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名片,一個頭銜

在西寧的時候,跟著老李混。

他是混官場的,接觸一段時間後,他對我的形象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材料上乘的西裝,找專業的造型師修理頭髮,說,鞋子一定要擦的亮亮的,每時每刻。

給我設計了一個名片:互聯網營銷協會理事,喬治,GEORGE。

我問:為什麼不是理事長?

他說:你年齡還不夠。

帶著我去見他的朋友,地產開發商,開連鎖店的,我也很客氣的挨個發名片,但是我內心是非常排斥的,覺得太假了,為什麼非要去忽悠別人呢?

他說:你沒有頭銜,我的哪個朋友願意跟你玩?更別說那些領導了。

我說:但是,我的這些頭銜都是你給我捏造的啊,我不是什麼理事。

他說:你傻啊,要不你在名片上寫大學剛畢業?領導又不懂互聯網營銷,名片上寫的什麼頭銜,你就是什麼頭銜明白了了沒?

我說:明白了,李哥。

他嘀咕:咋找了這麼一個死腦筋啊。

發名片的時候,領導一般都會很客氣的,微微一笑,點點頭,但一般順手就放到桌子上,散場的時候也不會帶走。

你說,我有多失落吧……

從那以後,我從來就沒有弄過名片,我也沒有任何頭銜,也不需要任何頭銜,更不需要捏造一些輝煌的過往史,給自己臉上貼金,我明白自己是半斤還是八兩。

也有尷尬的時候,出門在外,例如有朋友把我介紹給別人的時候,人家會問喬喬是幹嘛的?

我略微一笑:打工的。

前兩天,董哥的旅行社開業了,慢慢步入正軌了,給我們辦公室的一人一張名片,我順手接過之後就放到桌子上,就在剛剛還找了一圈,沒找到,估計下午清理桌子的時候清理掉了。

頭銜越多,越沒用。

普洱的微店也開了,我答應過她如果你真心想做的話,我會給與流量支持,但是我們公眾號粉絲群體估計不適合推廣她的高端農產品,她說沒事,我說,也對,廣告,廣告,廣而告之,首先留下一個印象就可以。

她寫了一份軟文,我摘抄一部分內容:

2017年12月回到家鄉青海互助,後經喬喬引領開始做農特產品,志在為消費者提供綠色、純正、新鮮、健康的農特產品,遵循自然,躬耕樂道。

我說:你寫的這個人不是我,我沒有那麼牛B,我自己都沒做過農產品,你也不要給我貼標籤,說引領別人,我自己都掙扎在溫飽線上,真的談不上引領。

其實我還想說:個人是很難撐起一個品牌的,為什麼呢?科普成本太高,要藉助大的平臺,例如,開通今日頭條,用開微店的資質開一個認證的訂閱號,通過新邦或者西瓜數據找到做農產品行業TOP10 的自媒體,將這10個號最近一個月的推文全部打印出來,解剖,分析這些號是怎麼運營的。然後每天寫一篇有關農產品的文章,同步發到各大自媒體平臺,逐步開通各大自媒體平臺的原創功能,今日頭條還可以開通商品權限,可以直接推廣自己的微店或者淘寶店。要慢慢來,生意最終還是要回歸它的本質:回頭客。

如果,你敢把一切數據都透明化就更,例如收價,售價,運營成本,利潤,明確告訴客戶,這一單我普洱掙了你多少錢,也算是我的工資,我想沒人會抱怨你的東西貴,前提是真實。

就像寫文章一樣,描述一件事,再多的修飾,還不如簡單,真實,娓娓道來具有殺傷力。

劉克雅,有人說是營銷大師,有人說是忽悠大師,但是他有個觀點我是很認可的,不要隨意給自己貼上標籤,要麼貼高了,要麼貼低了。

高人往往會故意貼低,低人往往會貼高,我就是後者,貌似略懂一二,但是真讓我操作具體的項目,我什麼都不會,只會耍嘴皮子。

其實男人買車,也是給自己貼身份標籤,例如我買了一輛哈佛,就是給自己貼了標籤,別人會想,喬喬,有啥啊,不就是開個哈佛的窮鬼嗎?我親戚還開著寶馬呢。

如果我貸款買一輛奔馳S級呢?

別人就開始仰視我了,有人就是這麼幹的,賺到錢先去買車,從而吸引更多的信眾,你說你很牛B,你就需要相應的標籤。

海南的藏族朋友很聰明,他不買車。

一般人第一次去他家,就猜不透他,會問:扎西,你一年應該賺幾百萬吧?

他就笑笑,說:一年也就賺個30萬,到年底也就所剩無幾了。

按照我的推測,扎西應該最少也是寶馬5系吧,太差的車子怎麼能配的上他呢?

沒有標誌更是一種境界。

不是說我達到了某種境界,現在我很討厭LOGO很大的衣服、鞋子,不過以前可不一樣,買一雙運動鞋會選LOGO最顯眼的那一款,款式倒是其次,假如穿了一條NIKE的運動褲呢?恨不得把褲子上的LOGO掛到胸前,可惜買不起NIKE的運動褲。

小山東也喜歡打籃球,他說:大學剛畢業的時候,用半個月的工資買了一雙籃球鞋,和同事去打球,很多同事會認為的鞋子是假的,他把鞋子的發票拿出來都沒用,當他開著自己的皇冠去打球,就算是地攤貨別人也會認為是行貨。

要把自己修煉到這種境界:明明穿的假鞋,別人以為是真的。

我對穿著一直不講究,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下身永遠是運動褲,方便脫。上身也是大一號的圓領T恤,寬鬆,也是方便脫。

有人給我提過建議,當著我的面說過我幾次,希望我能打扮的帥氣一點,年輕一點。

我在想,我的心態是年輕的,咋可能通過著裝表現出來呢?

今年夏天,買了一件T恤,剛穿上很不習慣,覺得臉太黑了,和白色的T恤不搭,不打算穿,但是家人說白色的好看顯得年輕,後來又買了一件,還是白色的,前兩天看去年買的運動T恤還好好的,打算穿上去打籃球,照鏡子,真的太顯老了,就脫掉了沒再穿。

有人就說了,你穿的很邋遢,妹妹見了你有衝動嗎?哪怕你再有內涵,功夫再好,妹妹不給你靠近的機會,不是白搭嗎?

相反,你打扮的很帥氣,給人的感覺很得體,雖然你很娘炮,甚至在床上不舉,妹妹照樣對你有衝動不是嗎?

給人的第一印象要好。

聚會,有人說自己的老闆一身缺點,這兒不行,那兒也不行。

老大哥就問:你老闆一年的利潤多少?

他:差不多100萬。

老大哥:你的年收入呢?

他:3萬多。

老大哥說:如果你真的比你老闆厲害,你倆的年收入應該對換一下。

他很不服氣。

一個人的眼界和實力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當前的收入,扯其他的沒用。

知乎上有一個問答:在哪一瞬間讓你覺得和別人不是一個階級的人?

點贊最高的一個回答,和同學一起去看豪車展,答主跑到駕駛位東摸摸西摸摸,而同學就鑽到後排說:這車後排真寬敞,坐著真舒服。

答主說:這車開著應該也很爽。

同學很隨意的說:像這種豪車,司機才會在乎好不好開,車主只會在乎安不安全,坐著舒不舒服。

都說要換位思考,但是要麼懂一個人,光是換位思考白搭,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換位經歷,不同階層之間的人相互之間是讀不懂的。

山下的人看山上的人很渺小,山上的人看山下的人也很渺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