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千古罪人第三名 董仲舒

董仲舒不過是一個儒者,一輩子研究經學孔孟,沒有殺人放火怎麼就成了千古罪人呢??

先看看董仲舒的介紹

董仲舒,(約前179-約前104)西漢廣川(今河北景縣西南廣川鎮)人 。少治《春秋》。景帝時博士,武帝時獻“天人三策”得賞識,任江都王相,後任中大夫。建議武帝對“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漢書·董仲舒傳》),定儒學為一尊,為武帝採納。後為公孫弘所嫉,出為膠西王相,懼獲罪,借病歸。主治公羊春秋學,對漢代社會和後來經學發展有廣泛影響。宣傳“天人感應”說,認為天有意志有目的,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主宰;皇帝是天意的代理人,皇帝施仁政,天示祥瑞以獎賞;施暴政,天出災異以遣告,以之為“君權神授”的依據。他以“天之道終而復始”的觀點,把社會歷史分為變和不變的兩個方面,認為變的是統治形式,封建綱常制度本身是不變的,建立起“三統”、“三正”的循環史觀。提出“凡物皆有合偶”以及“相反之物也不得兩起”等命題,用以論證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主從關係,為“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作辯解。並把人性分為上中下三品,修正了儒家的性善說。主張維護封建專制主義的“大一統”,反對豪族兼併,主張限田,禁殺奴婢。


中國千古罪人第三名  董仲舒

大儒董仲舒

之前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即便是漢初中國思想界也是很開放,民間活力很高。因為董仲舒,漢武帝搞了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條政策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它嚴重束縛了中國人的思想,使中華民族從最強大的民族淪為了一個後來飽受欺辱的民族。儒術的獨尊導致士農工商的出現,致使例如農業、工業等在我國古代發展的較為緩慢,出現了部分領域的落後。而且沒有了百家爭鳴,就沒有思想的進步,就算是儒學本身在後世沒有競爭的情況下也進步緩慢。

在董仲舒影響下,中國思想越來越走向封閉走向閉塞走向沒落,到處都是無形的枷鎖禁錮著廣大人民和學者。一方面獨尊儒家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其最大的弊端就是隻研究理論本身而不注意將理論與現實相結合,很多學者一輩子沉於古籍竹簡,脫離了實際,另外一方面儒家束縛技術發展,這也是儒家的弊端。中國春秋戰國出現了很多科技發展,青銅冶煉玉器數學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漢武帝之後科技技術發展的速度降低了,科技遭到了打壓。


中國千古罪人第三名  董仲舒

董仲舒


  儒教的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反科學主要表現在:
    一 使自然與人相混合,主客體不分。
    二 使權力成為社會結構、思想價值的核心,科學淪為權力的附庸。
    三 權力中心思想導致了科舉制度的誕生。
    四 歧視科技、勞動、實踐。


中國千古罪人第三名  董仲舒

西漢儒者董仲舒


最重要的是董仲舒確定了天子至高無上的權威,國家所有的財富都屬於天子,權利是屬於皇帝。皇帝覺得天下都是我的,窮奢極欲,昏君輩出。底下官員為了討好皇帝,不斷壓榨百姓而且地方郡守也效仿天子的物慾生活,貪汙腐敗橫行,權利和金錢捆綁在一起,加重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