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一些儀式感

晚飯後,獨坐在窗戶旁的書桌上,手邊是一杯熱茶在這寒冷的冬夜陪著我,眼前散落著幾本看過和準備要看的書,窗外漆黑的像塊黑板,只有遠處的零星燈光和不時傳來的幾聲炮響提醒著我,這世界還活著。

每天充實的生活總是匆匆而過,一轉眼就又要過年了,對,是的,明天就是除夕了。常言道,物是人非,是啊,年還是那個年,可變化的是我們對於過年的那份感覺。猶記得小時候,總是在除夕晚上就迫不及待的要穿上新衣服,總是還沒到大年初一就把父母買的糖塊吃個精光,總是感覺過年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可是事到如今,吃了幾十年的米麵把我的骨骼加長了不少,可似乎也把兒時的那份童真減少了一些。近些年偶爾也和身邊的朋友們說起過年這件事,得出的一致看法幾乎都是:我覺得這年過得越來越沒意思了。說實在話,我也有同感,不知是自己變的矯情了還是被大家同化了,總覺得好多原來能夠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事情現在變得平淡無奇了。

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增加一些生活上的儀式感能夠增加幸福感。我仔細想了想......這其中的道理應該能夠解釋為什麼快樂離我們漸行漸遠。

從前我們做許多事都講究要按規矩來、按程序來,好多事都有自己獨有的一些儀式。但是現在我們追求的是簡單粗暴的方式,方便、快捷才是王道。毋庸置疑,這種變化大大提高了我們生活的效率,但似乎也同時帶走了我們的幸福感。

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中有一個場景每次都會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每當一個人收到他人來信時那種溢於言表的激動,這裡的“他人”可能是他的家人、朋友、亦或是領導和下屬,是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古人能夠從書信的字裡行間讀出對方的各種複雜的感情,字字珠璣,見字如面。現在的我們想要見朋友,沒有什麼是一個電話或者視頻聊天解決不了的,很方便、很快捷,可是我們卻再也找不回當初那種品味每一個文字的美妙體驗。

聯想到這些,我想不是現在過年沒意思了,而是我丟失了太多生活中的儀式感,快捷的生活泯滅了從前的幸福。

試著慢下來,再慢一點,哪怕每天就一小會,閒看庭前花開落,漫隨天外雲卷舒。可以坐在躺椅上冥想一會,或是用心泡一杯濃茶,或是用心聆聽一次大自然的聲音,或者就是看看兩隻狗如何打架,當我們再次感受到這世間萬物獨有的美好時,或許,也說不定,你我又會覺得過年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呢。

生活需要一些儀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