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老先生在文坛中处于什么地位?老先生去世后,中国武侠文学该何去何从?

素质教育新观察


金庸先生在文坛是有一席之地的,他将武侠流派发扬光大,影响了整整几代人。现代文坛有几人能有这样的影响力?金庸先生从小生长在名门望族,家族渊源深厚,所以有很高的国学积淀。抗日战争时期又转辗到香港,香港的文化比较多元,这为金庸提供了一个更高的视野。

金庸的小说就格局很大,融会了儒道佛三家思想。从骨子里还是一个比较古典的人,所以他笔下的男女之情并不是古龙写得那么那么赤裸裸,并且金庸在每一部书里头寻求新的突破,《天龙八部》无疑是他的巅峰之作,家国情怀,红尘贪念,众多人物命运情感纠葛在一起。在少室山大战中达到高潮,小说人物众多、格局宏大的小说很容易成为一种烂尾工程,前面铺垫的越多,描写的线索越多,到后面可能也就越无法自圆其说,就好比你扔一个球扔得越高,往往接住也越难。可金庸以一种很佛家的方式来解决所有的恩怨,放下执念,在世外高人扫地僧的干预下,完成了一次众生普渡。


金庸小说除了在故事架构上不可挑剔,文笔也着实不错,用典非常恰当,在赤练仙子李莫愁反复吟唱的是"问世间情为何物",很贴切地诠释了这位蛇蝎美人对爱的挣扎。瑛姑和周伯通之恋的定情之物就是瑛姑送给周伯通的鸳鸯手帕,在这里进引用了四张机,"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诗词中有鸳鸯和定请信物吻合,相对浴红衣对应着瑛姑对周伯通的情感,可怜未老头先白,也为瑛姑黑发一夜变白做伏笔,着实精妙。


思想上金庸小说重新定义了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无数的年轻人创造了一个远离现实的世外桃源。多少年轻人读武侠小说畅快淋漓,恨不得也仗剑走天涯。都说武侠是男人的童话,在那个世界里快意恩仇,挣脱了现实的束缚,何其快哉。金庸先生小说的思想并不空洞无物,有爱国情怀,有儿女情长,有对人生的理解,有命运的无常,其思想上的高度是超越同时代作家的。

从影响力上来讲,金庸先生的读者群和鲁迅先生有一拼,有人曾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读金庸的小说",他的粉丝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商界首富,昔日马云在西湖论剑,那是阿里巴巴并没有名气,马云请出了金庸,众多互联网大咖纷纷前来,倒不是看在马云的面子,而是慕金庸之名。他的作品被翻拍了一版又一版,几十年经久不衰,让武侠片成为中国独有的类型片,李安凭借《卧虎藏龙》拿到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多少说明外国人对中国武侠的向往。他的作品影响了同时代很多的年轻人的写作风格。连成龙大哥作为演艺圈的大哥大,见到金庸先生还要鞠个躬,金庸先生已经成为香港了乃至华人世界的一个符号。


我小时候读金庸小说,都是去书店借书,交上押金一天五毛钱,夜里挑灯读得津津有味。金庸先生的就作品影响了我的世界观。听闻先生驾鹤西去,不觉怅然良久,武侠的时代结束了。武侠的黄金岁月属于60后、70后和80后,从90后起武侠越来越不受待见。在我看来武侠这个流派,是被低估了的,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来研究武侠,但我还是能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读武侠,这样他们就能知道,现实世界除了吃喝玩乐,还有精神世界上的天马行空,"老兵不死,只是会逐渐消亡"。武侠的时代伴随着我们的青春一起成为过去,我有时候很怜悯现在的孩子,我们这一代人还有自己崇拜的大师可以缅怀,他们的偶像在哪?他们的精神世界靠什么来填充,靠小鲜肉吗?金庸的成就有其独特性,他既有国学功底,又接受了西方外来文化。



金庸之后,再无金庸。但愿如先生言,"百年之后,依然有人读金庸的小说"。


da盈若冲


我们是看着您的武侠长大的[流泪][流泪][流泪]





素质教育新观察


金庸的成就,太高,高到近代无人能及。金庸小说太完美,以至于盖住了很多“有名”的文学家的光环,所以,他们合起来了对金庸小说来个不认同,归为异类!就像倚天屠龙记中六大派将明教归为反派,其实书中明教才是真的正派,六大派种反而有些更不靠谱。

文学也是江湖,短期看,是职业,是谋生手段,是获得认同感的途径。金庸的小说太出色,以至于现在小说没得比,家春秋三部曲我看过,忘记了,不记得讲啥,也不想再看第二次,看金庸的小说不会这样。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体会,必定是非常多的人有这种体会。

比如贾平凹那一代,还有王朔的小说,我看只是以暧昧男女关系吸引人,就靠这个吸引眼球,情节其实平凡。也不离开男女情感,也没金庸写的那么美。王朔的小说吧,只能算是低俗小说,而且语言并不美。


西格玛的化学


在中国,武侠小说由于偏见,地位非常不高,所以也连累了金庸的文学地位。我自己觉得金庸应该位居中国文学历史上最顶尖位置,他的小说风靡海内外,受到全世界范围内华人的欢迎,已经说明了地位。他的小说雅俗共赏,上到王公大夫,下到工人农民,每个阶层的人都喜欢,咱们的总设计师邓公就是金庸的一个狂热粉丝,如果还有人贬低金庸,就让他跟总设计师比比地位和才智。如果不是特殊语言的限制,武侠小说无法正确的翻译出来,否则我觉得金庸的武侠小说文学价值一点都不低于大仲马小仲马这些世界文学巨匠的作品。关于武侠小说的未来,我觉得金庸和古龙两个人已经把武侠小说提高到无法再提高的水平,恐怕后来人很难再有人超过他们,也应该寿终正寝了。仅仅个人观点。


Jinsir4


上世纪九十年代 曾有一次评选二十世纪著名文学家作家排名,金庸被排第四名 仅次于鲁迅 巴金 沈从文 说明金庸早已为主流文学界接受。

雅俗共赏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比如莫言的小说有多少人看过又有多人理解它的含义。金庸小说读者数以亿记,其意义深远远超出了武侠小说范畴。

四大名著 西游记 红楼梦 三国 水浒 在作者写下之时 也不知道它会被后世称为名著。时间会检验一切,岁月会去芜存菁 金庸小说会在以后的岁月中体现它的人文价值。





大师驾鹤西去,人间再无江湖。



浪荡江湖老bang子


古龙的《萧十一郎》小说结尾是这样写的:你不能死。

我不能死。

风四娘不能死。

沈壁君更不能死。

可是千千万万年以来,这世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有谁能真的不死呢?

有谁能?


咫尺244620


他即使在,武侠不也没啥发展,多少年不写了,在不在已经和武侠没关系了


魏绍海1975


金庸以后无武侠


照影吹笙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