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築的門樓——滲透在骨子裡的中國傳統美學觀念

徽州古民居的正立面設計,滲透的是中國傳統美學觀念,強調左右對稱,有著一套比較成熟的程式化手法。正面牆呈水平直線,或者是兩側高牆向中心逐漸遞降,形成“井口”。這樣一來,不僅有利於房屋內部的通風、採光,而且比較自然地將人的視線聚集在正門入口處,這也是建築的局部趣味中心。有房屋建築就得有門,作為出入口的門,它有著界定空間的作用,同時具有防衛的功能。

徽派建築的門樓——滲透在骨子裡的中國傳統美學觀念

徽州古民居的門,有大門、側門、角門、後門、券門等,其中與牆體有關係的可分為高牆門、低牆門等。在這裡,我們要著重介紹的是徽州民居的高牆門,高牆門以門頭為裝飾重點,形成了簡易的或者複雜的門樓裝飾,在實用功能上,門樓主要是防止雨水順牆而下濺到門上。

徽派建築的門樓——滲透在骨子裡的中國傳統美學觀念

對此,建築專家侯幼彬在《中國建築美學》一書中,將徽州民居門樓劃分為垂花門樓、字匾門樓、瓦簷門樓和四柱牌樓式門樓等,這裡我們引用的是著名建築專家朱永春的一種劃分,他認為,徽州建築門樓可大體分為門罩式、牌樓式、八字門樓式尖。

徽派建築的門樓——滲透在骨子裡的中國傳統美學觀念

一般人家用的是門罩式門樓,位於門楣,依照繁簡程度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在大門門框上方,用水磨磚疊澀幾層線腳挑出牆面,頂上覆以瓦簷,並刻一些簡單的裝飾,這種多出現在明代;第二種是垂蓮式,以垂蓮柱為主要標誌,就是用水磨磚在門框上部砌成垂花門形狀,兩垂蓮柱間施以二枋聯繫,簷下用磚櫞支承,佈置疏朗,大方得體;第三種是左右設雲拱或上枋腳頭等。

徽派建築的門樓——滲透在骨子裡的中國傳統美學觀念

大戶人家的門樓則非常講究,用的是牌樓式,也就是門坊,常見的有單間雙柱三樓、三間四柱五樓、三間四柱三樓,材料有磚、石、木等幾種。古代工匠一般在大門上方挑出雙角起翹的小飛簷,鴟吻角獸,下砌簷橡頭,上覆瓦片墊翹,像一對展開的燕翅;

徽派建築的門樓——滲透在骨子裡的中國傳統美學觀念

飛簷下方和門楣之間的花邊圖案框內,鑲嵌著磚雕圖案。徽州區巖寺鎮的進士第門樓,為三間四主五樓、仿明代牌坊而

建,用青石和水磨磚混合建成,門樓橫枋上雕飾有“雙獅戲球”,刀工細膩,柱兩側配有巨大

的抱鼓石,高雅華貴。至於八字門樓,是牌樓式門樓的變體,變異的是它在平面上大門內退進少許,形成八字形,典型的有婺源豸峰八字門樓、歙縣呈坎羅耐庵宅八字門樓,後者上部還用了月梁及斗拱承託木板壁和屋簷。

徽派建築的門樓——滲透在骨子裡的中國傳統美學觀念

有意思的是,門樓當初是從驅魔避邪的“符鎮”演變而來的,隨著歲月的流逝,“符鎮”的意義變得模糊不清,並轉化成為裝點門面的裝飾物,成為徽州古民居的重要構成要素。

徽州民居門樓上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便是精美異常的磚雕了。磚雕是“徽州三雕”之一,磚雕製作首先要選擇精細的泥土,經過人工處理除去雜質和沙粒,做成磚坯後燒成青磚,接著打坯,在青磚上定出畫面的位置,鑿出畫面中形象的深淺,確定畫面的近、中、遠層次,最後是精雕細刻的過程,使得所要雕刻的人物、鳥獸、花木、樓臺、博古等一一呈現出來。平滑明快、質地細膩的磚雕,一般用於徽州古民居的大門,包括門樓、八字牆等,成為一種獨特的壁飾。

徽派建築的門樓——滲透在骨子裡的中國傳統美學觀念

黟縣西遞村的“尚德堂”的八字門樓高大壯觀,八字牆和門框都是用整塊的“黟縣青”築成,打磨得光可鑑人,邊角、接縫做工精細。明代的磚雕以幾何圖案為主,而清代的磚雕則有戲文、傳說等民俗圖案,往往雕有幾個層次,多的達九層,形象豐富,栩栩如生。由於徽州古民居的外牆,尤其是門牆,比較高大,門樓就成了古代工匠們施展才華、技藝的集中之地,上面鑲嵌的磚雕,往往精美細緻,圖案多樣。

徽派建築的門樓——滲透在骨子裡的中國傳統美學觀念

這樣一來,平整粉白的高大牆面,成了背景,而雕刻精細入微、佈局緊湊有序的門樓,成了內容,一個空白、疏朗,一個精細、嚴密,有著強烈的反差效果,一如中國畫所體現的“疏能跑馬,密不透風”的美學追求。

徽派建築的門樓——滲透在骨子裡的中國傳統美學觀念

的古民居門樓雕飾,大多是園林勝景或者是戲曲人物,這裡的門樓非常集中,門挨門、門對門,讓人眼花繚亂,門樓上的雕刻技法極為細膩,多是三四層雕刻,最多的有九層透雕。

坐落於屯溪柏樹街東里巷6號、7號、28號的程氏三宅由明成化年間禮部右侍郎程敏政所建。6號、7號宅門樓向內開,門樓朝裡做,磚雕圖案都是“雙鳳戲牡丹”,形象豐滿舒放,生動活潑。7號樓前面院牆呈圓弧狀,這在徽派建築裡是很常見的。

徽派建築的門樓——滲透在骨子裡的中國傳統美學觀念

28號宅門樓採用麻石料鑿制,築仿木結構三間四柱門樓,其正樓和次樓均以鬥科相托,額枋上有精美雕刻,平板上浮雕串蓮花瓣,整個門樓立體感很強。大門一向是民居的“臉面”。儘管從宋代以來,民間住宅的建築規格,以及構件的使用都有所限制,但徽州有的官宦人家可商人,特別用心於住宅的佈局和結構設計,甚至利用其勢力印地基的相對優裕,將大門修成朝外開的“八”字狀,這樣做有旨遮風擋雨上的考慮,更有著身份和實力上的顯擺。

還有門尤,也稱“門鞍”,門鞍以石鞍、石柱、石墩等5部分組成,修成圓技狀的門枕石,體現了“擋門鼓”避邪的意義,似乎也暗合了“擊肢升堂”之意。不過,更多的徽州人,是比較低調和內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