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因推荐了自己手下的幕僚,结果自己却被不予立传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四川乐山大佛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期间因主持人海通和尚去世而一度中断。而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章仇兼琼捐赠俸金,工程才得以继续。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

此人因推荐了自己手下的幕僚,结果自己却被不予立传

今天要说的人就是章仇兼琼,章仇兼琼复姓章仇,章仇兼琼估计大家都不是很熟悉,就连章仇这个姓氏应该都很少听过。据《元和姓纂》所载:章仇,为齐国公族姜氏之后。《全唐文》卷三百二,韦述所撰《赠东平郡太守章仇府君神道之碑》记载:秦汉之际,雍王章邯,为汉所并,子孙避居仇山,因号章仇氏,迁居草原。北魏时,章仇馥率族人始归中原,仕至宁南大将军、徐兖青齐相五州刺史。章仇馥官任城郡守时,遂定居于任城郡,成为任城人。

章仇兼琼是唐玄宗朝的大臣。初任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长史、司马。攻取吐蕃安戎城,累官至剑南道节度使。治理蜀地,德政颇多,政绩斐然,民常怀其恩惠。捐资助建乐山大佛。

按道理说,章仇兼琼是一个有功之人,然而,无论《旧唐书》还是《新唐书》均不予此人立传。这是为什么呢?

此人因推荐了自己手下的幕僚,结果自己却被不予立传

我们不妨先来了解章仇兼琼这个人。公元739年,章仇兼琼任尚书主客员外郎,迁任益州司马、剑南防御副使。时益州长史、剑南防御使张宥身为文官,不懂攻战之策,章仇兼琼遂专掌军事,并向唐玄宗上奏攻取吐蕃安戎城之策。唐玄宗遂以提升章仇兼琼知益州长史事,代张宥节度剑南道,并亲自为章仇兼琼谋划取城之计。

公元740年春,章仇兼琼秘密与安戎城中吐蕃翟都局及维州别驾董承宴等通谋。三月,翟都局等人作为内应,放唐军入城,尽杀吐蕃将士,安戎城落入唐军手中,章仇兼琼任命监察御史许远率兵镇守。唐玄宗闻报后大悦。 十月,吐蕃又引兵攻打安戎城及维州,被章仇兼琼派将击退,唐玄宗下诏改安戎城为平戎城。

公元745年,因杨贵妃有宠,时任剑南节度使的章仇兼琼任用杨国忠为宾佐,提拔他为监察御史,并以蜀中精美货物让杨国忠带往京城长安,打通杨贵妃姐妹的关系。

此人因推荐了自己手下的幕僚,结果自己却被不予立传

公元746年五月,鲜于仲通接替章仇兼琼任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被杨家引荐,入京担任户部尚书、殿中监等职。公元750年,章仇兼琼卒,予谥曰忠。

《旧唐书》和《新唐书》之所以不予章仇兼琼立传,这里面绕不过去的原因的就是:他举荐了杨钊,也就是杨国忠。当时的杨钊在他手下做幕僚,颇有机智,能举一反三,做事妥帖,甚得兼琼喜爱。随后章仇兼琼征辟其为推官,让他到长安进贡,并馈赠价值百万的蜀地财货。

杨钊到长安后,把土特产一一分给杨氏诸姐妹并说这是章仇兼琼所赠。于是,杨氏姐妹就经常在玄宗面前替杨钊和章仇兼琼美言,并将杨钊引见给玄宗,玄宗任他为金吾兵曹参军。从此,杨钊便可以随供奉官随便出入禁中。杨国忠在长安立脚之后,便凭借贵妃和杨氏诸姐妹得宠的条件,小心翼翼地侍奉玄宗,投其所好,又千方百计巴结权臣。不久,李林甫死后,玄宗派命杨国忠担任右相,兼文部尚书,判使照旧。杨国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40余职。而杨国忠任相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此人因推荐了自己手下的幕僚,结果自己却被不予立传

所以即使章仇兼琼立功一世,然遗害千秋,古人著史,其意即为后人鉴,章仇兼琼并非奸佞,然种此大祸,已不得立传了。所以,我们只能从唐朝史籍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这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