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沒有玩物喪志的皇帝 爲什麼仍然沒有撐過三百年

大家好,這裡是:小哥和你談歷史

自秦朝到清朝,我國一共產生了秦朝、西漢、東漢、西晉、隋朝、唐朝、武周、北宋、元朝、明朝、清朝等11個大一統王朝。這些王朝,有的壽數很短,如秦朝只存在了短短15年;有的壽數較長,如唐朝存在了289年,但沒有超越300年。

人們便將這種現象稱之為“三百年規律”。

一般來說,一個王朝的開國皇帝,都具有特殊的才能。但隨著皇位的不斷傳遞,皇帝的管理統治才能也在不斷下降。玩物喪志、糊塗無能的皇帝開端呈現,將這個王朝帶進衰退期,終究在內憂外患的衝擊下,完結歷史使命,退出歷史舞臺。

屈指算一下,秦朝有糊塗殘暴的秦二世胡亥、西漢有貪色盡情的漢哀帝、唐朝有軟弱無能的唐僖宗、明朝有沉湎酒色的萬曆皇帝。卻是清朝立國276年間,沒有呈現一個玩物喪志、糊塗無能的皇帝。

清朝從1636年正式立國。在那今後,清朝幾乎是想盡辦法,避免呈現玩物喪志的皇帝。

首要,從皇位承繼人原則上著手。

在清朝之前,歷朝歷代挑選皇位承繼人時,均恪守“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原則。在這種原則下,品德、才能通通不重要。哪怕是一個傻子,只要是皇帝的的嫡長子,就具有皇位的優先承繼權。清朝在斷定皇位承繼人上,既考慮了“立嫡”的傳統,又結合了“立賢”的要素,相比照較靈敏。這就從原則層面上,將那些顯著不適合繼任皇位的皇子篩選出去。

康熙皇帝的嫡長子是胤礽,康熙皇帝將胤礽兩次冊立為皇太子,但由於胤礽驕恣霸道、結黨營私,被康熙皇帝兩次廢棄。最後,皇位落到了並非嫡出的皇四子胤禛身上,是為雍正皇帝。

清朝沒有玩物喪志的皇帝 為什麼仍然沒有撐過三百年

其次,對皇子進行嚴格教育。

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育,無比注重子女教育。依據記載顯現,清朝皇子從6歲時就開端接受教育。《嘯亭雜錄》記載一份玄燁(康熙皇帝)6歲的課程表。依照這份課程表,玄燁每天5點鐘就要起床,溫習功課,到晚上18點後,才能夠歇息。算一下,玄燁每天的學習時間長達11個小時。此外,除了大年初一、端午節、中秋節、皇帝生日和自己生日,能夠歇息一天,其他時間都在上學。學習內容方面,文有詩文書畫,武有騎射武藝,總歸就是把皇子往文武全才方向培育。

乾隆時期,負責皇子教育的上書房總師傅叫王傑。王傑對皇子要求嚴厲,一次責罰讀書不刻苦的皇子下跪,可巧被路過的乾隆皇帝看到了。乾隆皇帝對王傑說:“你教了之後是皇帝,他不讓你教也是要當皇子的,這難道不是君臣之道嗎?”王傑答覆:“教了後,是堯舜相同的君主,不教便會變成桀紂相同的昏君,這是為師之道!”乾隆皇帝聽了,命皇子從頭跪下去。

清朝沒有玩物喪志的皇帝 為什麼仍然沒有撐過三百年

通過各種措施的防備,清朝確實沒有呈現玩物喪志、糊塗無能的皇帝(3歲即位,僅當了3年皇帝的溥儀在外)。但是,清朝依然沒有打破“三百年規律”,只維繫了276年統治就土崩瓦解了。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個國際現已變了。

當康熙皇帝兢兢業業地作業時,文藝復興現已在歐洲宣告完畢,大航海時代現已進入了尾聲。當乾隆皇帝為“康乾盛世”寫下完美的註腳時,英國、法國等國現已完結了工業革命。閱歷了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工業革命洗禮的歐洲各國,如英國、法國、俄國等,敏捷崛起,在全國際攻城略地,成為新時代的霸主。

與此構成明顯的比照,清朝不光完美地錯過了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和工業革命,自乾隆皇帝今後,清朝還以天朝上國自居,忠實地履行“閉關鎖國”方針,將國際隔絕於國門之外。是的,雖然每一個皇帝都勤於政事、旰食宵衣,不知疲倦地維繫著帝國的工作,但整個帝國的工作功率現已日薄西山,與國際各國的間隔更是越來越大。

清朝沒有玩物喪志的皇帝 為什麼仍然沒有撐過三百年

更可怕是,受“閉關鎖國”方針的影響,清朝皇帝對外界一竅不通。1840年,當第一次鴉片戰役打響後,道光皇帝居然不知道他的對手——英國的基本情況。戰役完畢了,他才有時機問大臣:“傳聞英吉利(英國)間隔我國七萬裡,它到底在哪裡?”

一聲嘆氣。清朝的消亡便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怎麼樣,大家覺得這篇文章怎麼樣

關注小編,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神評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