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組織發布中國公衆心肺復甦指南:心跳驟停預判把握「三停」,救治心跳驟停突出「三法」

八组织发布中国公众心肺复苏指南:心跳骤停预判把握“三停”,救治心跳骤停突出“三法”

近期,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肺復甦專業委員會、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文化委員會及中華精準健康傳播團和中國心肺復甦科學普及團等組成的中國公眾衛生健康指南編寫委員會發布了《中國公眾心肺復甦衛生健康指南》。

指南指出,當有人突然倒下,目擊者(或第一反應人)立即識別並進行高質量的心肺復甦(按壓、通氣和電除顫)是成功救命的關鍵。指南建議:

一、心跳驟停預判:把握“三停”

公眾在第一時間識別心跳驟停的發生尤為重要。在確保周圍環境安全的前提下,關鍵點主要是“三停”,即意識停止、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1、意識停止:常用的方法為用力拍打呼叫,觀察患者是否有反應。

2、呼吸停止:如果沒有意識,要迅速判斷患者的呼吸情況。

常用方法:用手指置於患者鼻前感受是否有氣流,側頭平視患者胸廓,觀察是否有起伏。

3、心跳停止:判斷心跳驟停最為重要。

常用方法:用手指觸摸氣管正中部旁開兩指的凹陷處,有無脈搏搏動,判斷時間6-10秒。

一般情況下,我們發現有人突然跌倒或沒有反應,可用力拍打他或他的雙肩,大聲詢問“喂,你怎麼啦?”如果患者還是沒有反應,且呼吸停止(胸廓沒有起伏)或異常超過5秒鐘,我們就可以認定為心跳驟停。

二、救治心跳驟停:突出“三法”

公眾需要掌握使用“三法”:即胸外按壓CPR、腹部提壓CPR、海姆立克急救法。

1、胸外按壓心肺復甦:

姿勢:在患者胸骨下半部,即兩乳頭連線中點,用左手掌跟緊貼患者的胸部,兩手重疊,左手五指翹起,雙臂伸直。

八组织发布中国公众心肺复苏指南:心跳骤停预判把握“三停”,救治心跳骤停突出“三法”

按壓:用上身力量連續用力按壓30次,按壓頻率為100~120次/分鐘,按壓深度為胸骨下陷5~6釐米,按壓後保證胸骨完全回彈,胸外按壓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中斷。

持續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比為30:2,以此法週而復始進行,直至復甦。如果不願意進行人工呼吸,也可持續胸外按壓。

2、腹部提壓CPR:是基於胸外按壓CPR使用禁忌症而誕生的、避免按壓導致胸肋骨骨折的心肺復甦方法。

其操作方法為施救者採用腹部提壓心肺復甦儀,雙手緊握腹部提壓心肺復甦儀的提壓手柄將提壓板平放在被救者的中上腹部,提壓板上方的三角形頂角放在肋緣和劍突下方,負壓裝置的開口與被救者的皮膚緊密接觸,快速啟動負壓裝置,使患者的腹部和提壓板緊密貼合。施救者於患者側方通過提壓手柄以100次/分鐘的頻率連續交替向下按壓與向上提拉,按壓與提拉的時間比為1∶1,向下按壓時垂直用力,勿左右擺動,提拉時垂直向上均衡用力,按壓力度控制在50公斤左右,提拉力度控制在30公斤左右。

3、海姆立克急救法:夠為氣道阻塞(食物嵌頓或窒息)的人員進行現場急救的有效方法。

姿勢:其操作方法為急救者首先以前腿弓,後腿登的姿勢站穩,然後使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並讓其身體略前傾。然後將雙臂分別從患者兩腋下前伸並環抱患者。

發力:左手握拳,右手從前方握住左手手腕,使左拳虎口貼在患者胸部下方,肚臍上方的上腹部中央,形成“合圍”之勢,然後突然用力收緊雙臂,用左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內上方猛烈施壓,迫使其上腹部下陷。

八组织发布中国公众心肺复苏指南:心跳骤停预判把握“三停”,救治心跳骤停突出“三法”

三、心跳驟停防控:牢記“三步”

為了避免心跳驟停事件的發生,從根本上解決心跳驟停這一世界難題,應該主動做到“一戒、二控、三調”。

1、一戒:戒菸。要遠離心臟病,首先要戒菸。

2、二控:控體重、控三高。肥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夥伴;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已被證明的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3、三調,調飲食、調心理、調節奏。

調飲食:“病從口入”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將大魚大肉調整為蔬菜瓜果,將高脂高鹽調整為清淡原味,將暴飲暴食調整為每餐“八分飽”,就能夠使心血管更健康。

調心理:心臟病突發往往與各種情緒的過度產生關係密切,因此有效調節自身情緒,避免大喜大怒、極悲極恐能夠減少突發狀況的發生。

調節奏:提倡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節奏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很多行業大量出現的心跳驟停事件多是因為長期連續加班或勞累,忽視身體的亞健康所致,也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過勞死”。

四、心跳驟停技術:掌握“三器”

心肺復甦的成功有時需要特殊裝備的協助,適合於公眾使用的心肺復甦裝備主要有“三器”,即體外自動除顫器(AED)、腹部提壓心肺復甦器、口咽通氣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