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银行服务小微和民营企业要降低对贷款抵押担保的依赖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安娜、王虎云、李延霞)为解决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银保监会下一步将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包括进一步激发银行服务小微和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引导银行降低对小微和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担保的依赖。这是记者在30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消息。

民营经济、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生力军。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为解决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据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会上介绍,目前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达到30.4万亿元,增幅还在不断扩大。截至今年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8.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较各项贷款同比增速高7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的户数超过1600万户,同比增加406万户。在融资成本方面,18家主要商业银行三季度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已经控制在6.23%,较一季度下降0.7个百分点。

王兆星表示,下一步要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难点、痛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很多小微企业反映,他们的房子都已经抵押了,没有什么可抵押的了,这给融资带来很大的困难。”王兆星说,对此,银保监会将鼓励并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加强风险识别判断和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的基础上,不断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让银行依托企业良好的信用记录、市场竞争能力、财务状况等,发放更多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同时,银行也要提高贷款时效,缩短贷款审批时间,更好地满足小微、民营企业资金需求。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小微企业累积起来的规模很大,但个案很小。银行,尤其是传统大银行,前几十年更多的是针对国家的命脉企业设计服务体系。“一个大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如果不转换思路,是很难有效率的,但是现代科技给了我们解决这个难题的机会。”他说。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最近两年我国批准的多家民营银行中,有相当一部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展线上服务,例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浙江台州银行借助信息技术等多种服务手段,无抵押信用贷款占比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此外,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内的多家国有大型银行也在积极引入金融科技,提高服务小微、民营企业的质量和效率。

“只要大小银行齐心协力,在这些方面改革创新,完全能够解决或者缓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王兆星说。

但还应该看到,目前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除了金融有效供给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外,民营企业本身在发展当中也有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

王兆星强调,改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不能靠放松风险管控,不能靠降低信贷标准。在持续优化金融服务的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更好地改进风险管理,在提高服务效率和管控风险之间,做好考量和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