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今天是七夕節,作為中國的情人節,你知道wuli泉州人的七夕都是怎麼過的嗎?

一起來看泉州古城街頭路人

如何搞笑“安排”七夕

1.在民間,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拜“七孃媽”和吃糖粿,你還知道什麼呢?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2.你可知道七夕有什麼習俗?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3.你的七夕準備怎麼過?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泉州七夕到底應該怎麼過?

  • 祭祀風俗

泉諺有云:“七月初七七娘生”,可見民間把農曆七月初七日界定為七仙女的誕辰。每年逢“七七”,泉州民間為“七孃媽”盛大舉行祈祥活動,形成一種風俗信仰。

但從崇拜的儀式上看,又是以織女為崇拜對象。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泉州民間的七夕節,其節日活動內容的重點在於為“七孃媽”做生日,俗稱做“七孃媽生”。

關於這個節日的由來泉州民間原來的傳說有二:一是牛郎織女的故事,二是董永與天帝女兒“百日緣”的故事。但後來人們把這兩個傳說混為一談,說織女是天帝的第七女兒,並尊稱為“七孃媽”,

後又把七孃媽演變為七位“娘媽”。

傳說中七孃媽是主管婦女幼童的,有送子、催生、養生乳母、痘疹、眼光、蒙引等七位娘媽,會庇佑各家各戶的小孩子順利出生及茁壯成長。

  • 祭祀禮節

七月初七中午或傍晚,絕大多數的人家,特別是家有十六歲以下小孩的家庭都要祭祀七孃媽,此俗稱“拜七孃媽”。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祭拜七孃媽時,通常要在院子中排設香案,供上牲酸、果品、清茶等一般祭神的供品,如芋頭油飯或糖棵(中間四的湯圓)、糖渣探仔等

供上七孃媽花(風仙花或千目紅)脂粉(胭脂和香粉,也俗稱“七孃媽粉”)、紅紗線或五色線、七色線、七孃媽衣、七孃媽轎、七孃媽亭等專用於祭祀七孃媽的祭。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而且多數祭品需七份,如七個酒盅、七雙筷子、七朵七孃媽花、七盤菜餚、七盤果品等。香案邊上還要放一把椅子,上置一盆清水,並放一條新毛巾,以供七孃媽洗臉洗手。然後點上紅燭、燒七炷或三炷香祭祀七孃媽,祭畢燒些金帛、七孃媽衣、七孃媽轎給神靈,並將端午節系在孩子手上的長命縷解下,放於金帛中一起焚化。

此外,還得把一部分脂粉、紅紗線或絲線和七孃媽花扔到屋頂上,獻給七孃媽。留下的脂粉給自家的女孩或婦女用,據說用供奉過七孃媽的脂粉打扮,能和七孃媽一樣美麗。另外,人們也認為婦女用供奉過七孃媽的清洗臉,臉皮會變得特別白嫩。

祭完七孃媽後,還得備一份芋頭油飯或糖飯等到內室祭拜床母,特別是有幼兒的家庭,更需要如此。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床母有的地方也稱“婆姐”,據說是七孃媽的侍女,是直接守護兒童搖籃和床鋪的神明祭祀完後,燒一些床母衣或印有喜鵲和石榴的烏銀花紙或婆姐銀給床母,祈禱孩子平安、聰明、健康成長。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 七夕與成年禮

由於閩南人認為七孃媽是孩子的守護神,所以,他們常以將小孩過繼給七孃媽做契子女到十六歲的形式,來保佑孩子平安長大成年,俗稱“做契”。

做契通常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七夕舉行,即在祭拜七孃媽時,要供上一張過繼的契約,或燒給七孃媽,或貼在有七孃媽或有女神的神廟中。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此外,在閩南地區,

做契時還要自己做或買一個七孃媽亭來供奉,並把它掛在內室裡,以保佑孩子平安順利。同時給孩子掛一個絭,即紅絲繩串起來的有孔銅錢。

以後每年的七夕,都要為素換一根紅絲繩,並買個的七孃媽亭來替換,舊的就在祭祀七孃媽時燒掉到孩子十六歲時,要買一個大型的七孃媽亭,內貼一張七媽像,七夕時在家中備辦豐盛的供品,舉行洗契的成年禮。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在用豐富的供品祭祀七孃媽後,由父母舉著七孃媽亭,讓十六歲的孩子從下面鑽過去,並脫掉脖子上掛的絭,來表現孩子在七孃媽的定下順利過關:然後把七孃媽亭、契約和金吊等一起燒掉,從而完成孩子的成年禮。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 七夕乞巧

穿七孔針乞巧的習俗,早在西漢已經出現。東漢以後,民間七夕節俗的內容增多,是夜露天擺幾籃,備有酒隨時果以拜牛郎、織女二神,折的內容側重於乞富乞子,至南朝梁人宗懍《荊楚歲時記》才對七夕婦人乞巧之俗,進行了較為準確和詳細的記載。七夕婦人乞巧習俗,自梁朝定型,傳承至今。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在閩南地區,人們也把七夕稱為“乞巧節”,有的地方的婦女以“七”字作為巧的象徵,向七孃媽中的織女乞巧,即祈求有雙巧手,以發家致富,裝點美好的生活。

在泉州、晉江一帶,乞巧是向“東新娘子”乞。

七夕快樂丨泉州民間習俗你知多少?

泉州雖沒有專門供奉七孃媽的廟堂,但在東嶽廟和天后宮等有附祀神位。

人們做“七孃媽生”都在本宅廳前擺設香案,向天井空中舉行祭祀,類似“燒天金”,相應的儀式仍然面面俱到,足以看出人們對於七夕民俗活動的重視程度。

七夕節,你準備怎麼過呢?

曬狗糧or曬感傷

不妨留言告訴我們吧!

(部分習俗整理自:泉州風俗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