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大家應該都聽聞了一個悲痛的消息: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老爺子去世了,享年94歲。

這位一生用情至深的文學大師,離我們而去!

這位一生豪氣干雲的大俠,尋他自己的江湖去了!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老爺子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瑰麗的故事,和讓我們血脈噴張的俠義精神,他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神話。

大師遠去,再無大師,您一路走好!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許多北京人都是從小看老爺子的作品長大的,在他的武俠世界裡大英雄、大豪傑都是錚錚鐵骨,親情、愛情、友情、兄弟情、家國情豪氣干雲,錯綜複雜,就連男女情愛,彷彿都帶著一襲果決英氣。

老爺子的小說中有很多關於北京和北京美食的描寫,您跟著小編再來讀一讀。

金庸筆下的北京城

《射鵰英雄傳》中北京是金中都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金庸先生的武俠名著《射鵰英雄傳》,讀過的人不少,不知是否還記得書中借郭靖之眼對金中都的描述:“……這一日到了中都北京。這是大金國的京城,當時天下第一興盛繁華之地,即便宋朝舊京汴梁、新都臨安,也是有所不及……,只見高櫃巨鋪,盡陳奇化物;茶壇酒肆,但見華服珠履。真是花光滿路,簫鼓喧空;金翠耀日,羅綺飄香”。

金中都的建成使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商業大都市。當時金世宗完顏亮將皇族貴戚全部遷到中都,為了斷絕退路,還將舊都上京會寧府的宮殿豪宅徹底夷毀。大批貴族官僚階層的進入中都,使得中都商業迅速發展。

蓮花池是金朝地名,至今仍存;“綠水澄澹,川亭望遠,亦為遊矚之勝所”,古人譽美的蓮花池,於今仍然風韻不減,今天這裡被闢為古遼金遺址公園,位於北京西站南。

《天龍八部》中北京是遼南京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蕭峰進得城來,見南京城街道寬闊,市肆繁華,遠勝上京。來來往往的都是南朝百姓,所聽到的也盡是中原言語,恍如回到了中土一般。蕭峰和阿紫都很歡喜,次日輕車簡從,在市街各處遊觀。

燕京城方三十六里,共有八門。東是安東門、迎春門;南是開陽門、丹鳳門;西是顯西門、清晉門;北是通天門、拱辰門。兩道北門所以稱為通天、拱辰,意思是說臣服於遼,聽從來自北面的皇帝聖旨。南院大王的王府在城之西南。蕭峰和阿紫遊得半日,但見坊市、廨舍、寺觀、官衙,密佈四城,一時觀之不盡。

遼時南京,便是今日的北京,當時稱為燕京,又稱幽都,為幽州之都。

南京城北垣位於今宣武門內的頭髮衚衕到白雲觀北一線,東城垣在今校場五條、爛縵胡同一線,南城垣在今白紙坊東街、西街沿線,西城垣則在今蓮花河一線。

《倚天屠龍記》中的北京是元大都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這日午後,三騎一車徑向北行,不一日已到元朝的京城大都。其時蒙古人鐵騎所至,直至數萬裡外,歷來大國幅員之廣,無一能及。大都即後代之北京。帝皇之居,各小國各部族的使臣貢員,不計其數。張無忌等一進城門,便見街上來來往往,許多都是黃髮碧眼之輩。

元大都,簡稱大都,是元朝的首都,蒙古語稱為Dayidu,突厥語稱為“汗八里”(Khanbaliq),意為“大汗之居處”。

由元代科學家劉秉忠規劃建設,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為元代京師。其城址位於今北京市市區,北至元大都土城遺址,南至長安街,東西至二環路。元大都城街道的佈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碧血劍》中北京是明北京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袁承志搖頭道:“韃子皇帝死了,不是我殺的。”眾人料想韃子皇帝被刺,京城必定大亂,次日一早,便即離盛京南下。不一日,進山海關到了北京……

袁承志取出銀兩,命洪勝海在禁城附近的正條子衚衕買了一所大宅第,此次來京要結交王公巨卿、文武官員,以作闖軍內應,須得排場豪闊。

這日青青在宅中指揮童僕,粉刷佈置。袁承志獨自在城內大街閒逛。走到一處,見有數十名戶部庫丁手執兵刃,戒備森嚴。聽途人說,是南方解來漕銀入庫。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籌建北京宮殿城池,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歷時15年,正式定都北京。

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牆南縮5裡,南牆向南展出2裡,成為東西向的長方形。重建了宮城和皇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修築外城,僅築成南側一面。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輪廓已經構成,即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

《鹿鼎記》中北京是清北京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不一日到了北京,進城之時,已是午後。茅十八叫韋小寶說話行動,須得小心,京城之地,公差耳目眾多,可別露出了破綻。……

不過既已在韋小寶面前誇下海口,可不能不上北京,心想帶著這小孩在北京城裡逛得十天半月,瞧瞧京城的景色,大吃大喝個痛快,送他回揚州便是。……

北京城裡來傳你武功。你到東城甜水井衚衕來,衚衕口有兄弟們等著,自會帶你進來見我。”韋小寶應道:“是。”……

韋小寶道:“北京城可大得很哪,你們雲南的昆明,那是沒北京城大的了,是不是?”沐劍聲愈益惱怒,大聲道:“那怎麼樣?”

《飛狐外傳》中的清北京

其時正當乾隆中葉,四海昇平。京都積儲殷富,天下精華,盡匯於斯。胡斐和程靈素自正陽門入城,在南城一家客店之中要了兩間客房,午間用過麵點,相偕到街道各處閒逛,但見熙熙攘攘,瞧不盡的滿眼繁華。兩人不認得道路,只在街上隨意亂走

順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順治帝將首都從盛京遷到北京。10月10日正式定都北京。標誌著清朝正式成為統治全國的中央政權,一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

清代八旗官兵居北京內城,環繞皇城分為裡外兩層。內城共設九門,正南為正陽門(即前門),左崇文門,右宣武門;東之南為朝陽門,北為東直門;西之南為阜成門,北為西直門;北之東為安定門,西為德勝門。

PS:大甜水井衚衕,屬於東城區東華門街道。在北京飯店北側,呈東西走向。東起王府井大街,西止晨光街。

金庸筆下的美食

老爺子的小說也被列為吃貨小說,尤其是讓人五星級大廚黃蓉做的那些菜叫花雞、八寶肥鴨、銀絲捲、火腿蒸豆腐,讓許多人流了哈喇子。

這麼多的美味珍饈當然少不了北京美食。

《倚天屠龍記》中的涮羊肉:

趙敏仍是當先引路,來到離客店五間鋪面的一家小酒家。內堂疏疏擺著幾張板桌,桌上插著一筒筒木筷。天時已晚,店中一個客人也無。趙敏和張無忌相對而坐。範遙打手勢說自己到外堂喝酒。趙敏點了點頭,叫店小二拿一隻火鍋,切三斤生羊肉,打兩斤白酒。張無忌滿腹疑團,心想她是郡主之尊,卻和自己到這家汙穢的小酒家來吃涮羊肉,不知安排著甚麼詭計。趙敏斟了兩杯酒,拿過張無忌的酒杯,喝了一口,笑道:“這酒裡沒安毒藥,你儘管放心飲用便是。”張無忌道:“姑娘召我來此,不知有何見教?”趙敏道:“喝酒三杯,再說正事。我先乾為敬。”說著舉杯一飲而盡。

涮羊肉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涮肉,北京人叫支鍋子。北京涮羊肉與其他知名火鍋相比,不論湯底還是食材品種都相當簡約。但簡約不等於簡單,因為它的吃法更講究“技術”:炭火銅鍋、清鮮湯底、秘製小料、火候精確……

涮羊肉的核心在“涮”上。涮是要把羊肉在沸水裡滾一遭,由於肉片很薄,通常只需抖上四五下,肉一變色即可。而且一筷子不要夾多,否則會影響湯的溫度,只夾一兩片、隨涮隨吃最適宜。另外,肉也不要夾得太緊,否則筷子的接觸點很難涮熟。

傳統涮羊肉看似有很強的“儀式感”,也就是吃起來有明確順序:鍋燒開後要先放幾片羊尾油,可以讓湯有羊肉的底味,造就“原湯化原食”的物質基礎,而後才開始正式涮肉。等肉涮得差不多了,就該上大白菜、粉絲、凍豆腐這“老三篇”了。此時,充滿了羊肉鮮味的湯汁,正好可以被這些素食吸進去,吃起來既鮮又爽。最後,再來一個芝麻燒餅墊底,在麻醬、椒鹽和小茴香的香味中,這頓地道正宗的涮羊肉才算圓滿結束。

《鹿鼎記》中的羊肉餃子、炸羊尾、蒜泥白肉、糟溜魚片、豌豆黃、綠豆糕、薄脆:

只見他彎了舌頭,滿口京腔,說道:“咱們先去西單老魁星館,那兒的炸羊尾、羊肉餃子,還對付著可以。”車伕恭恭敬敬的應道:“是!”……

韋小寶將飯菜端到房中,將小郡主嘴上的毛巾解邢,坐在她對面,笑道:“你不吃,我可要吃了。嗯,這是醬爆牛肉,這是糟溜魚片,這是蒜泥白切肉,還有鎮江餚肉,清炒蝦仁,這一碗口磨雞腳湯,當真鮮美無比。鮮啊,鮮啊!”

他將糕點拿了出來,說道:“這玫瑰綠豆糕,你吃一塊試試。”小郡主搖了搖頭。

韋小寶拿起另一隻盒子,打開盒蓋,說道:“這是北京城裡出名的點心豌豆黃,你們雲南一定沒有的,吃一塊罷!”小郡主又搖了搖頭。

韋小寶要賣弄家當,將諸般糕餅糖果堆滿在桌上,道:“……你如不愛吃甜食,就試試我們廚房的蔥油薄脆,世上少有。連皇上都愛吃,你試了一塊,包你愛吃。”小郡主又搖了搖頭。

韋小寶見她可憐楚楚,略有不忍之意,但要他不去賭錢,小郡主便再可憐十倍也沒用,挾了一塊工魚給她吃了,拿過四塊八珍糕,疊起來放在她嘴上,道:“你一張嘴,便有一塊糕入口中。可得小心,糕兒一跌到枕頭上,便吃不到了。”小郡主道:“你……你別去。”嘴上有糕,說話聲音細微幾不可聞。

羊肉餃子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北京人愛吃餃子,北京人過年吃餃子,破五吃餃子,頭伏吃餃子,立冬吃餃子,下酒吃餃子,遠行也要吃餃子。羊肉餡兒常常和這些蔬菜搭配,羊肉大蔥、羊肉冬瓜、羊肉白蘿蔔、羊肉胡蘿蔔、羊肉西葫蘆。羊肉餡兒的餃子味道特別的香濃,老遠就能聞到餃子的味道,特別解饞。

炸羊尾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炸羊尾,它是由西來順首創,但卻是東來順做出的名氣,就是因為東來順做了改良。西來順直接用的羊尾油製作,但這吃起來太過油膩,於是東來順就用豆沙為餡,炸成羊尾巴的形狀,上點白糖,吃起來又酥又甜又軟,於是就很受歡迎。

蒜泥白肉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清朝朝時宮庭和王府都有祭神制度,活動結束後,這隻豬一般就賞給更房了。可能是更夫們再怎麼吃也不完一整頭大肥豬。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大兒子永璜的宅子定王府的更夫們,在王府更房牆外開了個小門臉,賣起了豬肉,取名和順居,地點就在今天西四附近的缸瓦市。

為了操作方便,他們準備了一口大砂鍋,每天晚上殺豬,收拾乾淨後把整頭豬的肉都扔到裡面煮。一煮就是一夜,第二天早晨正好皮酥肉爛,買賣開張。

只是一味白煮肉,切片後加調料蘸食。因為味道誘人,吸引了眾多食客,一頭豬的肉不到一個上午就賣完了。

賣完就收攤,當作招牌的幌子也收了。而因這口大砂鍋,和順居的名字漸漸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是一直傳到今天的“砂鍋居”。砂鍋居的幌子——過午不候。

糟溜魚片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糟溜魚片是北京傳統菜餚之一,選用上等新鮮魚肉製作而成。此菜非常講究刀工,魚肉片片兒,潔白無刺,以糟香而著名,選用咸亨酒店的香糟、糖桂花、白糖、紹興黃酒、鹽等多種原材料不同比例,浸泡48小時後而成,再用多層紗布一滴一滴過濾。口味微甜,糟香之氣濃郁。

豌豆黃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按北京習俗,農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因此每當春季豌豆黃就上市,一直供應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豌豆以張家口出產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同芸豆卷一起傳入清宮。

豌豆黃是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豌豆利小便、止渴,和中下氣,解瘡毒,消炎,去除暑熱,有降血壓、除脂肪、減肥之功效。

綠豆糕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綠豆糕是著名的京式四季糕點之一。它具有形狀規範整齊,色澤淺黃,組織細潤緊密,口感細膩柔滑,豆香濃醇,營養美味。

薄脆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老北京小吃“薄脆”,這也是油炸食品,也稱作“炸薄脆”。是老北京人早點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這炸得的薄脆薄如紙,中間部分有透明感覺,周圍所謂“厚邊兒”,也幾乎薄如紙。這薄脆可以直接食用,吃得就是那香噴噴的酥脆口感;也可以用來夾進芝麻燒餅裡吃,最好是剛出爐的“馬蹄燒餅”,也可以捲進烙餅裡吃等等。

《飛狐外傳》中的糖葫蘆

兩人不認得道路,只在街上隨意亂走。逛了個把時辰,胡斐買了幾串冰糖葫蘆,與程靈素各自拿在手中,邊走邊吃。


糖葫蘆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過去,冰糖葫蘆是北京孩子冬天最喜歡的吃食。《燕京歲時記》記載:冰糖葫蘆,乃用竹籤,貫以山裡紅、海棠果、葡萄、麻山藥、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涼。茶樓、戲院、大街小巷到處可見。

《書劍恩仇錄》中蔥椒羊肉、豬油酥火燒:

乾隆點點頭,走了下去,只見桌上放著一碗燕窩紅白鴨子燉豆腐、一碗蔥椒羊肉、一碗冬筍大炒雞燉麵筋、一碗雞絲肉絲奶油爛白菜,還有一盆豬油酥火燒,都是他平日喜愛的菜色,此外還有十幾碟點心小菜,一見之下,心中大喜。張安官添上飯來。無塵等齊道:“請皇上用膳。”


蔥椒羊肉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在老北京城內,烤肉店素有“南宛北季”之說,“南宛”主要烤牛肉,而“北季”烤的是羊肉,但吃的時候都要同時搭配白皮火燒或馬蹄火燒。顧客足蹬板凳,自烤自吃。

溥儀的父親攝政王就非常喜歡季家的烤肉、燒餅。不過王爺們都是皇親國戚,很少會到鋪子裡去吃,而是在家中坐等,季家就如同戲班趕堂會一般,備料推車,親自到王爺府上服務。這個蔥椒羊肉是由此演變而來的。

結合著白坯燒餅,入口酥脆之餘又有羊肉的細嫩鹹香,加上恰到好處的蔥香味兒,肥而不膩,回味無窮。


豬油酥火燒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油酥火燒,色澤金黃,表皮酥脆分層很多,讓油酥火燒、外脆裡酥的竅門就是用豬油來做油酥,不過現在豬油多被色拉油代替了。

在書中可以回味北京和北京美食,但是現在這些彷彿都已經變味了,變得讓我們這些北京人都不在熟悉

就像,金庸走了,一個時代真的結束了。

如今,北京也走了,一座城市已經沒有溫度。

再見,金庸!再見,北京!

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