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筑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記憶裡,甘肅是一塊荒涼乾旱的土地,黃土高坡似乎總與缺水相伴。西北風情正如秦腔的嘶吼,從骨子裡透出粗獷豪放,帶著剛烈悲壯。當我來到定西臨洮,走進臥龍灣,眼前的所見顛覆了之前的印象。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這是一片臨水而建的小鎮,因地處洮硯的故鄉,故名“洮硯水鎮”。水鎮位於臨洮縣西濱河路北端,地處洮河、三岔河交匯處,四面環水,與臨洮縣城隔河相望,有9路公交車來往市區,交通便利。這裡東臨定西,西接臨夏,北距蘭州1.5小時車程,是前往冶力關、拉卜楞寺、臘子口等旅遊景區的必經之地。也是甘肅首批18個特色小鎮之一。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走進水鎮,細膩溫婉的水鄉風情撲面而來,一處處精心佈置的景觀錯落有致,富有層次感,可見佈局規劃的用心。為了讓水鎮更顯文化品味,設計者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結合了華夏龍文化、老子道文化、洮河水文化、隴西農耕文化四大文化脈絡,將其精髓融於整體設計理念中,讓水鎮展現出獨特的氣質和文化魅力。水鎮內設置了民俗體驗坊、洮河水公園、老子養身館、主題博物館、文化休閒體驗館,讓來到這裡的現代人更方便了解歷史文化。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沿著噴泉走廊來到湖邊,乘上小船盪舟水面,拍照,嬉戲,平靜的湖上盪漾著我們的歡聲笑語,變得熱鬧起來。下船上岸,穿過長廊,當我們還陶醉在水鎮煙雨江南的詩情畫意之中時,眼前突然出現一座古樸的徽派建築。帶著好奇,我們走進了這棟老宅子。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這棟宅子外面是青磚灰瓦,內部為實木建築,是一座三進門庭,院落規整,古樸大方,室內陳設很簡單,只有幾套桌椅,抬頭看上方,雕樑畫棟,很顯氣派。最吸引我們注意力的是這裡每一扇門,每一扇窗上都有精美的木雕,刻畫精緻細膩,花草樹木惟妙惟肖,動物姿態生動,活靈活現。配上外圍邊框優雅的圖案裝飾,儼然一幅精美的藝術品。雖然累積了歲月的塵土,卻更顯出古樸的質感。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聽當地人講,這棟宅子來自安徽,稱作“州司馬第”,既擔任州司馬一職官員的府邸。聽到這裡,我們忽然覺得很奇怪。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種徽派建築大多出自明清時期,而當時已經沒有司馬這一官職,為何還有“州司馬第”的稱呼呢?這裡面究竟有何玄機?進一步瞭解才知道,原來在江浙閩粵一帶,人們將司馬作為州府同知的別稱一直沿用,所以在明清時期雖沒有司馬這一官職,卻沿襲了將州府同知府邸稱司馬第的叫法。據說這棟房子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是貨真價實的文物古董。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上一個懸疑剛剛解開,又一個問題接踵而至:本應坐落在江南徽州的徽派建築為何會出現在千里之外的隴西臨洮?通過進一步的瞭解得知,原來這背後還有一鮮人為知的故事:州司馬第的故鄉確實在安徽,當年因為城市建設,這棟宅子成了拆遷對象。或許是機緣巧合,或許是冥冥之中緣分早已註定,這座老宅不該遭受被拆除的命運。老宅被一位喜歡古建築的教授看到,因為不忍心看著宅子被拆掉,於是籌措資金將宅子買下,逐一編號拆解後存放在廣東中山的一座倉庫裡。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多年過後,這棟塵封在倉庫中的老宅子被同是大學教授出身的甘肅聚寶集團董事長師鳳軒先生髮現,出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保護歷史文物的責任感,師鳳軒先生斥巨資買下這棟建築,並將它按照編號復原組裝,於是老宅得以遷建在了隴西水鄉——臨洮。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老宅有幸,遇到有緣人得以保全。而今天的臨洮人也有幸在家門口欣賞到原汁原味的徽派古宅。時空變幻,歷經滄桑,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走進老宅裡似乎凝固了時光,沉澱了歲月,濃濃的歷史感油然而生。一磚一瓦,一門一窗,一草一木,似乎都有說不完的故事。靜靜地欣賞古人匠心之作,讚歎工藝的精湛,佩服設計的精巧,感慨細節的用心,體會文化的深厚。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走出古宅,登上臥龍閣俯瞰洮硯水鎮,水鎮雖未完全建成,但已初具規模。小橋流水綠樹環繞,一座座精緻的別墅,搭配上水車、長廊,已讓人忘記身在隴西黃土高坡,彷彿置身於江南水鄉,過著枕水而居的生活。人人都說江南好,隴上水鎮賽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隴西竟有一座四百年前徽派建築州司馬第,走進黃土地上的徽州江南

兩個小時的參觀接近尾聲,和水鎮匆匆的一見,又要匆匆地離開。水鎮悠悠,融匯江南風情,古宅深深,訴說歲月滄桑。乘一艘小船,盪舟臥龍湖面,登高樓凌空,俯瞰水鎮全景。隴上第一水鎮,果然名不虛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