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文物?VR教學?用黑科技解鎖知識傳承新模式!

3D文物?VR教學?用黑科技解鎖知識傳承新模式!

有人說,教師是最神聖的職業,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早已人手一個潮流科技產品,現在的老師不僅要教書育人,還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從這些讓大人都難以把持住的科技產品手中搶回來,更要善用科技,讓知識的傳授更加明瞭直觀、趣味倍增。

今天西牛就與大家談談,有關教育的那些“黑科技”。


想進教室先刷臉

“刷臉”早已不是啥新鮮詞。近年來,小到超市付款,大到機場、火車站檢票,都能依靠人臉識別系統進行安保與票檢、支付與認證。

而現在,這種“刷臉”技術也被搬到了校園。從新生註冊到進教室宿舍,幾秒鐘時間就能完成。免去了繁瑣的手續,讓學生們在充滿科技趣味的新事物裡迎接他們的開學第一天。


3D文物?VR教學?用黑科技解鎖知識傳承新模式!

在北師大,所有學生公寓啟用人臉識別系統,共設40餘臺壁掛式人證查驗機,學生輸入學號後四位或者刷學生卡,再刷臉,核對成功後2秒即可開門。

未來,“刷臉”科技還有望用於課堂簽到,並通過識別學生的微表情來向老師反饋課堂情況。

VR、AR走進課堂


在這個科技爆炸的時代,想要吸引年輕人們的注意,只能拿出更厲害的東西了!在福州市的某小學課堂上,老師就利用VR技術為學生上了一堂“有趣的食物鏈”課程,同學們戴上一副超大型眼鏡,眼前瞬間就出現一片蔚藍色海洋。同學們彷彿坐上了潛水艇,正透過視窗,觀察海底生物。

3D文物?VR教學?用黑科技解鎖知識傳承新模式!

同樣,AR技術也在教育中大顯身手:新版醫學教材採用了AR技術,通過配套的APP掃描書本插圖,就可以在頁面上形成三維的人體彩色模型,對於醫學生來說非常實用了。


3D文物?VR教學?用黑科技解鎖知識傳承新模式!

如果你覺得AR、VR技術太過艱深遙遠,那麼Mobile3D對學生課程學習的指導輔助功能一定更得你心意。一鍵式操作的3D拍攝技術

,讓3D展示動畫的製作過程變得簡單迅速,大到歷史文物,小到醫療模型,都能夠快速拍攝成3D全景動畫,存儲在雲端。只需在課本上附上一枚二維碼,使用手機掃碼即可獲得知識物的3D展示動畫,立體互動,360°旋轉展示,調動學生積極性,給學生們的課堂生活增添更多方便與科技感。


3D文物?VR教學?用黑科技解鎖知識傳承新模式!

一鍵傳播的分享方式,也方便教師授課與模型的傳播,而生成這樣的3D展示,只需60秒不到,1:1還原模型,效果逼真,可以說,Mobile3D讓3D教學更加普及和便利。


3D讓文物“活”起來


教育並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我們的“老師”除了辛勤的園丁們,還有泱泱歷史長河中留下的文明見證,和收納這些文物的博物館、藏館等知識匯聚地。在博物館中我們也彷彿在課堂裡,汲取著知識,傳承著古人留下的思想和教誨。

想必大家都知道,本週有一件讓人十分痛心的消息,擁有2000萬件藏品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發生火災,許多珍貴的研究和藏品付之一炬,倖存的藏品應該不到總數的10%。博物館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文化符號,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教育意義,發生這樣的災禍實在讓人難過。而隨後,巴西通過社交媒體呼籲全世界的遊客,如果有拍攝巴西國家博物館的藏品與藏館照片且保存有照片的朋友,請與之聯繫提供照片用於博物館的修復和損失統計。

3D文物?VR教學?用黑科技解鎖知識傳承新模式!

為了防止悲劇再次發生,現如今許多大型博物館都開始將文物3D數字化,製作成3D全景動畫並上傳至網站,比如故宮博物院、鴉片戰爭博物館等。博物館中的藏品展示大都以360度全景動畫展示為主,不僅能讓廣大老百姓更近距離地“把玩”文物,更是有利於中華文化與時俱進和文化的傳承。博物館將走進3D展示時代,而作為業內領先的展示黑科技,Mobile3D自然也能助力各大博物館進行全方位的3D展示升級


3D文物?VR教學?用黑科技解鎖知識傳承新模式!

文物圖像採集需要還原文物的真實原貌,但用一般的三維建模很難達到標準,傳統的平面拍攝又過於平庸,凸顯不出文物本身特有的形態與氣質,而使用Mobile3D進行1:1真實拍攝,恰是把文物通過高清圖還原到了極致,甚至無需動用大型攝像矩陣或投入龐大的人力物力,節省3D展示成本的同時,

打破了過去圖片展示文物的視角盲點,絲毫不破壞文物的質感和氣質


3D文物?VR教學?用黑科技解鎖知識傳承新模式!


在大部分自然博物館,展品和收藏品都是不允許觸碰的。稀有或絕跡動物的骨骼和化石是珍貴的藏品,容易被遊客損壞。Mobile3D將拍攝完成的文物藏品存儲在雲端,可生成展示二維碼,也可通過各類社交媒體進行分享。

參觀者只需掃一掃貼於展示玻璃櫃上的二維碼,就能夠在手機屏幕上與文物零距離“接觸”,任意旋轉和放大,自由欣賞文物高清細節與形態,領略文物千百年來的文化魅力和歷史厚重感。甚至能夠將文物藏品分享給自己或朋友,對喜歡的文物進行“雲收藏”。


3D文物?VR教學?用黑科技解鎖知識傳承新模式!

通過有趣的3D互動體驗,既能決了當下年輕人不愛進博物館的問題,也可以利用技術手段保存文物,將知識繼續流傳下去。可以說,

3D展示,尤其是如Mobile3D這般便捷操作、高效展出、廣泛傳播的3D展示拍攝系統,是未來博物館、藏館發展的全新方向

如果說教育是一個崗位,那麼教師的職責就是“堅守”;如果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那麼老師的本分就是“熱愛”。而Mobile3D能做的,就是將更好更便利的3D展示技術應用到更多領域,讓教師的工作能夠更加輕鬆,讓科技能夠更好地為教育、為知識的展出與傳播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