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寶武董事長陳德榮:城市與鋼廠的矛盾是中國短期特有現象

10月30日,以“綠色鋼鐵、智慧製造”為主題的第七屆寶鋼學術年會在中國寶武中央研究院開幕。這也是中國寶武聯合重組後首次舉辦的大型學術會議。

寶鋼股份(600019)黨委書記、董事長戴志浩在歡迎致辭中即表示,“綠色鋼鐵,智慧製造”,這是全球鋼鐵行業最為關注的兩大主題,“綠色鋼鐵”關係企業的生存,而“智慧製造”關係企業的發展。

中国宝武董事长陈德荣:城市与钢厂的矛盾是中国短期特有现象

戴志浩

“隨著人民的收入增長和生活質量改善,民眾對環境質量和安全關注度大大提高,對環境汙染的容忍度下降。”戴志浩表示,我們必須切實增強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堅定不移地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繼續做好節能環保工作,實施清潔生產,集中力量攻克一批環保關鍵共性技術難題。

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世界鋼鐵協會總幹事埃德溫•巴松,新日鐵住金代表董事及執行副總裁、研發總監井上昭彥,美國大河鋼鐵總經理戴夫• 斯蒂克勒和中國寶武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分別作了大會主題報告。

幹勇在主題報告中指出,時代呼喚著新冶金學,即面向綠色化、智能化的冶金學;信息自組織與他組織融合的冶金學;開放-動態、集成一體化的冶金學;多因子-多層次嵌套、集成、協同的冶金學。

陳德榮在現場作了題為《以技術革命推進鋼鐵生態圈綠色發展,再啟中國寶武新徵程》的報告。陳德榮表示,必須在滿足環保約束的前提下,實現鋼鐵業的高質量發展。環保政策快速收緊、市場化調控手段的加強等,都推動著鋼鐵行業工藝創新聚焦到綠色製造技術方面。

中国宝武董事长陈德荣:城市与钢厂的矛盾是中国短期特有现象

陳德榮

陳德榮指出,鋼鐵工藝技術的創新將重點聚焦到綠色製造技術方面來。過去兩百多年鋼鐵工藝技術革命的核心是解決“效率”問題,未來鋼鐵工藝技術革命的核心是要解決“清潔製造”問題。這既是越來越嚴格的外部環境的要求,也是鋼鐵產業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

他認為,城市與鋼廠的矛盾是中國社會短期特有的現象,必然會走向和諧共存。

實際上,對中國寶武來說,其正致力於解決城市和鋼廠之間的矛盾。以位於上海的核心製造基地寶山基地為例,早在1985年就開始陸續投產,儘管當時的裝備技術在國內是最先進的,環保要求是最嚴苛的,但是與當前更高的環境要求已不相適應,特別是投產30多年後的裝備已經老化,功能開始退化。

據介紹,從2011年開始,寶鋼股份規劃並重點實施寶山基地原料、燒結、煉焦、高爐各單元環保裝備與工藝技術的改造工程,對標國內外最嚴排放標準,甚至超前考慮未來更加嚴苛的指標要求。

從2011年到2018年,寶山基地先後完成了焦爐煙氣淨化改造、高爐爐缸大修、燒結煙氣淨化脫硫脫硝、“礦進棚”“煤進倉”改造及棚頂光伏發電、皮帶輸送全封閉改造以及鍊鐵區域47萬平米的綠化改造等項目。僅寶山基地鍊鐵區域累計在環保改造投資超過100億元。

除了對已有的長流程(以鐵礦石等為原料,高爐鍊鐵、轉爐鍊鋼)製造基地環保升級之外,中國寶武還試圖以短流程(以廢鋼為原料,電爐鍊鋼)謀求新的佈局。

實際上,在許多西方發達國家,小型鋼廠也能在城市生存下來。但這一現象存在的前提,是嚴苛而成熟的環保技術裝備和清潔化的超低排放或零排放製造。而發達國家的小型鋼廠即以短流程鍊鋼為主。

此外,在後工業化時代,城市是廢鋼析出的主要源頭,廢鋼資源的就地處置清潔化再生產、再就地消費,可能要比長途運輸處置後再長途運回消費要綠色環保得多。

據陳德榮介紹,為應對城市鋼廠的壓力,根據鋼鐵製造短流程化的趨勢以及內陸地區實際情況,中國寶武在沿江沿海佈局全流程環保型鋼鐵聯合企業的同時,在內陸和部分城市“謀求‘分佈式、網絡型、平臺化、短流程’的小型鋼廠的結構布點”。

這類“網絡型鋼廠”將以最小的佔地、最少的員工和最省的投資採用最簡潔產線佈局,最大程度實現智能化、自動化生產,製造單一品種鋼,滿足周邊用鋼需求,與沿海沿江長流程鋼鐵精品製造基地形成錯位。

中國寶武以此希望徹底實現城市與鋼廠的並存,改變當前人們對城市鋼廠的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