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消費降級」,是事實還是觸發焦慮的僞命題?

近段時間,“消費降級”成為熱詞。當擁有3.4億用戶的低價競賣平臺一年撈進2000多億元銷售額;當釀造二鍋頭和製作榨菜的上市公司上半年的淨利潤同比大增70%以上時,有人驚呼:消費降級了!

農資“消費降級”,是事實還是觸發焦慮的偽命題?

再放眼農資行業,“消費降級”是事實還是觸發焦慮的偽命題呢?

農資行業特別是化肥和農藥發展和增速都進入了一個新常態,與原來相比增長速度都有所放緩,無論我們從數據上或者從市場上,都能感覺到,消費降級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以下幾個方面我們就有非常明確的感知:

一、 從短缺到飽和

農藥和化肥,都經過了15年的快速增長時期,從近幾年國家統計局統計的數據和我們市場調研可以看到,增長速度緩慢,已經由原來市場的短缺,到今天的飽和。農業部提出了2020年農藥和肥料的零增長,提前三年已經完成了這一目標,其實我們的農資產品從需求端來說已經到了天花板,也就是說到了一個峰值,靠市場的增長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所有的從業者都進入了一個存量競爭的時代。

農資“消費降級”,是事實還是觸發焦慮的偽命題?

第二、從錢多到錢少

農業生產有很明顯的週期性,近幾年農業的比較效益在下降,無論是大戶和散戶投入的積極性也不如往年,在全國各地有很多出現了拋荒的現象;又加上農產品的價格不景氣,又不穩定,無論是大田作物和經濟作物都是如此,這樣更造成了對農業投入積極性的下降,同時也對農業投入品購買的積極性的下降,更導致了我們消費的降級。

市場本來的容量也在縮水,隨著前幾年大量的外來資本擁入到了農業,很多我們的種田大戶或者是工業企業進入了農業都沒有賺取更多的利潤,甚至有的血本無歸。市場上經常有這樣的說法,開著寶馬進來,開著麵包車出去,很多散戶把農業種植變成了副業來看待,對農業投入品高價購買的積極性變低,也造成了整個市場銷售不夠景氣;特別是高價的農業生產資料,受到的衝擊最大,在這方面他們不如前幾年捨得投資,所以錢反而變得越來越少。

三、從大田到經作

原來我們農資主要在大田作物的佔比比較多,近幾年隨著糧食價格不太景氣,都轉向了經濟作物,由原來的一元結構,變成了今天的兩元結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其實準確的講現在是多元種植的形成,已經變成了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物+蔬菜+瓜果+苗木+花卉+設施農業這種多元結構的全面開花。這樣對大企業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們需要做的產品,針對性更強,定製性的要求也比較高,很難做成一個產品通吃天下。

農資“消費降級”,是事實還是觸發焦慮的偽命題?

四、從不成熟到理性

原來我們很多企業的重點放在了營銷工作上,由於大多以家庭為單元的農業結構,很容易被營銷的手段所影響,我們今天看到隨著大戶的出現和專業性農戶的出現,忽悠他們的成本越來越高,他們的購買行為越來越理性,僅靠低價或者買贈或者是營銷手段影響他越來越有限,他們不再是買便宜的產品,而是買自己真正需要的產品,他們越來越清楚自己到底該需要什麼產品,不是完全受別人的影響,從眾心理也越來越少,已經逐步走向了理性購買

五、從扶持到退出

前幾年國家在農業方面投入了很多的資金,包括農業投入品,也有很多政策,例如前幾年的小麥一噴三防,現在也陸續的政策退出,包括很多農業的政策也在逐步的退出。

以上五種跡象都表明了農資產品消費降級的來臨,我們從事農資行業的都要關注這種現象的出現,提前用新的方式來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