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爲何至死都不願稱帝,原因竟是小時候就埋下的種子

曾國藩(1811年—1872年),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自幼勤奮好學,8歲讀四書五經,14歲讀《周禮》,可以說從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

曾國藩為何至死都不願稱帝,原因竟是小時候就埋下的種子

曾國藩畫像(中間者)

1852年,隨著太平天國運動越演越烈,咸豐皇帝下詔要求各地組建團練以對抗太平軍,1853年8月,曾國藩在衡州正式組建湘軍。在長期與太平天國的戰鬥中,曾國藩所率領的湘軍逐漸發展壯大,1864年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被湘軍攻陷,此時的曾國藩權勢達到了巔峰,湘軍實力已經在清廷軍隊之上,如果曾國藩此時黃袍加上,很有可能出現一呼百應的局面。

曾國藩為何至死都不願稱帝,原因竟是小時候就埋下的種子

太平天國洪秀全塑像

但歷史沒有如果,曾國藩至始至終並沒有越人臣之位半步。歸根結底,曾國藩沒有稱帝,小編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點:大勢所趨。華夏大地在經歷了十多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已經滿目瘡痍,如果此時曾國藩繼續稱帝,剛要平息的戰火又將重燃,到時候又將是諸侯割據、遍地戰火的場面,相信這也是曾國藩不願意看到的。

第二點:時勢使然。雖說此時的清廷在經歷了太平天國動亂及第一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實力大損,但還沒有完全到達腐朽不堪的地步。在北京有慈禧和恭親王等鐵腕人物在,地方上以湖廣總督官文為首的集團對曾國藩也是虎視眈眈。而且考慮到一旦曾國藩奪權,西方列強有可能會為了維持在華利益進行武裝干涉,就如同當年干涉太平天國那樣。

第三點:思想決定。曾國藩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滿腦子都是忠君報國的思想,他創建湘軍對抗太平天國的初衷就是為了實現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願望,求得個封侯拜相、光宗耀祖的歸宿。

曾國藩為何至死都不願稱帝,原因竟是小時候就埋下的種子

曾國藩家書

小編認為,忠君的思想是讓曾國藩拒絕稱帝,並在攻破天京後,自削兵權的主要原因。因為他需要讓他的皇帝放心,以免出現兔死狗烹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