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提前二十多年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

北斗星NO1


话说公元1129年初的一个晚上,刚刚跑到扬州过上几天安生日子的宋高宗赵构,正在跟妃子亲热,忽然房门被擂得山响:“大事不好了,金兵打来了,皇上咱们赶紧逃命吧!”这次真不是手下谎报军情,拔离连、乌林、泰欲、马五带着五千金兵轻骑千里奔袭而来,没逮住赵构就烧了扬州。、

这就要了亲命了——谁都知道赵构这个时候是万万打扰不得的,着急忙慌穿上衣服逃命的赵构就落下了一个病根儿,这病大家都知道,咱们就不说了,反正是不管他怎么努力,都生不出孩子来了。

其实赵构原本是有一个儿子五个女儿的,在靖康之变中,五个女儿(三个两岁两个四岁)都被金兵抢去了,两岁的都死在了北去的路上,四岁的都被送去了“浣衣院”,最后不知所踪。而那个儿子赵旉(又名赵敷)更倒霉,虽然刚会说话就被封为为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魏国公(可见宋朝制度有多混蛋)。刚刚三岁,又造反的苗傅和刘正彦“捉去当了皇帝”,结果苗刘被韩世忠干掉了,宋高宗这才“复位”,而三岁的赵旉则因为“宫女不小心使他受到惊吓”,夭折了。

于是宋高宗赵构一生当了两次太上皇、亲生儿子赵旉只做了二十六天皇帝。我们可以相信,赵旉不是赵构授意干掉的,因为他就这么一根独苗,赵旉死了,他也就真的绝后了。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赵构眼看着自己再不能重振雄风,就琢磨着从宋太祖赵匡胤那一脉找一个人做继承人——这一年是公元1132年,赵构只有二十六岁,二十六岁就想找别人当继承人,那时知道自己这辈子也生不出儿子来了。为了避免找来的继承人是自己的兄弟辈甚至爷叔行而自己不好当太上皇,赵构规定:只能从太祖皇帝的七世孙里面找(赵构是宋太宗六世孙),这样找来的就只能是自己的侄子,乱不了辈分。这一海选不要紧,可真看出老赵家生育能力强悍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还自由地活着的,居然有一千六百四十五个,一个齐装满员的整编团!

这一千六百多人就是吃,也会吃光赵构偷偷摸摸攒起来的私房钱,于是他下令:进行复赛和决赛!最终有两位选手脱颖而出站在了二十六岁(笔者看着二十六岁就想笑)的赵构面前,一个圆脸小胖子,一个豆芽菜小瘦子,年纪也就六七岁。赵构一看:这瘦孩子看着怎么比我还苦大仇深呢?给他三百两银子让他回家吧!瘦小孩名字叫赵伯琮,听到叫他回家,并没有因为竞选失败而哭天抹泪,慢条斯理地转过身往门外走。赵构忽然改了主意:“你回来,我再琢磨琢磨!”赵伯琮还是慢条斯理地回来跟小胖子站在一起,就那么看着这个年轻的“准干爹”。三个人大眼瞪小眼,一只猫忽然跑了过来,赵伯琮还是瞅着赵构,那小胖子却飞起一脚,把那只猫踹飞了。

赵构心里一哆嗦(估计是想起金兵踹他了):“小胖子你回家吧!”赵伯琮因为少踹了一脚,就向皇帝宝座靠近了一步,成为了“准太子”(估计赵构还想最后再拼一次,看看能不能生出儿子来),并且先后被改名赵瑗赵玮赵昚(因为名字跟故事无关,我们就叫他最后名字赵昚)。赵昚的太子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赵构的老婆之一吴皇后(当时是才人)看着老公有了新儿子,自己也想领养一个,就找来了五岁的赵伯玖,赐名赵豫,天天跟赵昚唱对台戏。吴皇后有了“自己的儿子”,当然不会喜欢“赵构的儿子”,不但她不喜欢,就连秦桧也不喜欢赵昚,还把赵昚赶回老家“服丧三年(赵昚亲爹死了)”,赵昚回来后发现自己的弟弟赵豫也成了郡王了(赵昚当时受封普安郡王),一种危机感油然而生。

这时候赵构的第二道考题来了:就在同一天,赵昚的普安郡王府和赵豫的恩平郡王府同时收到了十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这是公元1155年,两个小孩子都已经变成了二十七八的成年人了(赵昚生于1127年),而且都没有正式结婚,面对这十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要说不动心,那得有赵构一样的毛病才行。这时候就看出老师的作用来了,赵昚的老师叫史浩,就是力主给岳飞平反的那个三朝元老。史浩一眼就看出了赵构的小心眼,赶紧提醒赵昚:“这十个姑娘就是十道考题,你只能交白卷!”而赵豫的“老妈”也看出了门道,赶紧提醒赵豫:“这十个姑娘就是十道考题,你拼了小命儿也要好好答!”其实吴皇后这么理解也没错:赵构不行了,赵豫行,这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

过了几天,赵构收走了“考卷”——接走了全部美女。赵构找人判卷(这事不能皇帝亲自干):赵昚一个没动,赵豫一个没剩!赵构宣布考试结果:赵昚满分,赵豫零分。吴皇后和赵豫这下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秦桧已经死掉了,赵豫又考砸了,只能老老实实当自己的郡王了。

少踹了一脚,少睡了一觉的赵昚,一步步从郡王变成皇子,又从皇子变成了太子、皇帝,而多年耕耘毫无收获的赵构也彻底死了心,把皇位传给赵昚,学自己的老爹宋徽宗赵佶,当甩手掌故太上皇去了。要不怎么说细节决定成败呢,当年那个小胖子要是不错踢一只猫,可能留下来当养子的就是他了,就因为这一脚,让他跟皇位彻底无缘,而赵豫更倒霉,本想好好表现,但是睡错了十个人,也跟皇位彻底无缘了。

而不管是那个小胖子还是赵豫即位,特别是赵豫,跟秦桧一直关系不错,给岳飞平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也正是少踢了一脚少睡了十觉的赵昚,成了后世称道的“励精九闰之余,致治百王之上”有道明君宋孝宗。也正是赵昚“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然后又追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的待遇,而这一切历史性的变化,居然就是起源于对一只猫和十个美女的不同态度……


半壶老酒半支烟


宋高宗赵构自己的亲儿子在靖康之役中被杀,后来赵构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一次正和妃子亲热,突然金兵赶到,赵构吓得赶紧扔下妃子,吓得飞跑,结果就落下了不举的毛病,以后在抗金的过程中,也是风餐露宿,老是跑路,人称跑路皇帝,他也在恶掠的环境中的了不育症!后来他又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太祖一系列了呢?原来赵构在和金国谈判中他有机会接回徽宗钦宗二帝,但是他没有接回来,为了保住自己皇位,是自己父兄客气他乡,他受到了太宗系皇族的谩骂,他怕将来把皇位给太宗系皇族,以后反攻清算他就麻烦了,他就把皇位给了太祖系的一个孩子,这时候赵构也60多岁了,那孩子也30多岁了,他怕熬的时间长了,那个孩子忧愤而死,就提前把皇位传给了宋孝宗,自己做太上皇,但是依旧干涉内政,再一个赵构也怕别人暗杀自己,自己目标太大了,让儿子做皇帝,替自己做挡箭牌!赵构结果活了81岁,是皇帝里为数不多的高寿皇帝!希望大家喜欢我的回答,谢谢!



翠楼看天下


宋高宗赵构,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禅位于他的养子,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赵昚。时年55岁。此后,他又整整做了二十五年的太上皇。死时80 岁。

赵构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赵光义一族人在靖康之变中死亡殆尽。赵构又无子嗣(有一子早夭),故传位于其侄赵昚。

可他为什么正当盛年时便退位呢?原因试分析如下。

一,畏惧金人。退居二线,金人进攻时便于出逃。

二,绍兴和议,对金纳贡称臣,有耻辱感。

三,倦于政事。

四,对岳飞之死有所悔悟。自己不便翻案。让赵昚去完成为岳飞平反昭雪之事。宋孝宗为岳飞平反的诏书反映了这一点。

欢迎点评。


WM晓奇


这个问题应该分成两部分来着:

宋高宗选太祖七世孙赵昚有如下几个原因:①高宗本身有一个儿子即元懿太子赵敷,因病夭折,自己也因为在扬州时正在行乐时,忽闻金兵杀来,落下个不育症,彻底绝了后。②"孟后感梦”,史载"孟太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至于梦的内容没有详细记载。③当年流言蜚语不断,人们议论太宗的得位不正,以至于有了靖康之乱,皇室近族被金人一网打尽(当然远房的太宗后代散落江南的也不少)

,是上天报应。群臣也一再上表,请择太祖后代贤者立之④高宗可能是也有自己的考虑,若选太宗之后,继承人可能是会觉得理所应当,选择形同平民的赵昚,一定会感恩戴德,也便于控制。高宗于是:"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

第二个问题,绍兴三十二年,时年五十六岁的高宗主动退位,史称"绍兴内禅”。高宗是历史上少有时几个主动禅位的帝王,高宗从二十一岁即位至"海陵南侵”的三十六年,经历过多次逃路的事,一度曾在海上漂泊几个月,做梦都担心金人的捉拿,也曾经过"明受之变",已对帝王的生涯厌倦了,他当时的年龄在古代皇帝来说,已是高寿。最关键的一个他说不出口的理由是,"绍兴和议”时除了称臣纳贡外,宋主对金主是叔侄关系,如遇金使送到国书,刚需下殿迎接(也有皇帝跪接一说,史上没有记录),已经五十六岁的高宗怎么愿意向小自已近二十岁的金世宗完颜雍称呼叔叔呢。


史海漫游


宋高宗选择传位宋孝宗绝对不是什么良心发现,更不是什么还位给赵匡胤一脉,他选择传位宋孝宗纯属天性凉薄的赵构又一次自私自利的表现。


为什么说宋高宗传位给太祖一脉的宋孝宗是他自私自利的表现呢?


原因有几点。


首先,宋高宗所谓的孟太后托梦必须传位给太祖后人都是他的借口,他对太祖一系早年间防范的非常严;宋太祖嫡系主脉燕王系的赵子崧,靖康年间起兵勤王,被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重用,封为东南道都总管。可是因为一则“太祖后人当有天下”的谣言,赵构继位后立刻找了一个借口把宋太祖最根正苗红的后人赵子崧发配到岭南,最后赵子崧死在了岭南。


其次,并不存在所谓宋太宗后人都被掳掠到了东北,赵构不得已才立宋太祖后人的情况。


是,宋徽宗儿子里只有赵构一个人渡过了长江,这不假。但是这不等于宋太宗所有的后人都被抓走了,事实上宋太宗第四子,宋英宗生父濮王系至少还有两位王爷及其家眷随赵构南渡,分别是嗣濮王赵仲湜、齐安郡王赵士亻褭,他们的子女少说也有好几百,还有不少没有王爵的太宗一系的后人。


另外,宋太祖嫡系燕王系,世袭安定郡王(北宋只有两家王爵可以世袭,安定郡王是其一)系也有一大堆人南渡,毕竟安定郡王可没绝嗣。


这里岔开说一句,为什么说宋太祖的嫡系是燕王系。宋太祖两个儿子,分别是皇后所生的嫡子燕王赵德昭、生母不详的庶子秦王赵德芳。所以从嫡庶来说,燕王系才是宋太祖最正宗的后人,事实上从燕王系安定郡王可以世袭罔替就能看出,北宋太宗系也是默认燕王系为太祖嫡脉,不然为什么不让秦王系世袭?


最后,为什么宋徽宗会选择宋孝宗呢?


原因很简单,赵构当时虽然唯一的儿子死了,但是他并不死心,还寄希望于将来万一生一个儿子。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他不愿意立势力庞大的太宗濮王系和太祖燕王系,怕将来万一有亲儿子,这个临时儿子有生父一系支持也不好办;第二点,就是宋英宗搞出来的濮议,所谓濮议就是宋英宗想立自己生父濮安懿王赵允让为皇考(父皇)所引发的的一系列政乱,赵构也害怕找濮王系和燕王系的小孩子做临时儿子,将来自己死后,这便宜儿子也给他来这一手,把他从父皇变皇叔。


所以,他一定要选一个没有什么势力,方便他操控的小宗子弟为嗣子,所以最后他打着“还政太祖”的招牌选的两个嗣子都属于小宗。宋孝宗生父赵子偁,只是个从八品的小官,还是太祖庶子秦王赵德芳后裔;另一个赵伯玖生父赵子彦,身份更差,是一个从八品的武官,连是太祖哪一支后裔都说不清楚。


为什么说他传位宋孝宗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呢?


因为他这么做严重违反了封建王朝宗法继承制度,古代皇家宗法继承制度是立嫡不立长,立近不立远。而赵构为了自己的小算盘,把所有的规矩都破坏赶紧,他身为太宗濮王系后人,在濮王系有大批后人南渡的情况下,刻意选择传位太祖系,这绝对是不孝;同样,他放着自己祖宗钦点的太祖嫡系燕王系后人不传位,选择太祖庶子秦王系后人传位,这是不义。


赵构在传位问题上不孝不义,这不是自私自利又是什么呢?


克罗采和春天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大昏君宋徽宗目光短浅,居然选择联金灭辽,配合如狼似虎的女真蛮人灭掉了相安无事一百多年的友邦辽国,无异于引狼入室,女真骑兵灭辽后没多久,就找理由南下直接灭掉了北宋,最惨的是,北宋几千皇族被女真人一网打尽,等于说宋太宗一脉被连根拔起,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被俘虏了,只跑出去一个赵构。

赵构这个皇帝当的也是不容易,自己的原配邢氏被女真人掳走侮辱,惨死北方。他自己做了皇帝,意图复兴大宋江山,被恼怒的女真人追的满世界跑,最后逃到无处可逃,只能驾船出海,在海上漂了几个月,女真人望洋兴叹不善水站,这才放了他一马。但由于惊吓过度,赵构在逃跑过程中丧失了生育能力。其实这也怪不得赵构,当时的女真人在中原人看来,简直就是“非人类”,茹毛饮血,与野兽无异,整日被一群野兽追赶,可想而知是什么感觉。

因此,赵构立太子,只能是从养子里边选,而养子显然必须是赵氏皇族,前边说过了,宋太宗一脉老老少少皇亲贵族都被俘虏,反而是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由于远离“国器”许久,很多已经散落民间,反而躲过了靖康之难这一劫,因此赵构就在这些人当中找了一个孩子,收为养子,后立为太子,也就是南宋第二代皇帝,一代明君宋孝宗。

至于赵构为何早早退位让贤,我想这是因为他实在是不想做这个皇帝了,赵构这几十年皇帝当的,每天提心吊胆,几乎没过过几天好日子,而且赵构素来节俭,不喜奢华,因此对他来说这个皇帝的位置已经没有太大吸引力了,当时的局势已经非常安稳,北方金国不会再次入侵,他也就可以安心退位,把江山交给年轻人了。


北宋一书生


赵构被逼的啊!满朝文武都在奏立储的事,这是政治方面。

比较主要的是他这皇位来的不正,因为他不是嫡长,当时他哥已经继位,他那一脉就算是旁支了,只是个藩王。

而藩王旁系继位开了先河,那其他的皇室旁系心思也活络起来了,都想着反正你这皇位也不是传下来的,我们当然也能当皇帝了!

偏偏赵构又生不了,这种尴尬的局面就更刺激下面那些人皇子皇孙的权欲了。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他只能先顺应民意到民间找赵匡胤的直系子孙立储,然后顺着舆论方向这事情就慢慢顺理成章了。


奇幻杂志社


主要是太宗一系丢了半壁江山,朝野缺少信心。

高宗在苗刘兵变后,儿子也死了。

最好的选择只能是太祖一系的子孙来继承大宋江山。


Dasanway


生不了孩子了,国事上心里交瘁!


哎她不撩我


此乃天意,交还国柄。二巳是焦头烂额难应付。三陷杀岳飞于心有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