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打造陝西向北向西開放門戶

榆林不沿邊、不靠海,深居內陸。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向西北內陸後,榆林搶抓機遇,社會、經濟、民生等各個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榆林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著力打造陝西向北向西開放門戶,加快實現開放發展。堅定不移向改革聚力,牢牢抓住基礎性關鍵性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以改革的新成效開闢榆林發展的新境界。堅持以開放包容的胸懷解放思想、引資引才,深度融入呼包鄂榆城市群和“一帶一路”,強力推進引黃、機場、高鐵、能源外送通道等事關長遠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國際國內高端資源要素的吸附力和整合力,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開放的榆林正面向全國、走向世界。

2016年4月11日,隨著榆林海關關員在“海關通關作業系統”中輕輕點擊“接單”和“放行”兩個選項,我市首批兩票蘭炭出口報關單順利通關,1.3萬噸蘭炭出口至馬來西亞。此次蘭炭的順利通關,實現了兩個首次:一是榆林蘭炭首次由本地企業自營直接出口國外;二是榆林海關運用“通關一體化”模式首次辦理大宗散貨出口,即採取屬地報關,口岸驗放模式,在家門口辦理報關,在港口裝船出口。此次通關實現了榆林人把“國門”搬到家門口的美好願望。從此,榆林打開了連通世界的大門,“榆林好產品”步入高速通關時代,榆林的企業在家門口就可以辦理進出口貨物的通關、查驗、放行等海關業務,外向型經濟發展有了更加堅實的平臺。

在剛剛閉幕的第十三屆榆林國際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產業博覽會舉行2018中國榆林煤炭蘭炭暨能化裝備簽約訂貨會上,簽訂各類合同(協議)84個,簽約總金額達402.11億元。榆林國際煤博會自2006年創辦至今,已走過了12載。它見證了榆林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設歷程,也見證了榆林經濟社會的滄桑鉅變,更見證了中國煤炭工業的崛起之路,已成為國內外煤炭能源企業和裝備製造廠商宣傳企業形象、洽談經貿合作的重要窗口,是“煤都”榆林的一次重要展會,更是榆林傳遞給世界的一張靚麗名片。

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既是我市對外貿易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也為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陝甘寧蒙晉最具影響力城市”和“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範區”的三大目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17年,在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全面推進背景下,我市企業充分利用豐富能源化工產品和特色農副產品優勢,積極開展對外貿易,不斷開拓國際市場,取得顯著成績,全年進出口貿易總值突破12億元,達到歷史新高。當前,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的便捷性正在日益顯現,吸引我市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進出口貿易隊伍,推動我市對外貿易持續向好發展,為我市經濟發展注入的新動能。

北元化工利用電子口岸“單一窗口”申報的第一筆聚氯乙烯出口業務,也是全市首筆該類業務。陝西北元化工集團銷售物流部負責人表示,海關主動上門服務,傾聽企業訴求,現場解決問題,對企業而言,就像一場“及時雨”。經過工作人員細緻指導,第一筆出口越南的260噸聚乙烯訂單已順利完成自主報關。作為我市出口規模最大的生產型企業,北元化工以聚氯乙烯為出口主打產品。截止2017年年底,累計出口聚氯乙烯7.75萬噸,遠銷海外24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創匯收入3.99億餘元。

隨著政府相關部門職能轉變和電子口岸“單一窗口”工作的開展,我市出口企業隊伍不斷壯大,同時也促成了許多出口企業的業務迴流。靖邊縣天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該公司成立於2009年,主要從事綠豆、蕎麥等榆林優勢農副產品加工和出口,但是出口業務一直在天津港申報。2017年10月,公司負責人思希軍將部分出口業務挪回榆林,思希軍說:“咱們陝北的出口環境、服務一年一年在改善,電子口岸申報也逐漸在完善,我作為榆林人,總想把咱的出口優勢產品,進行國際品牌化經營,進一步做強做大。”

一組組數據記錄著變遷。據市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隨著沿海開放向內地的不斷蔓延,我市對外貿易不斷壯大,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和陝西省自貿區成立等一系列策略的刺激下,全市外貿進出口實力不斷增強,貿易順差不斷擴大。2017年全市進出口總值12.40億元,再創新高。其中出口7.14億元,進口5.27億元,實現貿易順差1.87億元。出口產品中,化工產品出口總值5.17億元,佔全市進出口總值的41.7%。農副產品出口總值1.52億元,佔全市進出口總值的12.2%。以蘭炭、聚氯乙烯等為代表的煤化工產品和以綠豆等小雜糧為代表的農副產品在國際市場打開了銷路。國際市場需求的擴大,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我市的進出口總量較小,每年大約在10億人民幣元左右,佔GDP規模的千分之三左右,榆林經濟的發展對外貿的依存度較小。目前,我市共有備案登記的進出口企業269戶,有進出口業績的企業有37戶,民營企業是我市進出口創匯的主體。出口企業分佈主要以北六縣的神木、府谷為主,南六縣有少量企業出口且出口數量很小。累計出口國家達到了41個。

截至目前,全市正常經營的外商投資企業11家(含2018年新設立備案外資企業1家),其中11家合同利用外資已到位,8家合同利用外資未到位。2018年1-8月,榆林新設立備案外資企業1家,陝西應馬安養殖有限公司,實際利用外資到帳75萬美元,陝西金中昌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新設),7月上旬外資到帳252萬美元。合計327萬美元。

一張張藍圖訴說著未來,一串串數字見證著輝煌。2017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318.39億元,是1978年的927倍,翻了9.9番,按可比價計算,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0.5%,快於全國平均水平。全市生產總值從2005年開始躍居全省第二,省內僅次於西安。2011年至2016年生產總值超過2000億元,2017年突破3000億元大關,創歷史新高。2017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97811元,是1978年的619倍,翻了9.3番。由1978年的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27元,轉變為2017年的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8151元。人均生產總值於2007年躍居全省第二,2009年達到全省第一,維持至今。改革開放以來,榆林經濟總量在全國資源成長型城市處於前列,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高位再求進,如今的榆林正處在大有可為的發展機遇期。得“天時”,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式獲批,榆林被列為國家現代煤化工示範區,省上專門出臺支持榆林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榆林在中省發展版圖中的地位全方位提升;據“地利”,榆林土地廣袤,資源富集,產業基礎雄厚,區位優勢和人文優勢突顯,發展高端能化、文化旅遊、現代物流、特色農業等產業條件優越;佔“人和”,市委、市政府矢志為榆林人民謀福祉,高瞻遠矚譜新局,事不避難推改革,步步為營抓落實,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正在積聚起榆林追趕超越最強大的力量……

逐夢揚帆再起航,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榆林正在走向世界。

記者 劉予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