集團是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

寧高寧:作為中國企業國際化探索的先行者,中化集團主業分佈在能源、農業、化工、地產、金融五大領域,是中國四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最大的農業投入品(化肥、種子、農藥)和農業服務一體化經營企業,領先的化工產品綜合服務商。對中化而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大力推動企業國際化,既是發揮央企國家隊作用的使命召喚,也是創新發展戰略、拓展發展空間的內生訴求。

中化集團充分發揮多年國際化運作積累的經驗,緊密結合主營業務發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一是發揮貿易業務優勢,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暢通。中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著廣泛的貿易往來,過去三年間,中化在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額達到615億美元;二是整合全球天然橡膠產業鏈,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源配置效率,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供應平臺;三是助力中國和沿線國家農業部門合作,輸出先進農業技術,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高農業發展水平;四是依託“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打造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世界級化工產業園區,持續供應高品質的成品油和化工產品。

新華網:作為外貿行業的一名老兵,中化集團在促進“一帶一路”貿易暢通上有哪些建樹?

寧高寧: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中化集團是我國最早實現“走出去”的企業之一,1950年開始主營對外貿易,1988年就已收購美國企業。通過實施“走出去”戰略,我們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了一定的投資和業務運營。“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我們加大了石油、化肥等大宗商品的國際化經營力度,取得明顯成效。

石油貿易需要外語、商務、期貨等多方面的專業能力作為支撐,而這些恰恰是中化的強項。中化集團依託專業優勢和長期積累的良好合作關係,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石油貿易合作。一方面加強與伊拉克、沙特、科威特、阿曼、俄羅斯等產油國政府及企業的合作,增加原油長約數量,提高相關市場參與度,一方面增進與泰國、新加坡、印度等國石油企業的合作力度,為相關客戶提供優質原油和專業化服務。2016年,中化集團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原油貿易量約9000萬噸,比2015年增長2000萬噸。同時,中化集團努力開拓東南亞及中東市場,培養優秀的供應商及終端客戶,近年來與馬來西亞石油公司等企業簽訂長約,成品油交易量逐年遞增。

2016年,中化集團全力開拓國內全資及參股煉廠的成品油出口業務,實現加工貿易成品油出口共計528萬噸,其中,東南亞地區作為出口國佔比75%,中東佔比7%,歐洲和澳洲佔比18%。

中化新加坡石油利用地域優勢進行成品油國際轉口及原油委託加工業務,已成為“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的油品經銷商。2016年,我們的全球原油和成品油經營總量近1.5億噸。

我國是缺鉀國家,而“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國家鉀鹽資源豐富。中化集團從2015年開始重點同沿線主要國家加深鉀肥戰略合作。2015年5月,中化集團與白俄羅斯鉀肥公司簽署了2015-2019五年合作備忘錄;同俄羅斯烏拉爾鉀肥公司加大海運和陸運合作;同烏茲別克斯坦鉀肥公司開啟合作。在中東,重點推進同阿拉伯鉀肥公司的合作,提高採購數量。這些戰略合作既為國內鉀肥供應安全提供了保障,又促進了相關國家和地區資源開發。

在增進貿易暢通的基礎上,中化集團創新商業模式,大力提升貿易服務水平。以化學品物流為例,目前中化集團在中東和新加坡均設立了銷售網點和分公司,如在沙特設有集裝罐銷售網點,在迪拜設有船運和集裝罐業務的辦事處,在新加坡設有集裝罐公司和船務公司。波斯灣地區過去20年來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落後,供應條件很難滿足當地需求。近年來,針對一些中東國家捨近求遠從美國進口LNG的市場現狀,我們探索開發了全新的LNG集裝罐箱運輸模式。LNG集裝罐箱運輸利用標準集裝罐作為包裝載體,採用先進的保溫技術,將液化天然氣通過現有成熟的集裝箱船、碼頭等物流基礎設施實現遠距離運輸。這種創新的運輸模式,克服了對基礎設施的依賴,並且更加安全,有效滿足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新華網:您剛才提到“打造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供應平臺”,這一戰略舉措和“一帶一路”有什麼關係呢?

寧高寧:“優化產業鏈分工佈局,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是“一帶一路”的合作重點之一。2016年,中化集團旗下中化國際收購了新加坡上市公司Halcyon Agri Corporation Limited,將在此基礎上打造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產業平臺。這是我們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速整合天然橡膠國際產業鏈的一大舉措。近年來,通過上下游延伸和產業橫向拓展,我們形成了覆蓋中國、東南亞、南亞、歐洲、非洲和美洲等地的全球一體化業務格局。目前,我們擁有天然橡膠種植面積5萬公頃、加工廠32間,年加工能力150萬噸,以高端子午線輪胎專用膠為主打產品,為國際著名輪胎企業和橡膠製品公司提供優質資源。同時,我們不斷提高供應鏈管理能力,藉助新加坡等海外營銷平臺,不斷提高對下游客戶的營銷服務能力,營銷規模不斷擴大。2013年至今,中化集團在沿線國家和地區銷售天然橡膠326萬噸,實現銷售收入444億元。

通過優化天然橡膠業務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種植、加工佈局,我們提升了天然橡膠業務的全球影響力和帶動力,並滿足了相關地區對這一重要工業原料不斷增長的需求,提升了資源全球配置效率。

新華網:您還提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出先進農業技術,具體內涵是什麼?

寧高寧:“一帶一路”沿線農業國家眾多,而中化集團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農業投入品(化肥、種子、農藥)及現代農業服務一體化運營的中央企業,通過發揮先進科技、優質產品以及專業服務一體化優勢,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現代農業貢獻力量。

種子方面,我們充分發揮在雜交小麥、雜交水稻上的研發優勢,以口糧作物為重點,加速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進程。我們與巴基斯坦企業合作,在巴推廣我國二系雜交小麥,以改善巴基斯坦第一大糧食作物小麥的產量低水平徘徊的現狀,提升當地小麥生產能力。2016年,我們還啟動建設了第一個海外研發中心——孟加拉作物適應性研發中心,充分發揮在雜交水稻上的技術優勢,研製適合當地種植條件和消費習慣的水稻品種,幫助孟加拉國解決目前農業發展遇到的挑戰。

農藥方面,我們加快國際化經營步伐,積極推進在亞太地區的戰略佈局,不僅收購了美國孟山都公司在印度、泰國、菲律賓、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六個國家及臺灣地區的酰胺類產品業務,還先後在印度、菲律賓、泰國和澳大利亞等亞太地區的核心市場建立了海外分支機構,組建自有營銷團隊,實施品牌製劑分銷。目前,我們的農藥業務已覆蓋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數十個製劑產品品牌,並在部分國家的水稻除草劑市場佔有較高的份額。 2013年至今,我們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實現農藥銷售32萬噸,銷售額近百億元。

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成為我國農業投入品的重要出口市場,依託業已形成的營銷渠道和市場地位,藉助肥、種、藥、技一體化協同運作,我們將大力開拓出口市場,並積極推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廠生產、當地分銷,提升本土化服務水平,促進當地農業發展。

新華網:能源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除了石油貿易,中化集團還能提供怎樣的助力?

寧高寧:福建省泉州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化集團在泉州獨資建設的1200萬噸煉廠——泉州石化於2014年投產,工藝技術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2016年加工原油1150萬噸。其原油主要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品油70%銷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泉州石化歐五標準的高品質汽柴油受到歐洲、新加坡等地市場的極大歡迎。

去年,我們又啟動了泉州石化100萬噸/年乙烯及煉油改擴建項目,計劃將煉油規模由1200萬噸/年擴建至1500萬噸/年,新建100萬噸/年乙烯項目(含80萬噸/年芳烴)及相關配套儲運、碼頭及公用工程設施等,實現煉化一體化發展。

在煉油、乙烯項目的基礎上,我們還將建設中化泉惠石化園區,重點發展煉油、烯烴和芳烴產業鏈,並形成若干差異化的產業鏈和較完整的配套設施。到2030年,達到3000萬噸煉油和200萬噸乙烯、200萬噸芳烴生產能力,並按照低碳循環和一體化的開發理念,打造國家級生態石化工業區。建設泉惠石化園區,將進一步發揮“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地理優勢,提升中化服務“一帶一路”的能力。

借“一帶一路”東風,中化集團從貿易服務、資源整合、農業科技輸出和石化產品供應等諸多領域服務沿線國家和地區,同時也使得自身的國際化水平更進一步。如今,我們的境外資產佔比超過七成,實現利潤佔集團利潤總額的一半,國際化已成為中化的重要特色和發展優勢。

新華網: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除了具體項目的成就,中化集團還有什麼可以分享的發展理念或者心得嗎?

寧高寧: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中化集團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積極融入當地社會,共享技術和發展經驗,共享發展紅利,同時真正幫助當地改善民生、發展經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實現了與所在國家的共同成長、共贏發展。

以天然橡膠業務為例。目前,我們在非洲的天然橡膠和棕油業務覆蓋中西非的喀麥隆、科特迪瓦、尼日利亞、加納、加蓬、剛果等6個國家。通過控股新加坡上市公司GMG,我們一併獲得了其下屬的喀麥隆橡膠種植園HEVECAM,種植園的面積與北京四環以內相當,裡面住著4萬多居民。我們不僅利用先進的種植技術在原來的荒地上種植橡膠林,幫助發展橡膠產業,每年還投入200多萬美元用於當地公益事業,興建了1所中學、1所技校、13所小學、13所幼兒園和1家120張床位的綜合醫院,這些設施在喀麥隆南部地區都是數一數二的。HEVECAM園區外都是茅草屋,園區內都是磚瓦房,園區內生活明顯好於區外。在另外一個7.5萬公頃的SUDCAM橡膠園,我們從國內帶去蔬菜、水稻種子,教當地老百姓如何種植。我們的橡膠園不僅解決了當地6000多人的就業和園區內連同家屬在內的4萬人的生活問題,同時也通過培訓傳播新技術給當地小農戶,將園區發展的紅利輻射惠及到了周邊的20萬戶農民。我們還非常重視與當地的綠色環保組織合作,採用歐洲高標準,在橡膠林的種植過程中關注動植物的多樣性,尤其是珍稀物種的保護。曾經,在非洲一塊已經獲批的土地上發現了大象、野生大猩猩,我們就立刻封閉了該區域,重新評估是否要保留野生動物保護區。這種與所在國政府、合作者及當地人民形成利益共同體的投資模式,得到了當地人民以及政府的高度認可。喀麥隆總理菲勒蒙表示非常歡迎中化集團到喀麥隆投資興業,他說:“中化在喀麥隆的投資正是幫助政府實現了我們想做卻沒有能力去做的事情”。

海外石油勘探開發是中化集團國際化經營的另一重點。在開展該業務的過程中,我們與印尼、阿聯酋、也門、突尼斯、敘利亞等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在海外社區建設中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準則,推行以項目屬地社區建設為抓手、與社區交融共贏的合作模式,並制定了覆蓋整個項目全生命週期的健康、安全和環境(HSE)管理系統,最大限度地降低項目的安全和環境影響,促進了項目所在地區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所以,我們這種利益共同體模式就是共享,與當地政府、居民共享,共同開發、共同受益、共同發展。急功近利或惟利是圖不是我們這種中國企業的理念,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新華網:“一帶一路”投資過程當中也面臨著風險和挑戰,中化集團是怎樣應對這些風險和挑戰的?

寧高寧:在企業“一帶一路”投資的過程中,既充滿了合作共贏的機遇。客觀地說,也不可避免會遭遇風險和挑戰,包括政治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安全風險等等。其中,應對政治及安全方面的風險需要政府出面“保駕護航”,應對市場和經營方面的風險則需要企業自身提高決策和經營管理水平。中化集團在“一帶一路”投資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相關經驗。

科學決策、積極穩妥實施,是“一帶一路”投資順利推進的基本原則。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錯綜複雜,中化集團在“一帶一路”投資過程中,始終堅持科學分析、準確判斷、審慎選擇、穩步推進。就是說“腦袋要清醒”,把問題想清楚、看清楚,不能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而是要根據需要。以油氣業務為例,公司有一支專業隊伍專門對全球經濟形勢、石油供需關係、行業發展態勢、油氣項目併購趨勢等方面進行全面研究,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更準確地把握併購機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與投資國政府和相關機構的聯繫,全面、深入瞭解當地法律法規,為項目併購提前做好準備。

持續創新、提升項目管理能力是“一帶一路”投資實現資產價值的有力支撐。海外投資項目既要造福一方,也要實現盈利。在海外項目收購及後續運營過程中,我們結合多年來海外業務運作經驗和自身產業基礎,不斷創新項目管理模式,按照國際規則和方式打造項目管理能力,不斷提升項目管理水平。一是強化外部資源組織能力,充分利用國際分工,組織外部資源為我所用,實現公司的戰略發展目標;二是不斷強化屬地化管理;三是持續提高標準化管理能力,提升海外項目管理效率;四是不斷完善科技管理體系,強化技術保障;五是在海外項目紮實推進精益管理工作,圍繞降低成本和提高經營效率進行大量的精益改進,項目素質得到大幅提升。

培養專業隊伍、促進文化融合,是“一帶一路”投資不斷壯大的重要保障。融資本易,融文化難。中化集團通過“一帶一路”投資實踐深刻地認識到,真正的國際化不僅要實現資源和市場的國際化,更重要的是理念、管理、體制、機制各個方面的國際化,是整個管理系統的國際化,尤其是要做好與外籍人員的文化融合。同時,隨著公司國際化經營的不斷深入,不同國家、不同企業背景的員工越來越多,為使這些人才能儘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充分發揮其特長,我們始終堅持以文化為統領,加強員工的培訓和管理,提升團隊戰鬥力,打造出一支理念統一、專業性強、與業務規模及發展速度相適應的海外業務人才隊伍,有力支撐了公司海外業務的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