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竟然有这样的风俗?涨见识了!

在西方节日被津津乐道的今天,少有人注意到东方节日的玩法。要是穿越回千年前的唐朝,佳节又重阳,街心市井、山野远郊那可是一番热闹欢脱的景象。

今天就借着唐代诗人王维那首熟悉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带大家看看古人如何在重阳节蹦迪,以及揭开热搜人物“茱萸”的神秘面纱。

重阳节竟然有这样的风俗?涨见识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瞭望山川唱诗的正是北漂少年王公子。据说盛世大唐的重阳有三大玩法:登高、身佩茱萸、与亲人团聚。古人真会玩,紧跟着公子的脚步,继续深入古代重阳探险。

重阳节竟然有这样的风俗?涨见识了!

登高望远

两九相逢,是为重阳。《周易》讲究阴阳平衡,中和为贵,两个老阳凑在一起,反倒是个大凶的日子。若是搭讪才子问声“重阳快乐”可就犯了大忌。

为了战胜凶气,身披麻布长衫的人们扎紧腰带袖腕,去郊野登山。那时没有雾霾,清秋日光微凉,恰巧撞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景色,着实令人神爽气清,心旷神怡。

插茱萸

托王公子的福,“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爆款文案让茱萸火速成为榜单新贵,人们满脸黑人问号,茱萸是谁?

重阳节竟然有这样的风俗?涨见识了!

图上的红色枝条正是芳香吴茱萸。到了重阳这天,人们就把茱萸果实折下来,插在头上。红红的果实不仅点亮了节日的欢喜,而且还有驱寒消毒作用。爬山登高,不仅追逐的孩童、害羞的女子,甚至男子也可以佩戴,重阳佩茱萸慢慢从消毒辟邪变为一种风尚雅事。

赏菊饮菊

“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清秋之时,茱萸红妆不足,菊花来凑热闹。独立寒秋的菊花,在古人眼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

晋朝著名社恐星人陶渊明归隐山林,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重阳节竟然有这样的风俗?涨见识了!

与家人团聚

王公子想象着家人爬山、佩茱萸、喝酒、赏菊的场面,巨大的心理阴影面积化为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家人团聚,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时间流转,古人的热闹逐渐褪色,落在2018日历上“重阳节”三字印刷体。我们的文化丢失很多,但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着诗意栖居的乐趣。

随着宫廷剧、古典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到中式的古典美。不仅传统节日渐渐回暖,在衣着服饰、家居装修中加一些中式元素,更能显示出主人的文化底蕴和尊贵地位。

重阳节竟然有这样的风俗?涨见识了!

比如这间由玛格全屋定制设计的客厅,以中式水墨山水画为基调,在沙发后面若隐若现,大气通透,既有中国传统的韵味又与现代风格相结合,打造出时尚意趣的氛围。特别是电视墙后的木条栅栏,让客厅与书房互通,让空间通透敞亮。

重阳节竟然有这样的风俗?涨见识了!

比较私密的卧室更讲究个人趣味与收纳功能。墙面的淡蓝色与水墨高级灰交相辉映,波纹地毯与墙壁中国画相映成趣,设计出新中式的简约趣味之美。值得一提的是,衣帽间完全满足了年轻人想要拥有的储藏空间,除了悬挂衣物,收纳包包、帽子,还有首饰收纳的区域。

重阳节竟然有这样的风俗?涨见识了!

同样是中式设计理念,这间卧房的设计则大胆使用了折叠背景墙。鹅黄与黛蓝的搭配美得不可方物,为营造出舒适安心的居住感受。设计师在时尚现代的家装风格加入传统中式元素,吊灯、床头灯、壁橱,各种细节凸显主人的文化底蕴与深厚修养。

重阳节竟然有这样的风俗?涨见识了!

像这样兼具唯美与实用的设计在玛格中经常能看到。镂空的屏风既起到分隔的实际作用,又兼备中式装饰的美感设计,使得房间充满了文化艺术气息。

重阳佳节,我们可以登高远眺,佩戴茱萸,也可以回归内心,诗意栖居。前人曾曲水流觞、对酒当歌,我们也在一点一点拾回文化自信。至少透过家居一隅,新中式的美感让居者奔波的灵魂,得到诗意地栖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