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沒有給你孩子開感冒藥的醫生,真的不是庸醫!

兩天前,小編髮了一篇文章,簡單說明了下孩子感冒時吃的常見感冒藥是否真的安全。這兩天就有不少人留言、諮詢小編,當然也有部分是diss的,因為小編的觀點是:普通感冒不需吃藥。

今天,小編就再說一說孩子感冒這件事。

那個沒有給你孩子開感冒藥的醫生,真的不是庸醫!

一般情況下,我們經歷的感冒都是病毒性感冒(病毒引起繼發細菌感染的細菌性感冒後面說明),其中最常見的是普通感冒,其次是大家經常聽到的流感,也就是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與流感在病原體、症狀、危害程度、治療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那個沒有給你孩子開感冒藥的醫生,真的不是庸醫!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為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引。一般起病並不是很急,主要表現為呼吸道鼻部症狀,如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等,全身症狀如怕冷、疲倦、食慾不振等較輕,發熱也較低,38度左右。普通感冒一年四季均可能發生。

而流行性感冒為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傳染性強,常有較大範圍的流行。一般起病比較急,全身症狀較重,而呼吸道症狀較輕,體溫也會上升較高達到39度以上。流感一般發生在冬春季節。

那個沒有給你孩子開感冒藥的醫生,真的不是庸醫!

再說一下細菌性感冒,扁桃體或咽部紅腫及疼痛會比較明顯,會伴有膿痰等症狀,全身中毒症狀也相對較重,如果開始發熱不高,2-3天后,病情繼而加重,則可考慮為細菌性感染。

簡單的說,普通感冒真的只是小病(所以很多人都可以感冒時還能精神的上班),流感和細菌性感冒就需要針對性治療了。不過我們日常遇到的感冒大部分都是普通感冒,如果每年按時接種流感疫苗,流感基本也是可以防範的。

那個沒有給你孩子開感冒藥的醫生,真的不是庸醫!

瞭解完這些,我們來說一下感冒是怎麼好的。其實,感冒是一種“自限性”疾病,所謂自限性,就是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會停止,並逐漸恢復痊癒,而靠的就是人體自身免疫力。也就是說,吃不吃藥感冒都會好,俗話說得好:感冒吃藥一週就好,不吃藥得7天!

可以說,再厲害的抗病毒藥物,也不如人體的免疫力。大部分感冒真的是喝水喝好的,而不是吃藥吃好的。而吃的藥其實並不能幹掉病原體,只是讓你在免疫系統消除感冒病毒的過程中變得舒服一點。

那個沒有給你孩子開感冒藥的醫生,真的不是庸醫!

如果大家統計買的那些感冒藥的主要成分,基本就在這些範圍: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鹽酸偽麻黃鹼、馬來酸氯苯那敏、氫溴酸右美沙芬、鹽酸金剛烷胺、人工牛黃、咖啡因等。

他們的效果,也並不是殺滅病原體的,而且很多成分副作用也是明確的,像馬來酸氯苯那敏、氫溴酸右美沙芬、鹽酸金剛烷胺等都是不建議給孩子用的,對乙酰氨基酚等也要控制服用量,攝入量過多會導致肝腎負擔加重,產生肝腎損傷。

那個沒有給你孩子開感冒藥的醫生,真的不是庸醫!

說到為什麼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感冒一定要用藥,小編個人認為除了對孩子的重視,首先是媒體、廣告等對於流感的擴大傳播,讓大家對於感冒產生了恐慌,其次是一直以來形成的吃藥習慣和對抗生素的神話。

比如“早晚各一粒,遠離感冒困擾”,“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服黑片,睡得香”等耳熟能詳的廣告語,甚至讓人形成了“有病治病,沒病預防”,“提高抵抗力,強身健體”等各種觀念。

那個沒有給你孩子開感冒藥的醫生,真的不是庸醫!

而事實上,藥品尤其是抗生素(用我們常說的名字叫消炎藥)真的不能亂用,這方面很多育兒專家、醫生等也都有說明。那麼,感冒了該怎麼辦才好呢?

首先要做的是觀察患者情況。如果基本情況、精神狀態還不錯,也沒有高燒,沒有必要著急吃藥,“多吃幾種藥,總有有用的”這種想法很危險。如果體溫較高,可以去醫院就診,如果只是發燒溫度較高,推薦用點退燒藥,建議只在美林(布洛芬)和泰諾林(對乙酰氨基酚)間選擇,並控制好藥量,不建議使用多種複方藥。

除了通風換氣這些環境條件,感冒時最好的藥,其實就是“直男癌”的口頭禪----多喝熱水!

那個沒有給你孩子開感冒藥的醫生,真的不是庸醫!

“是藥三分毒”,真的還是別亂吃的好。如果你遇到的醫生,沒有給你的孩子開藥,尤其是抗生素,先彆著急罵,他可能真的不是庸醫,只是為你著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