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孩子主動表現自己?

jingjing2013


許多孩子在面對自己家裡的人時交流溝通沒有障礙,甚至是個“小話嘮”。但在面對陌生人或陌生的環境時,往往表現得畏首畏尾,常常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例如孩子在幼兒園裡,大小便都不敢跟老師說,自己憋著,等老師允許去的時候才去。被同學欺負了,也不敢跟老師講,一個人委屈著默默掉眼淚。

這種情況的發生,可能存在的原因

先天因素

某些孩子天生性格就是如此,適應能力較差,不善言談。若是勉強讓他們適應,這個過程將會艱難而緩慢。

後天因素

幾千年孔孟之道的浸染,形成了我們含蓄、內斂的民族性格。大多數父母都沿用中國的傳統教育方式,而這種教育方式,強調吸收,輕視表達,只注重孩子完整準確地吸收信息的能力,而沒有給孩子留下表達個人意見的空間。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不善言辭,對事物缺乏自己獨到的見解。

Q

A

滿熊給爸爸媽媽的建議

1、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不善於表達,大多數是缺乏自信的表現。經常受到批評的孩子做事極易缺乏自信,因為他們害怕如果做不好會遭受批評和指責。

爸爸媽媽們不妨想想在平時生活中對孩子是批評教育多還是鼓勵、表揚教育多?因此,建議家長們多多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不要吝嗇讚揚。

2、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

滿熊經常看到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不願意表現自己的時候,大動肝火,指責孩子的不是。其實這種做法就是一個惡性循環,孩子在指責中更加膽怯和內向。

建議家長應當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多一點耐心。對孩子提要求時注意循序漸進,不要對孩子一下子提出過高的要求。

3、培養孩子的特長

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擅長演講、講故事,表現自己的方式多種多樣

建議家長們多多發掘孩子身上的優勢和特長,讓孩子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增添孩子的自信心,同樣也是表現自己的一種方式。

4、表現自己並不是誇誇其談

許多家長可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所謂的表現自己,就是不斷的在陌生人或者人多的時候說很多話。至於孩子說話的內容,家長似乎並不在意。

其實表現自己並不是誇誇其談,也不是說廢話。能夠用準確、精煉的語言表達出自己想說的話才是最佳的表達方式。

最後,滿熊建議爸爸媽媽們可以利用一些繪本故事,進一步幫助孩子們建立自己的自信,勇敢的展示自己的特長和優勢。

繪本推薦

《兒童情緒管理—我要更自信》

內容簡介

火雞圖圖不喜歡自己的。她的腿很瘦,她的羽毛是棕色的,她的頭上沒有毛。主要的是她討厭自己的咯啵——咯啵的叫聲。

但當圖圖用她超級自信、超級有力、超級火雞式的咯啵——咯啵聲救了一群小雞後,一切都改變了.......

更多繪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滿熊閱讀館(或滿熊閱讀)。

滿熊閱讀|專注0~6歲兒童繪本租賃

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滿熊閱讀



劉愛源


用戶60479147925


與其說引導孩子主動表現,還不如說觀察孩子為什麼不主動的原因,並不是主動表現對誰都好,主動和從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然,自信。

這裡講一個關於主動和從動的故事。有一天,一個英語老師在課堂上讓一個孩子站起來讀“A”,這個孩卻像一根木頭一言不發。這個英語老師軟硬兼施,威逼利誘的做了許多工作,可這個孩子就是不開口,老師覺得尊嚴收到了挑戰,於是課也不上了,去校長辦公室請來了校長,可校長也不行,孩子就像嘴巴黏住了似的,校長無奈,只好說這個孩子有溝通障礙,於是把孩子領到他的家長那兒,希望家長給孩子轉學。因為孩子平常就不愛說話,家長便覺得孩子的確有溝通障礙,就帶著孩子去找心理醫生,心理醫生讓家長先回家,然後讓家長向老師請一天的假。家長走後,心理醫生對孩子說“你今天一天都不用上學了,就和我說說你為什麼不說A?”結果孩子對醫生說,“我之所以不所A,是因為我說了A,老師馬上就要我說B,接著就是CDEFG...沒完沒了的,所以我就不說A,這樣就不用說BCD……了。”

所以,有時候真正出問題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我們大人……


鬱子城


每一個孩子從小都有主動表達自己的願望。之所以後來有一些孩子表現出,我們所謂的內向,或者是不願再主動表達自己,害怕表現自己。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他們有表達的意願的時候,沒有得到鼓勵,遭到挫折以後,沒有及時得到正確的引導。

1、平時,在任何時候要重視孩子的每一次表達意願。

大部分家長,在陪伴自己孩子的時候,並沒有把心思完全放在孩子身上。可以用一個詞來表達,叫做三心二意。比如當孩子跟你說話的時候,你一邊嗯嗯的應付,一邊手裡拿著手機,在快速的翻閱,只是偶爾的用誇張的語言,說一聲,啊寶貝兒,你真棒之類的話,來回應他的表達。孩子是很敏感的,你的這種態度其實他已經在心中感覺到,他可能並不知道用語言怎麼表達出來他的不滿,但是他內心已經在潛移默化的受影響。

在他的興奮點,和表達意願總是感受到你應付的態度時,就會使他慢慢的喪失表達的興奮感,因為他覺得連自己最親近的人,都沒有對他的表達產生反應,相應的,他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也失去了表達所產生的快樂。

2、要同孩子的老師建立密切聯繫。

孩子在學校呆的時間是比較長的,而且這段時間完全脫離了你的關注範圍。很多時候孩子遭遇挫折或者受到傷害,都是在這段時間裡面埋下了隱患。因為這段時間,孩子可能遇到困難,或者挫折的時候,並不能及時、有效的得到回應。所以一些小的傷害可能得不到及時的撫慰,以至於對他的性情造成比較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老師一般要面對很多孩子,再加上他並沒有能達到父母跟孩子的那種親切關係,所以有時候,她面對孩子的一些錯誤、問題,或者表達意願的時候,回應可能更為簡單,甚至有時候處理的方式猶由於並不能理解孩子真正意圖產生歧義,造成對孩子的錯誤反應。因為大部分的孩子,都對老師的評價,或者是對他的態度,很重視,所以,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現在的老師並不能做到給予孩子足夠的重視,所以造成的傷害,也是難以避免的。

如果能夠跟老師建立比較密切的交流關係,及時的向她反映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愛好特長,以及平時比較敏感的地方,同時也能夠及時從老師那兒,反饋得到孩子在校的信息,及時的跟她交流,然後能夠及時的彌補一些在學校造成的小的隱患,同時,還能夠通過這種交流,向老師傳達一種的意思,就是我的孩子我很重視,也能夠給她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更多的重視你的孩子。

相比較來說,能夠得到正確方式重視的孩子,在自我表現的慾望和能力上都會得到正面的發展。

3、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誇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雖然很小,但是他對同齡人之間的互相比較也是很敏感的。你要讓他感覺到,在你的眼中,他是最好的,而不是某某鄰居家的孩子。所以在你的眼中不要總盯著孩子的缺點,拿他的缺點去跟別人家的優點去比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所謂的別人家孩子如何如何,只是因為你總是在觀察別人孩子的長處,然後總是在挑自己孩子的毛病。

這樣的比較是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他的表現慾望也是就這樣被扼殺的,因為他覺得在自己最親近的人這裡都得不到肯定,他就慢慢的就會喪失自信,慢慢的也就不會再主動的表現自己。

4、要給孩子主動營造,溫馨、輕鬆、正式的表現環境。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受到關注,所以作為家長,要給他營造一些,相對來說比較正式,有一定數量人聚集的機會,去給孩子表現自己。在這樣的機會面前,一定要多鼓勵孩子,提前和他一起做好精心的準備,然後呢在表現的過程中最好能跟他互動,然後給他一些微笑,等結束以後不要過多的評價它的具體表現,只需要給他一些掌聲。一定要注意,不要給太多誇張的表揚,這向來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因為孩子能夠意識到這些東西,他需要的是真實和真誠。

你對她表現成果的最大的肯定,就是再一次給他提供,相似的正式的機會去表現自己,他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表現很成功,然後會更精心的去準備自己的表現,會更有信心的面對又一次的機會,當他習慣於優秀的時候,他就會更多的主動表現自己。


吳聊校園


【寶寶巴士兒歌】客人來了叫大家 坐在一起說又笑 寶寶不跑也不鬧 不哭不叫有禮貌 客人親親小乖乖 你家有個好寶寶

\n

{!-- PGC_VIDEO:{"video_md5":"a52da290a93a81fb414940e8649f08a1\

小末末末


從小讓他多接觸生活,生活上讓他自理,讓他有成就感。任何事徵求他意見,尊重他。社交時不要以為他是孩子讓他迴避,要讓他養成彬彬有禮的習憤。也要擴展他的知識面。鍛鍊他的口頭表達能力。只要夠自信,就會有充分的表現欲。


大海1425818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