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這一項被忽視的技巧,你了解過麼?

傾聽, 被忽視的技巧

以下幾種類型的人我們大多都遇到過:

用呆滯的眼神看著你,一心只想著自己待會兒要說什麼,根本聽不進你說的話,然後沒等你說完就插嘴進來,說些跟之前的內容完全無關的東西。

老說“有問題儘管來找我”的主管,但是一旦你真的約了時間去找他,他卻只顧著討論他自己的問題。

對每堂課都抱怨的學生,上課聽了五分鐘就開始分心、睡覺,認為所有的事情都無聊、都是浪費時間。

研討會上坐在你旁邊,等臺上的人一講完,就對你說:“講得真差 ! 這個人根本不知道自已在說什麼,而且我最受不了打領結的人!”

說不定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那麼,你的傾聽技巧有多好? 為什麼“聽”又這麼重要? 由於現在的員工都被要求隨時得到必要的信息,併為了提升士氣與生產力,許多公司瘋狂致力於提升書面溝通的質與量。但是我們也看到,只是讓大家得到越來越多的信息,並不一.定能夠改善公司裡的溝通過程。

傾聽,這一項被忽視的技巧,你瞭解過麼?

這個瘋狂的狀況源自兩個信念:

(1) 從多數的溝通技巧訓練課程內容看來,大家都把重點放在更有效地傳達信息的能力,例如,如何將信息寫得更清晰、更簡潔、更正確,如何說起話來更有自信、更為對方著想。但是研究人類溝通的專家發現,我們接收信息的能力其實也一樣需要改善。

(2) 第二個信念非常普遍,即使可能是潛藏在意識下的。這個信念就是: 我們在成功的階梯上爬得越高,承擔的責任越大,傾聽和接收信息的成分就會越加轉移為傳達信息、發號施令的成分。其實事實正好相反 !

傾聽,這一項被忽視的技巧,你瞭解過麼?

檢查重點

我們聽的能力有多好?

研究結果顯示,一般人在聽完話之後只記得50%的內容,兩個月後只記得25%的內容。

更不妙的是,另外有一一個研究結果顯示,三天之後我們只記得原來內容的10% !

我們到底花多少時間在“聽”?

有一個研究探討白領的時間構成。研究人員每15分鐘就記錄被試者的活動,為期兩個月。結果發現這些白領醒著的時候,每10分鐘就有7分鐘是在從事溝通活動。其成分如下:

9%寫+30%說 → 39%用於傳達

16%讀+45%聽 → 61%用於接收

如果這個數據沒錯 (有很多其他研究結果支持這個數據),那麼一個白領花在溝通上的時間,平均有45%是花在“聽”上面,而且在所有醒著的時間中,有31.5%的時間是在“聽”。

因此,即使電子郵件和網絡使我們花費更多時間在寫和讀上,但是其實“聽”才是溝通中最主要的成分。既然我們“聽”的能力如此“差強人意”,日常生活和工作場合上又越來越依靠書面和口語傳達信息,“聽”顯然是一個重要且非下意識的技巧,而且是溝通過程中特別重要的能力,亟需我們的關注。

傾聽,這一項被忽視的技巧,你瞭解過麼?

有人教過你怎麼“聽”嗎?

你聽我說!

你好好聽我說好不好 !

我說的話你到底有沒有聽進去啊?

以上這些對話是不是常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而這忍怕就是我們大多數人就“聽”這個重要技巧所得到的學習成果!

傾聽,這一項被忽視的技巧,你瞭解過麼?

在學校裡,從開學第一天到畢業的最後天, 老師會教你寫字,也會教你讀和說,讓你的讀和說至少達到一一個基本的程度。但是你讀和說之後還學到什麼? 這也許視你就讀的學校而定,但是我們大多數人最後只能各憑本事,也許技巧會增進一點, 但多半也是運氣使然。

至於聽,我們似乎都認為,只要沒有聽力障礙,我們從出生起自然而然就知道怎麼聽,因此不需要有人教。但是,你只要花幾分鐘想一想,恐怕就會想起不少這樣的經驗: 對方表面上在聽你說話,心裡其實卻在想別的事情,或是在想自己待會兒要說什麼。

因此,“聽”這個能力受到嚴重的忽視,有時甚至被視為一種被動的技巧,沒什麼改變或改善的餘地。然而,“聽”對於良好的溝通非常重要,因為溝通的關鍵往往是接收者、聽者,而非說話者。

除非你聽到該信息並理解了,才算是“溝通”,否則就只是噪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