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石油,插向兩桶油胸口的一把尖刀!

2018年9月8日,廣州第一家海灣石油開業了。當天的92號汽油油價低到了驚人的5.96元,疊加充值優惠,比當地兩桶油的價格便宜2.3元。

這一切的根源,來自於國家的一份新的文件。2018年6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了《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並自2018年7月28日起施行,其中正式取消了外資連鎖加油站超過30家需中方控股的限制。

海灣石油,插向兩桶油胸口的一把尖刀!


01

先闢謠

1、這個低價只是開業價,並非長期價,因此開業後沒幾天價格就回歸正常了。

2、迴歸正常價並非是發改委強制的,根據有關政策,發改委只限定最高價,不限最低價。

02

對兩桶油的影響

然後說一下國外石油公司對兩桶油的影響。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中國加入WTO的時候,兩桶油就在規劃迎戰外資石油公司了。

這些年,為了迎戰,兩桶油主要做了這麼幾件事:

一是在部分沿海省份,拿出優秀的加油站資源,和外資合作。比如廣東的中石油和BP成立合資公司,福建中石化和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成立合資公司,浙江中石化和BP成立合資公司... ...合作的過程中也是在互相學習,兩桶油在學習先進的經營理念,而外資也在學習所謂的中國特色。

二是提高加油站的綜合盈利能力。細心地網友應該能發現,如今中石化中石油的加油站都有各色各樣的便利店,加油員會不厭其煩的向你推薦燃油寶礦泉水煙酒糖茶。傳統的加油站模式看起來很賺錢,但是盈利能力其實很差,中石油中石化銷售事業部的淨利率只有2%左右,在上市公司裡都屬於墊底的,無非是因為基數很大而已。3萬億的銷售額,只有幾百億的淨利潤,很掙錢嗎?尤其是2014年國際原油價格暴跌之後,二者紛紛開始嘗試多元化發展。

03

外資加油站的油從哪兒來?

接著說一下外資加油站的油是從哪兒來的:

近年來,隨著加入WTO時的承諾不斷兌現,中國終於放開了成品油零售市場。實際上,多年前就放開了合資方式,殼牌、BP、SK等國外石油公司已經在一些沿海省份深耕多年。除了和兩桶油合作,這些石油公司也會和當地一些地方企業合作,由於中國並沒有對外放開煉廠經營(但是已經開始逐步放開化工合資企業,比如中石化揚子-巴斯夫),所以外資還是從中國的煉廠採購。以殼牌為例,多從地方煉廠購進。

據中國石化2017年年報,中國石化全年生產成品油1.55億噸,而銷售了1.99億噸,因此中石化的加油站,也分銷了一部分非中石化生產的成品油。也就是說,中石化的煉廠的成品油,連自給自足都不夠,所以有些回答裡認為外資企業從兩桶油採購的思路,是不準確的。近年來,中石化基本不對外銷售成品油了(注意是基本,在一些特殊區域,存在著和中石油互換資源的情況)。

04

外資加油站對國內行業的影響

再說一下外資加油站對國內行業的影響:

應該說兩桶油體制內早就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早在十年前,就開始了去社會化的改革。什麼是去社會化呢?兩桶油以前有自己的學校、家屬院,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自己的警察、法院等機構,經過改制,將這些職能剝離給社會。儘管如此,相對於新來的外資,兩桶油的負擔還是比較重的,離退休、老員工都是沉重的人力成本。成品油銷售企業的費用核算中,有一項指標叫噸油費用,兩桶油的噸油費用差不多是外資的2-3倍。

為了減負,兩桶油都在嘗試輕資產重運營模式,比如採用委託、加盟方式,將低效站以“承包”的方式交出去,但也不是完全的承包,油品的進銷存管理、各信息系統的管理都還在兩桶油,只是交出去了人力成本和日常費用。

2018年半年報,兩桶油都交出了非常靚麗的答卷,但是二者的銷售板塊(也就是加油站板塊)表現都不盡如人意,比如中石化半年來全國範圍內僅增加了4座加油站。

所以當外資進來的時候,對兩桶油的衝擊,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應該會進一步推動兩桶油混改的進度,之前由於某些無法描述的原因,混改一拖再拖。

其實兩桶油的加油站業務,可謂內憂外患:

中石油 2018年上半年銷售板塊營業額為人民幣9,297.35億元,比2017年上半年的人民幣8,052.62億元增長15.5%,主要由於成品油價格上升和銷量增加。銷售板塊實現經營利潤人民幣44.85億元,比2017年上半年的人民幣56.82億元減少21.1%。

中石化2018年上半年銷售板塊營收6683億元,同比增長10.3%,主要歸因於成品油價格同比上漲。而該板塊經營收益172億元,同比增長3.7%。

銷售板塊的淨利潤,一個是44.85億,一個是172億,我們算算分別是什麼概念。


中石化半年報公佈共有約3萬座加油站,中石油的半年報未公佈座數,但根據商務部公佈的數據倒推,中石油應該約2萬座。

那麼中石油平均每座加油站半年的淨利潤是22.4萬元,月均3.7萬元,日均1230塊;中石化平均每座加油站半年淨利潤是57.3萬元,月均9.5萬元,日均3185塊。

看起來好像我家門口的小賣部的水平,你還覺得這是個暴利的行業嗎?

對於客戶來講,競爭自然是喜聞樂見的,只不過由於稅金含量太高、煉廠採購成本固定的原因,外資企業的油價可能和民營站的油價區別不大,甚至還可能更高一點。因此,外資加油站的主要經營方向應該是更好的客戶體驗而非低價。

05

兩桶油的競爭力

與全國大部分省份的壟斷地位不同,據國泰君安數據,山東省總共有1.3萬座加油站,其中中石化2500座左右,中石油1500座左右。兩桶油在山東是妥妥的“弱勢群體”,山東是個特殊的市場,由於地方煉廠的存在,山東的地煉產能佔全國的70%,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尤其是原油進口配額給地方煉廠放開後,東明石化、京博石化等地方煉廠的成品油生產規模已經超過齊魯石化(中國石化旗下煉廠)這樣的巨頭。由於地煉的成品油物美價廉,所以當地的民營站進油渠道豐富,加油站座數非常多,把油價拉低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其實,海灣石油的價格,放到山東都不是最低的。

在充分競爭的情況下,兩桶油的盈利能力如何呢?

虧得一塌糊塗。

據《山東企業100強發展報告(2017)》數據顯示,由於和當地民營站展開了針鋒相對的價格戰,中國石化山東銷售公司和中國石油山東銷售公司均為虧損。

不難推斷,競爭更為殘酷的2018年,兩桶油在山東地盤上更是虧。

為什麼這麼肯定?筆者從幾個山東省地市納稅百強名單查到,往年佔據榜單前幾名的中國石化銷售和中國石油銷售的當地分公司,在大部分地市連百強都沒進入,個別進入的也在90多名。

06

兩桶油的反應

中石化的公眾號幾乎在第一時間就對海灣石油“事件”做出了回覆,一方面對傳言做了闢謠,另一方面表示了向對手的致敬。


問題是,單站每天3185塊和1230塊的盈利能力,連民營站都打不過的兩桶油,拿什麼來和外資加油站競爭呢?

中石油的公眾號對此保持沉默,或許覺得沒必要回復吧!

這件事在兩桶油內部,反響還是很劇烈的,體制的束縛,已經讓兩桶油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如何突破體制的限制,成了兩桶油近年來大會小會反覆提的問題。

據2018年半年報,中石化的煉油板塊經營盈利是389億元,如果疊加這部分收益,單站每天盈利可以上升到1萬元左右。雖然和小賣部比起來強不了太多,但至少能和外資石油公司比劃比劃了。

所以,你猜對了,目前有傳言,中石化的煉油板塊和銷售板塊合併,以合力應對外資石油公司。

同時,中石油和中石化拆分板塊分別合併的傳言也沒停息,下一步兩桶油通過業務整合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或許還能面對即將到來的競爭吧!

轉自《華爾街見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