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真不是用來住的……

房子真不是用來住的……

金融保護

最近行情不好,股市沒什麼可說的,就聊些金融方面的話題吧。

現在很多人在盼望房價下跌,其實說白了,不過是想抄個底,找個低位介入的機會。在這裡,我不是預測房價的漲跌,我是想探討一下房價不可能暴跌的真正原因。

如今的房地產,基本已經脫離了它的本身居住屬性,和農產品、黃金、石油一樣,從商品演化為投資品,成為一個金融產品。和期|貨、股票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而對於國家來說,就是以信用為支點、設計一個風險可控的槓桿,去撬動和配置遠方資源的制度。那才是國家高度的智慧,也是金融思維的精髓。這就是為什麼房地產之前是居住的地方。後來,逐步演化為商品,具有很多商品的屬性,如品牌、資源與土地位置等。現在,已經演化為金融產品。它一樣具備金融產品的基本特徵:發行、價值、流動性、風險,我們可以說它也轉化為期|貨了。因此,我們可以用期|貨的模式看待,無非買漲、賣空而已,和普通期|貨不同的是,其做的大多數是長線交易。

一款金融產品最難的是什麼,就是大眾的認同期,當大眾都認同後,賺錢效應在大眾源源不斷熱情的推動下,金融的車輪會不停的轉動,產生出大量的金融紅利,國家在這裡只需要根據車輪的運轉速度,紅利大小,決定給予剎車或提供動力。

如果我們用金融產品的視角我看待房地產,對於房價的思考就可以更加合理。也可以利用金融產品的基本原理,如槓桿、利率、信貸等金融手段來實現財富的增長。同理,國家也可以通過這些手段來調控房價的漲跌。這就是我們如今看到了當信貸大增、利率低下、高槓杆的時候,房地產價格一定大幅上漲,大家可以看到2009年、2014年、2016年的房地產上漲情況。但在信貸緊縮、利率上升、不允許高槓杆的時候,則房地產價格就會出現下落,如2008年、2013年房地產的形式,

從這方面來看,我們就不應該將這個金融產品簡單的定義為漲跌,而是對其進行金融運作。

什麼是金融運作?金融的本質就是錢如何生錢。金融運作就是推動資金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國家和地區、最有效率的產業、最有效率的企業、最有效率的項目、最有效率的個人,從而實現資本的增值和擴張。 中國正在全面金融化。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今後一定要讓自己的資產通過併購、基金、投資、入股、買殼上市迅速滾起來。這一輪資產的金融化,在泡沫破滅之前就是中國的下一輪紅利! 工具箱意識所有從現在開始,你必須有工具箱意識。 即:你的房子、車子、股票、工資等等都是你的金融工具,你的目的不是徹底擁有他們,而是利用他們。你要通過更新、倒手、與贖回實現增值,然後推高自己的高度,從而可以配置更多資源。為了配置更大、更多、更遠的資源,你還需要明白槓桿原理。

槓桿原理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這是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傳世名言,意思是無論是一個重量多麼大的物體,只要我的槓桿夠長,我就可以撬動它。槓桿原理是一項非常聰明的發明,我們完全撬動超出自己“力量”範圍之外的東西。這也是一句非常催人奮進的原理,它激勵我們大膽的去改變世界。但是真正使將這句話應用到極致、並徹底改變世界的卻是各類金融玩家們。沒有槓桿就沒有金融。一切金融創新的本質都是平穩的把槓桿放大,

一般人對於金融產品總有畏懼心理,覺得需要大資金才能參與,這其實是一個標準的金融誤區,我需要給大家科普一下。首先,房價的上漲不一定和你的資金大小掛鉤,只需要銀行槓桿資金就足夠了,我今天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用一個簡單的交易模型,講一下如何利用十萬元錢,把房價炒到100萬每平米的。

時間回到房改之前,一家國企有A、B二個員工,他們給企業工作了20年了,目前工資一千塊每月,單位每人分了一套房給他們,這個時候推出了房改,領導找到他們,說國家要房改,你們每人拿2萬塊錢出來,買斷產權,國家給你們辦房產證,半勸半強迫的,把這二位職工家裡的全部存款二萬塊給拿出來了,他們拿到了房產證。

這個時候,單位又剛招了一個小夥子C,工資500元每月,沒房子分了,必須買房,C的爸媽做生意運氣好掙了點小錢,給了C十萬塊,讓C自己去買。

這個時候,A和B每個人有一套房子,C手裡有十萬塊錢,然後他們開始了交易。

第一輪交易

首先,C把10萬做2成首付,貸款40萬,總價50萬向A提出購買房子,A同意成交,他們的資產負債表統計如下:

A手持50萬現金,非常安全;

B手持一套市值50萬的房子,非常安全;

C手持一套市值50萬的房子;揹負40萬貸款,勉強算安全;

銀行累計放出40萬的貸款,拿著一套50萬的房子做抵押品,勉強算安全。

第二輪交易

然後,A把50萬現金做2成首付,貸款200萬,總價250萬向B提出購買房子,B同意成交,他們的資產負債表統計如下:

A手持一套市值250萬的房子,揹負200萬貸款,勉強算安全;

B手持250萬現金,非常安全;

C手持一套市值250萬的房子;揹負40萬貸款,非常安全;

銀行累計放出240萬的貸款,拿著二套市值250萬的房子做抵押品,比較安全。

第三輪交易

然後,B把250萬現金做2成首付,貸款1000萬,總價1250萬向C提出購買房子,C同意成交,他們的資產負債表統計如下:

A手持一套市值1250萬的房子,揹負200萬貸款,非常安全;

B手持一套市值1250萬的房子;揹負1000萬貸款,勉強算安全;

C獲得1250萬現金,還清40萬銀行貸款,手持1210萬現金,非常安全;

銀行累計放出1200萬的貸款,拿著二套市值1250萬的房子做抵押品,比較安全;

這裡面,市場上總共有1210萬的現金,全在C的手裡,和銀行累計發放的1200萬貸款之差,剛好就是市場上原有的10萬本金。

第N輪交易

只要銀行允許以首付的形式發放貸款,這個循環就可以無限滾動下去,把首付比例從2成提升到3成甚至5成,只會減緩滾動的速度,而不會影響最終的結果。增加各種交易稅收、提升貸款利率等手段增大交易過程中的磨損成本,也只會減緩滾動的速度,而不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只需要再來一個回合的交易,房子的售價就會變成6050萬,假設這是一套60平的房子,房屋單價就會達到100萬元每平米。每多增加一個回合,房屋總價和單價都會乘以5,進行指數遞增,每平米單價會按照100/500/2500/12500萬元每平米的速度進行增長,後面的數據會過於誇張遠超正常人類的想象,所以這個交易小遊戲我到第四回合進行終止,有興趣的自己後面再玩幾回合,第N輪交易後,房價在天空極限等著你。

在整個交易過程中,假設排除稅費、利息等損耗,那麼整個市場在裡面總共就只有10萬元的本金在裡面,最後撬動了1.2億的房地產市值。假設最終房屋售價達到6000萬(為了簡單計算我們取個整)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最後賣房的那個人A會持有6010萬現金,而銀行累計放出的貸款是6000萬整,這6000萬貸款由B和C在名義上進行承擔。要注意的是,A持有的6010萬現金,是純現金在手,他可以用這個錢再去撬動槓桿,當他手持資金如此龐大的時候,就算他不用槓桿,全款買房也能維持住目前的房價,除非他把資金抽離房市,挪到其他行業或者乾脆帶出國,才會導致擊鼓傳花的遊戲崩潰。

在剛才那個交易小遊戲中,整個交易鏈條所有人的資產負債表看起來都非常安全,除了最新購買房子的那個人可能資產負債表稍微難看了一點,其餘2個人和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都非常的健康。

炒房需要本金嘛?不需要,也不需要工資填進來,只要銀行不斷的發放貸款,靠10萬本金都能炒到100萬每平米,動輒幾千萬上億一套房,更何況這個社會的本金遠遠比10萬要多。

房價上漲的核心根源在於銀行的槓桿資金,我再強調一遍,房價上漲的核心根源在於銀行的槓桿資金。只要上漲的信心不丟,這個擊鼓傳花的遊戲就能持續的玩下去,只要所有人都不退出,不將銀行資金帶離房地產行業,理論上你想玩到多高都可以,不需要你新增任何本金。如果發生極端風險,那麼普通人損失的只是首付,而將風險全部轉嫁給銀行,因此,房價上漲的最核心風險是銀行的槓槓風險,

金融產品初期的風險大,收益也高,初期的房地產,首付非常低,有些打出0首付的廣告,如果這個時候,大規模的購買,放大槓槓,就可以吃到初期的紅利。放大槓桿不難,難的是槓桿級數要和你的掌控性匹配,否則就會失控。屢禁不絕的非法集資,小貸、擔保等因資金鍊斷裂而倒閉的事件、以及互聯網金融屢屢爆出的失聯、跑路事件皆是因槓桿而起,因此一切金融危機的本質就是槓桿的失控!通過以上這個模型可以看出,你全款買房,風險就全在你身上,而你貸款買房,風險就在銀行身上,那麼房價的漲跌,主要就是看銀行貸款總量的多寡,炒房的資金實際都來源於銀行的貸款,所以銀行收緊貸款,房價就會熄火,不用調控都熄火。反過來說,銀行放鬆貸款的時候,哪怕嘴裡天天喊調控,房價也會漲。只要銀行開放了子彈庫,只需要中央一聲令下,無窮盡的炮火就會從銀行那裡傾瀉到房地產,再硬的堡壘都能給轟上天。

房地產這款產品的上漲,通過加槓槓,可以對抗通貨膨脹,如果槓槓的利息較低,比如說住房公積金貸款,利息低,遠低於通貨膨脹率,就算房價不漲,也可以獲得利息差的紅利。

10月19日操作計劃:

1、大盤:極弱,現在去抄底,除非家裡有礦。永遠不去接急速下落的刀子,所有的指標都走弱,空倉。

2、股票池:無

3、有時間看盤,不如看看我的分析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