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金庸是很有意思的人,以他的才能怎么沦落写武侠小说

谨以此文 致敬 华语武侠小说家金庸!

中国文艺界有两个怪人,一个是香港的著名才子金庸,一个是大陆的著名画家黄永玉。

黄永玉:金庸是很有意思的人,以他的才能怎么沦落写武侠小说

巧合的是,这两个人曾经交往甚密,是同事数年的知己,是患难与共的好友。

在黄永玉看来,金庸大侠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

两人的友谊小船源于70年前的香港洪流。

1948年,参加左翼运动的黄永玉为了逃避迫害,不得不离开上海远赴香港。

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他参加了“人间画会”,从事木刻创作兼自由撰稿人。

在坚持刻木刻之余,他还善于利用时间给电影公司写剧本。

当时,年仅24岁的黄永玉进入香港《大公报》。

非常凑巧的是,此时金庸也在《大公报》编副刊,两个文化奇人便这样相遇了。

在那个编辑部,黄永玉和金庸在同一间办公室办公,黄任美术编辑,金任国际电讯翻译。

当时的同事里藏龙卧虎,另一武侠小说宗师的梁羽生就是其中之一。

梁羽生曾经评价过这两位前同事,称“金庸是大侠,黄永玉是怪侠。”

1950年《新晚报》创刊后,金庸到《新晚报》副刊担任“下午茶座”编辑,并撰写影评文章。

那时候,黄永玉租住在九龙荔枝角。

金庸新婚不久,曾带着妻子来黄永玉的租屋与朋友聚会。其间,乔冠华、胡风、臧克家等人都是常客。

在2012年3月,黄永玉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说道:“他们不会讲广东话,谁要租房子,我就帮他们张罗。他们都叫我‘保长’。”

黄永玉还说,当年批判胡风的《论现实主义道路》,在香港开了座谈会,晚上胡风就来找楼适夷发牢骚。

“当时只有一层隔板,但我也听不懂。到半夜时聊得饿了,他们就来找我借点心。”

《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讲过一件趣事:一家店名叫“美利坚”的童子鸡做得很出名,黄永玉约金庸、梁羽生等朋友经常去。有一次吃鸡吃到一半,大家发现口袋里都没有钱,很是尴尬。这时,黄永玉对着饭店里的热带鱼画了一张速写,用手指头蘸着酱油抹在画上,算是着色。画完后,金庸给在《星岛日报》工作的叶灵凤打了一个电话。没过多久,叶灵凤笑眯眯地来了,黄永玉交上画,叶灵凤预付稿费付清了饭钱,大家尽欢而散。

对于因写武侠小说而在华人文化中影响深远的金庸,耿直风趣的黄永玉却是如此评价:“那时写影评是我先写的,写武侠小说也是陈文统(梁羽生原名)先写的。那时《大公报》所属《新晚报》销路不好,为了吸引读者,陈文统就到街上买了几本武侠小说回来看,边看边写。我们都当作笑话。”

黄永玉:金庸是很有意思的人,以他的才能怎么沦落写武侠小说

黄永玉回忆说:“那时刚解放,他(指金庸)呀,就穿个花衬衫到北京,找乔冠华他们,要到外交部工作,我们知道后当作笑话讲。其实他那是爱国和进步的表现。那时我们觉得他不懂事,一个党外人士,怎么可能当外交官呢!”

针对溥杰称中日关系恰如夫妻吵架、过一晚就好的说法,经历过八年抗战的黄永玉怒不可遏,愤愤然以毛笔写下一篇《狗杂种,溥杰》,刊登在金庸主编的《大公报》副刊上。

还有一次,作家端木蕻良写了一篇《毕卡索致张大千书》的文章,金庸打算刊登,请黄永玉画插图。黄永玉起了笔名叫“张大毛”,还画了个小报头。孰料,文章尚未见报,有人跑去告密,还叫个律师来警告时任《大公报》社长的费彜民,说不得刊登这篇文章,要登的话就告你。后来才发现告密的人是个特务。

一天下午,黄永玉和金庸、关忾几位朋友坐在咖啡馆里,商量着该如何应对一场狂风暴雨。那是1951年年初,内地掀起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高潮,此风迅速刮到香港,黄永玉成了首批“枪打出头鸟”的目标。

于是,黄永玉先后在《大公报》上撰文《批判自己的创作偏向》《检查我这次的画展》,自我解剖,自我鞭笞。他违心地写道:“我进步得太慢了,这说明我过去承袭资产阶级的遗毒极深,以致现在得花出十倍于别人的力量来进行和自己的这场搏斗。”

黄永玉打算离开《大公报》时,金庸请求一位电影界的朋友帮忙,介绍黄去了长城电影公司,让他一边参加美术活动,一边担任业余编剧。由长城电影公司主办的《长城画报》,创刊于1950年8月1日,主编为长城公司经理袁仰安。黄永玉在《长城画报》上分别以“黄永玉”“永玉”“张观保”“观保”等笔名,刊发了数十幅速写,包括风景、演员肖像漫画、影人日常生活等内容。当时活跃于香港影坛的明星与导演刘琼、龚秋霞、顾而已、夏梦、石慧、舒适、韩非、陈娟娟、万籁鸣、万古蟾等人,都成了黄永玉速写的对象。 其间,黄永玉编剧的《海上故事》《儿女经》被拍摄成电影,女明星石慧因在喜剧《儿女经》里的表演而当选为最佳女演员。金庸因为撰写影评喜欢上了电影,后来也在长城电影公司任编剧,还导演过几部影片。

1953年早春二月,黄永玉和张梅溪带着七个月大的儿子黑蛮离开香港到了北京。

黄永玉:金庸是很有意思的人,以他的才能怎么沦落写武侠小说

从这以后,黄永玉与金庸天各一方。

1976年以后,黄永玉当上了中国美协副主席,迎来了他的黄金创作期。

金庸获知老朋友复出,非常高兴,在《明报晚报》撰写了《读黄永玉的画》一文,深情地写道:“黄永玉最爱画的就是这些角色,就是平民老百姓,即使曾经英雄过,但现在倒霉落魄生活着的一些人。正因如此,黄永玉之画的能量在香港是最接地气的。”

20世纪80年代初,金庸访问北京时见到了黄永玉。一对老朋友相见,万分高兴。

得知黄永玉30年间屡遭劫难,金庸无限感慨,十分敬佩黄永玉这样的知识分子,觉得他们有胆识、有骨气。

1988年,黄永玉偕妻子张梅溪回到阔别35年的香港。

在这个宽松的环境里,黄永玉有了新的创作,也有了新的住宅。

黄永玉的家成了香港的一个文化沙龙,他每天工作完了就会召朋友来聚聚,跟金庸一起喝喝咖啡聊聊天,觉得是一大乐事。

黄永玉:金庸是很有意思的人,以他的才能怎么沦落写武侠小说

金庸(右一)、黄永玉(左一)与罗孚(右二)夫妇(1993年)

黄永玉对金庸的评价不是一般的高:“这个人是个很聪明、很有魄力的人…他是很内在的人……他是很可爱的人,很温和的人,而且那种神奇的力量你都很难想象。”

据说,金庸还在读中学时,出过一本名为《中学汇考指南》的书在全国发行。

一个中学生出书,了不起,脑子超棒,而黄永玉自言这书看不懂。

尽管如此,黄永玉对老友的才能和品格评价甚高,可是也有例外的。

虽然海内外公认金庸为武侠小说第一人,可是黄永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黄永玉:金庸是很有意思的人,以他的才能怎么沦落写武侠小说


谈到金庸的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时,黄永玉表示“几乎没看过”。

他不只是没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其他人的武侠小说也很少看。

他还为金庸惋惜不已:“以他的才能、他的智慧怎么写武侠小说呢?他应该做比这个重要得多的事情……在我来讲是可惜了……我感觉太奇怪了,怎么弄成武侠小说家了呢?”

黄永玉:金庸是很有意思的人,以他的才能怎么沦落写武侠小说



黄永玉与金庸:两个有趣的老头儿原来交情这么深!(来源:作家文摘1820期 | 蒋连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