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一定要小心这伙人,专业碰瓷敲诈,张口就“几十万”!

做餐饮一定要小心这伙人,专业碰瓷敲诈,张口就“几十万”!

又一家餐厅被骗了!

近日,在哈尔滨一家烧烤店里,发生了一起微信“串现金”被骗的案件:

一名男子进店,声称有十几个人要来吃烧烤,先是点了近1000块钱的串,后又称在一家超市订了1500元钱的海鲜,让烧烤店代加工。

随后男子说,超市只收现金,而他的钱都在手机里,让烧烤店给串点儿现金,老板同意后,男子扫了二维码付款,但说需要验证码,而收验证码的手机在他媳妇儿那儿,只能等会再转。

接着男子拿着烧烤店的1500元钱,让老板开车陪他去取海鲜。路上,男子接到电话,再以他姐出车祸赶去医院为由,下车跑了。

而烧烤店老板回到店,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这种骗局,在餐饮行业也并不少见,但大多数还都是小打小闹,餐厅损失的金额也不算太大。

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有一帮有组织的、专门碰瓷讹诈的人,盯上了餐饮企业,张口就要数十万,甚至百万,餐饮老板们更是要格外提防、小心。

一帮专门碰瓷讹诈的,盯上了餐饮企业!

1、火锅中有“卫生巾",索赔数百万

上月餐饮业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海底捞上市。然而,就在圈内外纷纷祝福的时候,在深圳的海底捞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位倪姓女士,在深圳海底捞卓越店就餐时,声称发现火锅中有疑似卫生巾护垫的物体,要求退还就餐的餐费。

门店的负责人也表示,毕竟在门店里发生不满意的事情,当时退还消费的800多元,作为补偿。

但,随后,倪女士情绪激动,又提出了赔偿数百万的要求,还损坏了一些餐具。

于是,海底捞选择报警。

做餐饮一定要小心这伙人,专业碰瓷敲诈,张口就“几十万”!

就在舆论不断发酵的时候,剧情就出现了反转。

深圳市重庆印象火锅(梅林店)店长看到后爆料称,就在海底捞卫生巾事件的前一天,这位倪女士也曾前往其店内用餐,并称发现“卫生巾”异物,要求索赔。

当时这位经理选择私了,但是看到海底捞这一事件后,就直接去了派出所报案,一对证,发现竟是同一人。

这个时候,事情才渐渐明朗,连续两天,同一人在不同的火锅店,发现了同一种异物,充满了疑点和巧合。

对此,这位倪女士称,之所以去火锅店比较勤,是为了火锅店的用油安全,并且立马改口称自己没有追究任何一家火锅店的责任,也不需要赔偿,只需要商家把幕后供油的油厂提供出来。

而警方则称,该女子有精神疾病,最终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2、以菜品里添加药品为由,敲诈酒店50万

今年5月份,北京一家酒店的负责人报警称,其集团名下三家饭店自今年1月以来,被三名男子多次以向食药监部门投诉其菜品中添加药品为由,索要50万元。

公司迫于无奈,先后5次向三人银行账户中汇去18.5万元。

1月份开始,该公司旗下一家位于海淀区的饭店,接到一名鲁姓男子打来的电话,说其在饭店食用添加了鹿茸的某道菜品后感到身体不适。

并称该饭店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的规定,已经将该饭店投诉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如果饭店想私了,给20万元他就撤诉。而几乎同时,该公司旗下位于西城区和东城区的另外两家饭店也被两名男子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了举报和勒索。

通过警方调查,才发现这是一个以中高档饭店,为主要作案目标的敲诈勒索团伙,并且核实这三人曾在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等多地以同样的方法敲诈了十余家饭店,涉案金额达50万元。

目前,这三人已经被警方逮捕。

3、因卖了几瓶红牛,敲诈外卖商铺

之前,在餐饮行业出现过,因为卖个拍黄瓜,被人举报罚款1万的事情。

这次,又轮到红牛了。

有一位外卖老板,称自己租了个档口,专门做外卖,但是因为卖了几瓶红牛,就被“有心人”举报到了食药监,现在要面临5万的罚款。

这位老板说:“因为红牛是属于功能性饮料,没有资质和许可证,就涉及了超范围经营,现在就是要么和举报人和解,撤诉,要么就交5万的罚款。”

很多圈内人,对这件事情议论纷纷,大多数同行都认为,这位老板一定是遇到了职业打假人,因为不少的餐饮人都吃过亏。

江西一位餐饮同行,因为门店内所售的洋酒没有中文标签,被职业打假人勒索4倍赔偿;

长沙一餐饮同行,因为店内蛋糕没有食品标签,被职业打假人“敲诈”1800元;……

对于这类事情,大多数的餐企都是选择给钱了事,而不给钱的,就如上文外卖老板一样,面临罚款。

餐饮不易,要格外小心避免吃哑巴亏!

以前,总是说顾客是上帝,只要顾客有投诉,有不满,大多数餐厅都是选择赔钱、赔笑脸。

因为,一方面,餐厅琐碎的环节过多,环境太过于复杂,很难判定,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另一方面,餐饮人的心态,都是不希望闹大,不要影响餐厅的生意,想着能用钱摆平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而也正是因为这两点,就给了一些“有心人”可乘之机。

做餐饮本来就不易,无论是专业的骗子、碰瓷党,还是所谓的职业打假人,餐饮人都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格外注意,不能一味的赔礼、道歉、赔钱、赔笑脸,适当的时候,要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避免吃哑巴亏。

在以往的餐厅经营过程中,你又遇到过哪些类似经历,或者又有哪些适宜的处理方法,分享出来,供同行们警惕和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