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宮廷專用御品——南宋官窯瓷器

南宋官窯是我國宋代“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之一,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曆史。,官瓷代表著中國陶瓷藝術的最高成就,由官府直接營建。有北宋官窯、南宋官窯之分。官窯瓷器雖然在宋代瓷器中只佔極少數,但是由於其所處地位和具備的優越條件,使它在當時燒造了一批宮庭所需的高檔瓷器,其高超的燒造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成為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北宋末年爆發了“靖康之亂”,北宋滅亡,宋室南遷建都臨安,建立了南宋朝廷,並先後建立修內司、郊壇下窯,生產宮廷專用御品”。

與北宋官窯器相比,無論胎質、釉質均存在一定區別。具體來說,胎骨質地上南官較疏鬆,釉質上南官質感偏乳濁,偏玻璃質感。釉色主要是粉青色、依色譜的顏色分,是極淺的藍綠色,但也有以灰色綠色、黃綠色色調為主的。具有良好的乳濁性和釉層豐厚的多次釉,在質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多有紋片,有大小開片,亦稱文武片。紋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淺,以冰裂紋等大紋層為主,所謂"冰裂紋"者。遍查杭州老虎洞、郊壇下兩處南宋官窯遺址出土器物,均找不到相同或類似造型標本,而龍泉窯中已發現同類造型及殘片標本,更有大量類似胎釉特徵的瓷片出土。南宋官窯瓷具有良好的乳濁性和釉層豐厚的多次釉,而修內司官窯的存世量更是鳳毛麟角。

南宋時期宮廷專用御品——南宋官窯瓷器

LOT號0009—南宋 官窯弦紋竹節瓶—1045.00萬—2017-11-29

邵成章提舉在殿中省修內司按北宋舊制度在鳳凰山下設立官窯,稱為內窯;後來又在郊壇建立新官窯。修內司郊壇官窯瓷釉有月白、粉青、米黃三色,有冰裂紋,隱紋如鷹爪。明初曹昭《格古論要》言:“官窯器宋修內司燒者土臃細潤,色青帶粉紅,濃淡不一,有蟹爪紋紫口鐵足,色好者與汝窯相類,有黑土者謂之烏泥窯,偽者皆龍泉所燒者,無紋路。”而在《垣齋筆衡》中提到"後郊壇下別立新窯",為南宋初期設立的第二座官窯,稱“郊壇官窯”,也位於杭州。

南宋官窯瓷既繼承了北宋汴京官窯瓷、河南汝官窯瓷等北方名窯的造型端莊簡樸,釉質渾厚的特點,又吸收了南方越窯、龍泉窯等名窯的薄胎厚釉,釉面瑩沏,造型精巧之精華。北藝南技的結合,創造了我國青瓷史上的頂峰。而且對世界文化藝術方面也是一個偉大的卓越的貢獻。 南宋王朝覆滅之後,官窯被毀,工匠失散,技藝失傳,故傳世珍品較少。一九八九年,在香港以2500萬港幣拍買的一件南宋官窯青瓷,創造了中國古陶拍賣史上的最高紀錄。

南宋時期宮廷專用御品——南宋官窯瓷器

LOT號3126—南宋 官窯十稜葵瓣洗 —3820.00萬—2016-06-01

南宋官窯燒造青瓷的精妙之處不在於它的裝飾,而在它如玉般莊重、典雅、神秘的自然美。 官窯所燒的都是宮廷御用器,因此,要求製作都儘量完美,早期作品為了使器身全部敷釉,盤洗等器一般都以支釘裝燒,唯支釘較汝州官窯為大且粗,數目甚至有多達二十枚者。在藝術風格上,青瓷以釉色取勝,以造型見長,以紋片著稱,這些製品反映出宋代樸實、古雅的獨特藝術風格和審美趣味。歷史上,南宋官窯青瓷是青瓷中的佳品,以“紫口鐵足”“粉青釉色”“冰裂紋片”“薄胎厚釉”四大特徵著稱於世,其優美、古樸的造型,晶瑩柔潤的釉色,可謂巧奪天工。

南宋時期宮廷專用御品——南宋官窯瓷器

LOT號0001—南宋 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11388.00萬—2015-04-07

在2012年4月份舉行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一件來自私人收藏家艾弗瑞 克拉克夫人(Mrs. Alfred Clark)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就曾拍出2.0786億港元的天價,這也是迄今為止高古瓷的最高拍賣成交紀錄。在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一件北宋定窯劃花八稜大碗也以1.47億港元成交,此為高古瓷賣的第二拍賣成交紀錄2015年,中國嘉德(香港)春季拍賣會上,一件元明或更早官釉貫耳尊以1,012,000 港元的價格成交。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以4800萬港元起拍,經過多番競奪,最終以1.1388億港元成交。其中南宋修內司官窯海棠瓶拍出8000萬港元“天價”,南宋青釉冰裂弦紋瓶也以5000萬港元成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