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所副部级高校该如何排名?行政级别对大学建设有何利弊?

31所副部级高校该如何排名?行政级别对大学建设有何利弊?

刘冷丝

栏目丝说教育改革

校友会根据31所副部级大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师资力量、师生比、专业建设等等,综合考量后给出了一个排名。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高校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一般人对这样的排序无多大异议;第三名为浙江大学,这就是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31所副部级高校该如何排名?行政级别对大学建设有何利弊?

31所副部级高校排名

高校一般按照副部级、正厅级和副厅级三个行政级别来划分,副部级高校直接由中央指定,全国重点高校和个省委省政府管辖的地方高校为正厅级,各省市教育厅主管的高校为副厅级。

高校行政级别的划分给学校建设带来了很大的优势,比如,副部级高校在地方多种场合、众多项目上均有一定的发言权,尤其是在经费划拨、合作共赢等方面占据了较大的优势。不过,我们也不能否认,高校的行政划分和管理的行政化对学校的建设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其一,高校行政组织科层化,行政职能延伸到学校每一个管理的角落。

31所副部级高校该如何排名?行政级别对大学建设有何利弊?

大连理工大学

高校内部行政组织为教育和学术事务提供行政服务是其基本属性,但事实上并不能完全按照这样的设计而进行。

从组织体制来看,高校行政组织体制分为副厅级、正厅级、副部级三大行政级别,其行政岗位设置与外部行政机关岗位设置大同小异,科层化组织结构特征尤为突出。同时,高校行政级别决定着高校在整个社会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以及高校与政府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的相互关系,从而强化了高校的行政化特性。

所以,高校及高校行政管理者具有行政级别,拥有行政级别越高的领导职务意味着可以占有越多的教育和学术资源,从而促使高校教师谋求行政领导职务的现象较为普遍。

31所副部级高校该如何排名?行政级别对大学建设有何利弊?

北京师范大学古建筑

从行政职能来看,高校内部行政管理职能已经超越行政事务的范畴,将职能触角延伸到具体的教育和学术事务中,延揽了不少本应由教师和学术组织履行的教育和学术事务职责。特别是高校行政组织几乎按照外部行政体制的履行职能的方式管理着高校的教育和学术事务,以致高校教师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潜心学术的学术本位思想日渐受到大的影响。

其二,高校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学术组织的自主性功能无法起到大的正面作用。

高校内部学术组织近几年纷纷建立起来,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不过依然存在大的问题——行政权力抑制学术权力的问题较为严重。

31所副部级高校该如何排名?行政级别对大学建设有何利弊?

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

从学术组织独立性来看,高校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学术指导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独立性不强的现象广为存在。学术组织成员构成中兼有校级或 院级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比例较多,不少学术组织的负责人由校级或院级行政领导者担任,而行政领导者在学术组织中往往掌握着发言权或决策权,进而影响高校教师及学术组织在学术事务中自主性作用,使学术组织工作开展不够顺畅,进而失去学术独立性。

从学术组织运行机制来看,高校学术组织决策机制和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学术事务受学校行政权力影响较大,行政权力主导学术权力实施决策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学校教学、科研项目申报、学术发展和规划、学术成果评审和荐等方面,常常以行政权力主导决策的方式而不是学术组织自主决策的方式予以决定,学术组织并不能发挥决定性作用,学术权力未能充分行使。

31所副部级高校该如何排名?行政级别对大学建设有何利弊?

天津大学

其三,究其原因,行政本位思想渗透高校内部,是高校行政化的思想之源。

客观而言,在行政本位思想浓厚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外部行政体制履行行政职能和行使行政权力所产生的行政本位思想,逐渐渗透高校内部,这种局面是自然形成的。

尤其是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通过制定并实施很多非常细致的管理政策,还制定教育和学术评估标准并实施评估等手段,这些都已经在高校办学、科研、用人等领域广为实施,这就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学术本位思想。

31所副部级高校该如何排名?行政级别对大学建设有何利弊?

四川大学

总之,政府没有准确把握和严格遵循高校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涵养人才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将行政职能和行政权力的触角延伸到高校教育、学术、用人等微观事务领域,潜移默化乃至习惯性地将行政管理的思维方式和行政权力的运行方式渗透到高校内部。

敬告刘冷丝所有文章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