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向下和服務向上?誰將是下一個上市的巨型獨角獸

獨角獸上市的接力棒在傳遞。

美團點評已於8月23日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如無意外,美團點評將在一個月後赴港上市。這無疑給近一年多來如火如荼的獨角獸上市潮,再打了一劑興奮劑。

美團點評是各大獨角獸榜單先頭部隊的重要成員,此次上市尋求的最新估值或超500億美元。現在,美團給很多人的第一感受就是——外賣平臺,並在三、四線城市的同行競爭中脫穎而出,這得益於美團更快、更早地接近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待到一線城市潛力挖掘殆盡的時候,這部分用戶成為美團點評後續的動力。

流量向下和服務向上?誰將是下一個上市的巨型獨角獸

(2018第二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企業Top10)

較早上市的獨角獸明星是小米。

對於長期以來注重線上渠道的小米來說,線下渠道是小米最近兩年發力的重點,雷軍很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三四線城市市場的重視。不斷擴張數量的小米專賣店,是小米繼續貼近服務三、四線城市用戶的最好證明。

距離7月9日小米上市一個半月,小米的市值經歷了低開高走後又回到了發行價上下,保持著近500億美元的高市值。

流量?市場?獨角獸值錢在哪裡?小米、美團點評過後,誰將是下一個巨型獨角獸上市企業?先行上市的獨角獸們給出了答案:一是你要有海量的用戶,提前考慮流量下沉;二是通過入口吸引用戶後,有與之匹配的服務,解決升級了的用戶需求。

 下沉的力量

新晉上市的巨型獨角獸企業拼多多,同樣是抓住了三四線以下城市,尤其是農村用戶的流量。和美團點評下沉這個過程不同,拼多多則一開始就更偏重於這些區域流量的攫取,但同時又在一二線城市放大聲音吸引著資本市場的注意力。

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12個月間,拼多多活躍買家數為3.43億。有第三方數據顯示,在用戶城市地域分佈上,拼多多有88%的用戶處於二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儘管模式在上市時遭受非議,但產品價格定位確實是抓住了用戶心理。

下沉,是這些巨型獨角獸企業共同的特點,這種下沉策略的用戶積累速度也是驚人的。WiFi萬能鑰匙是最典型的例子。這個連尚網絡旗下的全球免費上網平臺,2012年上線首版,2015年完成A輪融資即成為獨角獸。2016年6月,WiFi萬能鑰匙在全球的用戶數就已經超過了9億,在WiFi萬能鑰匙最初發展中,三四線及以下城市人群是主力用戶。

WiFi萬能鑰匙通過共享、投資、自建等方式,為用戶提供免費WiFi。在中國的8億網民中,絕大多數人群分佈在三線以下城市,他們對流量需求巨大,對價格敏感,WiFi萬能鑰匙更早地抓住了這部分用戶,成為國內權威榜單獵豹智庫上週活躍滲透率僅次於微信、QQ的APP。

免費WiFi是剛需,WiFi萬能鑰匙是他們進入互聯網世界的第一道入口。這也是為什麼WiFi萬能鑰匙可以保持住極高的用戶活躍,同時持續挖掘出互聯網的外圍用戶,用戶量仍舊在平穩增長的原因。

獨角獸,早前的定義是估值10億美元。但是,這些年獨角獸的體量愈發強大,在各大專業機構的獨角獸列表裡,多數獨角獸的估值都遠遠超過了10億美元。如此龐大的體量,決定了他們註定要把目光投向二級市場。

有消息稱,已經在港交所遞交申請的企業有同程藝龍、美團點評、寶寶樹、滬江教育、新東方在線等;騰訊音樂娛樂、蔚來汽車、趣頭條等則在排隊美股的進程中。在這些待上市的獨角獸中,滬江、美團點評、趣頭條等公司的整體戰略都體現出“下沉”的思維。

 未來在哪裡?

獨角獸企業的流量優勢逐漸被激發。美團點評招股書顯示,美團點評2017年酒店預訂業務80%的新增用戶來源於實時配送及到店餐飲交易用戶。依靠美團點評到店和外賣業務積累的用戶流量,正在逐漸向美團其他業務轉移,包括前一陣子引起話題的美團打車,也從熱議轉向實際,很多用戶開始轉向美團打車。

小米則以手機開始,構建生活消費產品體系。在MIUI體系之外,通過小米商城網站及APP、電商平臺“有品”、 智能硬件控制中心“米家”等多種渠道向全網用戶提供互聯網服務,這些服務的拓展,讓小米整體的生態變得更為豐富,小米的互聯網業務更是包括內容、娛樂、金融服務以及效能工具,硬件用戶能從中獲得更多的便利。

其他模式創新的互聯網獨角獸們,即便還沒有任何上市的消息,他們的未來潛能也在繼續被資本市場看好。

WiFi萬能鑰匙對外一直強調希望能夠成為人和場景的連接器,當用戶到達某一個特定場景以後,WiFi萬能鑰匙就能夠根據用戶當下所處的環境做出精準的判斷,把用戶在那個場景下後續可能會需要的相關產品和服務,第一時間進行推送。“下沉”獲得巨量用戶,比其它移動互聯網企業更早一步接觸三四線的WiFi萬能鑰匙,用戶群的差異性、多樣性也就意味著“場景”服務的機會和方式會更多樣。

在國內,達到獨角獸標準的互聯網企業已有了一定數量。接下來拋給市場的問題是,誰將會是下一個上市的巨型獨角獸?下沉後,用戶數已經具備了一定體量,流量的價值正在釋放,運用流量優勢儲備,給用戶提供更周全的服務,進而打造線下壁壘,這或許是這些獨角獸上市及待上市企業的未來方向。有用戶、有流量,有依靠流量的需求服務,緊握優勢,就有更多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