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波全国范围内的消费降级 你感受到了吗?

这一波全国范围内的消费降级 你感受到了吗?

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发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引起一些人关注,与此同时,市场上方便面、榨菜、二锅头销量上升。有人发表高论,说这是消费降级,因为经济形势趋紧,一些人缺钱,只好减少消费,吃的也差了。

这一波全国范围内的消费降级 你感受到了吗?

在推动“消费升级”还没有几年、“消费升级”才刚刚启动的情况下,就出现“消费降级”的说法,不能不令人担忧。要知道,如果让这样的说法流行,会对居民的消费预期、生活预期等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消费升级”产生严重制约。

“消费降级”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消费升级”似乎成了眼下流行词。在不少人看来,吃着涪陵榨菜,喝着二锅头,出门共享单车,购物拼多多……

这一波全国范围内的消费降级 你感受到了吗?

这些自身或身边人的生活细节,映射出的问题无一不是,因为口袋瘪了,老百姓不得不购买和消费那些低价商品,节俭度日。

支撑消费降级的数据很多,比如涪陵榨菜和生产二锅头的顺鑫农业利润大涨、股价暴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创15年新低,等等。

那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是否就意味着“消费降级”的出现呢?显然,这是对消费现象的误读,是没有全面、客观、理性分析消费现状,没有看到消费者消费观念转变等积极因素得出的错误结论,或者说不客观结论。

我们并不否认,房价和房租的上涨、股市的低迷、供需结构矛盾等的存在,确实对广大居民的购买力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房价的快速上涨,严重挤占了广大居民的正常消费,制约了广大居民购买力的提升。如果不是房价的过快上涨,按照居民收入增长情况,消费能力应当更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房价上涨已经持续了十多个年头,上涨的内在动力也在持续上涨中越来越弱。特别是近两年来,在一系列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房价已经趋向于缓慢上涨的格局。而随着“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的确定,以及中央要求“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挤占也将逐步减弱。既然前些年房价快速上涨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能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难道房价趋于稳定了,反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会出现大的问题吗?

这一波全国范围内的消费降级 你感受到了吗?

显然不是,所以出现增幅放缓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是有一定关系的。同时,楼市调控力度的持续加大,居民购房意愿也趋于平和,而不像前些年那样,为了应对房价上涨,相当一部分居民都选择了购房。自然,也会带动消费品需求增长。在住房消费趋于稳定的情况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出现阶段性调整,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没有必要过度解读的,更不是什么“消费降级”。

所谓“消费降级”,必须是消费方式从中高端转向中低端、消费内容从精神转向物质、消费手段从质量转向数量。

我们承认,制约消费升级的因素还是存在的。尤其是房价的上涨和股市的低迷,近期的租金上涨,确实对居民的消费信心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决不会形成“消费降级”这样的现象。“消费降级”,更多的会出现在商品短缺时代,商品过剩时代,只会推动“消费升级”。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为了解决商品过剩问题,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消费升级”。

这一波全国范围内的消费降级 你感受到了吗?

需要注意和防备的是,诸如租金上涨这样的问题,还是要尽一切办法解决的,不能让租金再成为制约居民消费的重要障碍。同时,如何提振股市,让股市变成居民消费的发动机,而不是吸水池,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之,要客观、理性地看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的问题,而不要武断地与“消费降级”挂钩。

另外一个数据并不支持这个说法。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8.26亿人次,同比增长了11.4%。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增长12.5%。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320.3亿元,观影人次达到9.01亿,分别增长17.8%和15.3%。上半年化妆品类商品增长了14.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整体增速。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旅馆住宿支出分别增长了39.3%和37.8%,代表居民消费升级方向的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销售同比增长了9.7%,增速比基本型的乘用车(轿车)高了4.2个百分点。

这一波全国范围内的消费降级 你感受到了吗?

如果说榨菜、二锅头是消费降级的话,为何人们在看电影、出门旅游、美容、健身上花的钱多了,这难道也是降级?错误的判断,源于一小部分人对真实中国缺乏认识,并由此产生的傲慢与偏见。

很多例子可以轻松反驳。像进口水果车厘子,早就从奢侈品变成了大众水果。另外,中国牛油果的进口数量,也从2011年的3.18万公斤暴涨到1500万公斤。消费降级的中国人,却越来爱吃价格更高的进口水果了?

当然榨菜和牛油果的主要消费群体,未必是同一拨人,所以数据会失真,无法反应出不同阶层的真实消费变化。吃榨菜、喝二锅头,如果这些消费行为更多由中产完成,解读为消费降级还算准确,但是如果行为主体是底层,考虑到涪陵榨菜、二锅头也是知名品牌,说消费降级反而是无视底层开始追求大品牌的事实。

实际上随着互联网下沉,很多原来不在主流人群视野内的消费行为,开始被大家关注。就好比在拼多多崛起之前,一个收入尚可的都市白领,可能不会关心比自己低收入者在淘宝上买了什么。但是拼多多崛起后局面不同了,它更多是廉价商品的集散地,而这种集中展示更便于被观察到。同样的例子还有快手,庞大的农村用户量,说明低收入群体同样是主流人群。

对这部分人来说,电商下沉导致购物更加便利,当然是消费升级。只是这种升级,在中高收入群体的视野中,会造成一种全社会更爱廉价商品的错觉。所以,所谓消费降级,更多还是一种有阶层隔阂的视障,它源于消费行为的城乡结构差异。

或者可以说,掌握话语权的中产群体并没有意识到,中国的阶层结构还是金字塔形,而非橄榄形,如果要对中国人的消费行为进行升降级的宏观归纳,那么考量对象应该是低收入人群,而不能是中产自己的认知。

这一波全国范围内的消费降级 你感受到了吗?

即便对中高收入者来说,追求物美价廉的诉求,未必会随着消费能力提高而过时。买得起豪车的人,未必会在卫生纸消费上挥金如土;这两年优衣库和名创优品的火热,也说明在基础性日用品上,人们还是会追求性价比。如此偏好谈不上降级,别说不同收入阶层,哪怕同一个人,衣食住行不同的消费品类,也会有不同的性价比考虑。

当然,整体性的消费降级并非不可能发生。比如比较典型的“口红效应”——经济不景气时,人们购买廉价消费品口红的动力会增加。但目前的证据尚不能证明,中国人正在消费降级。即便存在消费降级,也只是部分消费品类、局部人群的降级。

看看微信朋友圈,许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不时晒吃喝玩乐的照片。网上代购、海外购方兴未艾,很多人已不满足于国内的中低端产品,要通过海外购买档次比国内品牌高、价格比行货低的国外大牌。许多父母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才艺班,在教育投入上毫不吝啬。简言之,许多人感到压力大,是出于渴望自己过得更好、对生活品质有更高的追求,而不是得过且过、将就凑合。在某种程度上,消费降级论是一种“贩卖焦虑”,它缺乏客观理性,试图加剧“紧张氛围”博眼球。

为什么大家会将消费降级挂在嘴边?

一种解释是,受现实生存压力的挤压。这两年,中产焦虑的说法很火,消费降级其实只是换了个概念而已。在住房、教育、医疗三大项上,哪怕收入殷实的中产,随时可能被打回原形,这意味着消费升级很不稳固。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有关长租公寓的讨论,很多人提到中国的租售比低,但中国的租房收入比相当高,这种压顶而至的焦虑感,会驱使人们放大局部性消费降级,把它理解为普遍现象,为压力的释放提供出口。

所以,消费降级更多还是种话术,和中产焦虑一样,它有些矫情的成分,但更多还是源于生存挤压和相对剥夺感。要让人们真实感受到消费在随着经济发展而升级,经济红利就得公平地惠及各个群体。比如最近正在调节的个税,就理当向工薪阶层进一步倾斜。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表示,一个卤蛋并不比品牌榨菜贵,一部分人原来是吃小摊上卖的无品牌咸菜,现在转向了品质更高的涪陵榨菜,价格还相对增高了,这明明是一种消费升级。对于某些低价网购平台,也是原有低端消费进入互联网领域,原来这些东西是在自由市场等地买卖的,现在只不过整合进了互联网,这也并不是降级,而是原有的低价消费在网络中的表现。至于消费者热衷名创优品、优衣库这样的“时尚平价”品牌,其实是新的消费趋向,也不能说是消费降级。

还有一些情况值得关注,最近除了房价依然居高难下之外,大城市的房租增长较快,对一些暂时靠租房的普通收入白领冲击较大,对本地有房的人则没有多少冲击。所谓“消费降级”,主要是进入大城市工作的普通白领群体感受,因为房租上涨对于他们的薪资占用较大,同时这些人在互联网上的参与度相对较高,发声多,影响大。虽然“消费降级”的说法有很多不同的表述,但无论是从自媒体的声音还是社会的关切看,这些群体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所形成的“降级”只是这一群体的感受。

实际上,在大城市工作的薪水远比三四线城市要高,不少年轻人毕业后往往在大城市寻找发展机会。一些缺少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在大城市有机会从事比小城市收入更高的工作,如普通文员、销售、房地产中介等。这些群体往往靠租房解决住的问题,这其实给了他们相对容易的生活空间,可以赚到大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之间的那部分薪资差额。在一线城市生活,除去房价或租房成本,生活成本往往比三四五线城市还低。比如,北京地铁按里程计价后,票价也比一些二线城市地铁低,比很多三四线城市同距离的公交票价要便宜。

大城市的房租快速上涨,对于诸如程序员等具有一定特长、薪水较高的群体冲击有限,本地有房的普通白领对此也不敏感。保姆、月嫂等一些体力劳动者的薪酬近些年增长很快,虽然也存在住房问题,但很多保姆、月嫂的居住问题往往由雇主提供,这些群体并没有出现很明显的所谓“消费降级”。反而是那些可替代性强、薪酬又不高的普通劳动者对“消费降级”感受较深切。这类群体往往愿意留在大城市,但房租一旦上涨,原来大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的薪资差距就会缩小,他们就会面临现实的“消费降级”。一部分人可能就要回到家乡,那里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也有人继续留在大城市,但留下来可能面临的问题会更多。“逃离”大城市还是“坚守”大城市的问题,就变得更现实了。

这些具体状况,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切,对于可替代性强、薪酬又不高的普通劳动者群体面临的“消费降级”境遇应有更多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一方面要关注这部分群体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应通过各种方式,使得人们在中小城市有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

“消费降级”是否会对制造业造成冲击?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作为一个企业,市场在哪里,重心就该在哪里。

此前,李东生认为,未来三年中国传统制造业还是会平稳增长,虽然销量增长很少,甚至不增长,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量应用到产品当中,产品智能化程度更高,一方面将带来售价提升,另一方面各种智能终端产品将带来新的业务增长销售收入。

在谈及对民营企业变革创新的建议时,李东生提到,“互联网+”与智能化将是重大技术转型方向。而且,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制造工业与互联网思维可以互补,通过和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能够打通从硬件产品端到服务应用端的价值链条,形成软硬件一体化的优势互补格局。

服饰天下

最具商业价值的创新生态平台

这一波全国范围内的消费降级 你感受到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