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泥的選擇不正確,直接毀掉一副作品!

如果達到了以下六個要求,則印泥肯定使優良的。

  • 顏色鮮豔,歷久不變,無侵蝕性;
  • 鈐出印文遮蓋率高,連鈐數十次字口依舊清晰;
  • 在兩三個月內不使用,泥質不發生油浮朱沉;
  • 在氣溫攝氏4度左右到30度左右,泥質稠度變化小;
  • 泥質細膩有光澤,富彈性,印文無滲紅;
  • 歷久不黴爛,不硬結。
印泥的選擇不正確,直接毀掉一副作品!

這六個要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又有所區別的。如“顏色鮮豔,歷久不變”,同“遮蓋率高”,有內在關係又有所區別,顏色能歷久不變而鮮豔,則這種朱料肯定遮蓋率高;但遮蓋率高了,不一定“連鈐數十次而字口依舊清晰”,反之。連鈐數十次字口清晰的,不一定遮蓋率高。再則,“印文無滲紅”,同遮蓋率有聯繫,因遮蓋率高的顏料肯定不會滲紅,但無滲紅的泥質不一定“細膩”,“富彈性”。“不發生油浮朱沉”同“稠度變化小”有關係,但油浮朱沉不一定是由於稠度變化而發生的,還有一個溫差和時間的關係,等等。

印泥之收藏和使用(摘自符驥良文):

印泥必須用瓷缸貯藏,尤以舊瓷為最佳,忌用其他質地的缸,金屬製的更不行。瓷質色白清潔,性穩定,不漏油,不吸溼。瓷缸的形狀使用以圓者最為合理,使印泥放在中央使用時轉動方便。缸蓋要選高的,可避免被印泥沾上。

印泥不要平鋪,而要堆成饅頭形,放在缸的中央,四周留有空隙,這樣堆放有三個優點:

(一)養成在使用時不使印泥沾到缸邊的習慣,保持整潔;搭印泥時刻避免印、缸相碰。

(二)印泥長久不用,總會發生油浮朱沉,是否發生這種現象,只要觀察四周空隙之處有無油跡滲出即可知,如有滲出則用印箸翻拌,如無滲出,則告訴泥印泥可用。

(三)在印章蘸印泥時,印泥會隨印章上下波動,使整團印泥發生位置移動,油朱亦隨之從底層向上移動,可免去經常用印箸翻拌。筆者常碰到這樣的事:有些同道把印泥拿來說印泥已結實,要修一修。一看印泥如麵餅攤在缸底薄薄一塊,很難看。用印箸翻拌堆在缸中央後,鈐印試之,大都尚可用。其原因就是平鋪(本是堆簇的,使用不當而平鋪)太薄,油朱失調所至。

缸蓋要緊,使用要勤蓋,不要敞開太久,以防灰塵。一兩印泥可鈐二三千方印花,每一次總有灰塵侵入幾千次累計是可觀的,如再加上敞開不蓋的習慣,那就成問題了。印泥珍貴,無故受損很可惜。

過了黃黴天進入炎夏,應把印泥再日光中曝曬一時,以清黃黴時進入缸內的水分。

用印時儘可能把印章垂直蘸泥,鈐蓋的印文才不走樣,也可減少油朱進入印底而浪費。印章只能用一種印泥,用後印章應收歸清潔的匣子裡,以待再用。有人主張用一次就揩一次印面,似不必要。問題在於印章保持潔淨。多揩印面,印文易損。如改用另一種印泥,則須用弱鹼性洗滌劑洗滌印面。二種印泥混用對泥質害處極大。

印泥如在一個時期內估計不用,應用透明膠帶把缸的天地接縫除一週密封,以防水分灰塵進入。

不要以金屬印章使用優質印泥,金屬氧化物進入印泥後會敗壞泥質的。

印泥使用長久,油朱減少,則必須用同樣的油朱才可。

當今市售書畫篆刻印泥唯五家知名:上海西泠印社“潛泉”牌印泥、杭州西泠印社“西泠印泥”、蘇州姜思序堂印泥、漳州八寶印泥,上海李耘萍“石泉”印泥。尚有篆刻網手搗印泥,為近年新起之品牌,網絡上尚口碑尚佳,我未曾使用,不做評價。

壹:上海西泠印泥(簡稱滬泠,下同)

滬泠印泥是在篆刻圈中普及最為廣泛和知名的,其歷史悠久,檔次價位色系全面,深得廣大篆刻愛好者和書畫篆刻家的喜好。我學篆刻買的第一款書畫篆刻印泥即是滬泠的(當然用的第一款印泥是辦公印泥),所以對它亦有一種深厚的懷舊情懷,我基本收齊滬泠所有的紅色印泥,但是常用的也就一兩款。

滬泠印泥品種全稱中含有“硃砂”(硃砂)二字的就表示這款印泥是有硃砂成分配製的。沒有硃砂二字的就表示此印泥中不含硃砂成分,是由其它顏料配置的,一般低檔的和彩色印泥不含硃砂成分。

印泥的選擇不正確,直接毀掉一副作品!

1、上海西泠印社“朝輝印泥”、“特製朝輝硃砂印泥”、“精製朝輝硃砂印泥”“朝輝印泥”,滬泠印泥中最便宜的,,如名所述,不含硃砂,其質量也是滬泠中最劣的,不含硃砂,日久必變黑(其實也不用多久),漲線嚴重(就是印蛻朱文變粗白文變細,下同)嚴重失真,滲油也非常嚴重,不用多久印文邊會滲出一大圈的油跡。此款印泥普遍油多,泥質稀軟,艾絨易沾出,嚴重影響字口的清晰度。年久尚有硬結之弊,似有印蛻會脫落紙上之感。較之辦公印泥未有多大優處,劣處甚至有不如辦公印泥者,唯有色彩豔麗厚度過之。6年前我在鄭州榮寶齋買過一大盒,當時只覺便宜,也不懂什麼好壞,用過一時方覺其劣,後又由於保管不當,搞得邋遢不堪,又不捨棄之,故而不知存於家中何處,未能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