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君權神授」西漢名相董仲舒治國思想選粹,值得品讀

“天人合一,君權神授”西漢名相董仲舒治國思想選粹,值得品讀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漢廣川(河北景縣廣川鎮大董故莊村)人,儒學大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並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創建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的讚賞,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為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

“天人合一,君權神授”西漢名相董仲舒治國思想選粹,值得品讀

1、名生於真,非其真弗以為名。

2、眾少成多,積小致拒,故聖人莫不以掩致明,以微致顯。

3、性比於禾,善比於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末石全為善也。

4、治亂興廢在於己。

5、性者,天質之樸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天人合一,君權神授”西漢名相董仲舒治國思想選粹,值得品讀


6、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7、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8、百亂之源,皆出嫌疑。

9、仁者所愛人類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10、得志有喜,不可不戒。

11、事各順於名,名各順於天,天人之際,合而為一。

12、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廢而好邪並出,刑罰不能勝者,其堤防壞也。古之王者明於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為大務。

13、氣之清者為精,人之清者為賢,治身者以積精為寶,治國者以積賢為道。

14、天之道,有序而時,有度而節。循天之道以養其身,謂之道也。

15、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天人合一,君權神授”西漢名相董仲舒治國思想選粹,值得品讀


16、質樸之謂性,性非教化不成。

17、天人合一,君權神授。

18、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學,不成其德。

19、人之受命於天也,取仁於天而仁也。

20、聖人為天下興利也。

21、薄賦斂,省徭役,以寬民力。

22、師帥不賢,則主德不宣,恩澤不流。

23、善為師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24、欲審曲直,莫如引繩,欲審是非,莫如引名。

25、言出於己,不可塞也;行發於身,不可掩也。

“天人合一,君權神授”西漢名相董仲舒治國思想選粹,值得品讀


26、大富則驕,大貧則憂。

27、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28、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陰陽也。

29、治身者以積精為寶,治國者以積賢為道。

30、匿病者不得良醫。

“天人合一,君權神授”西漢名相董仲舒治國思想選粹,值得品讀


31、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質也,情者人之慾也。

32、事在勉強而矣,勉強求學則見聞廣而智力明,勉強修養,則德日起而大有功。

33、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

34、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35、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36、善無小而不舉,惡無小而不去。

37、承天意以從事,任德教而不任刑。

38、能使萬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無敵於天下。

39、父不父則子不子,君不君則臣不臣。

40、至廉而威。

“天人合一,君權神授”西漢名相董仲舒治國思想選粹,值得品讀


他提出了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論。其後,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劉非國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膠西王劉端國相,4年後辭職回家,著書寫作。這以後,朝廷每有大事商議,皇帝即會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問他的建議,表明董仲舒仍受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歷經四朝,度過了西漢王朝的極盛時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約75歲。死後得武帝眷顧,被賜葬於長安下馬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