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弘時爲什麼要洩露考題?

倜儻臨風


在雍正帝剛剛即位之後,就組織了一次科舉考試,可是這次考場洩題的主謀就是弘時,那麼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一、

雍正帝的兒子們:

雍正帝一共育有十個兒子,活到成年的只有四個,參與排序(序齒)的阿哥有六個,分別是:弘暉、弘昀、弘時、弘曆、弘晝、弘曕六位。

在雍正王朝中一共出場了三個兒子,分別是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晝。

其實在康熙一朝,就已經決定了這幾個阿哥的命運:

弘時出場次數不多,但是給人印象最深的一次出場就是老四胤禛在南方賑災,弘時生病,太子胤礽沒有關心。是老八胤禩他們連夜陪同,並跟弘時說:

“等你的病養好了,八叔帶你去野外放鷹兒去。”

這也說明,弘時跟老八胤禩的關係不一般!

弘曆,不用說,是康熙帝親自挑選的皇孫,並帶進宮裡培養,甚至還讓弘曆“騎大馬”,所謂“騎大馬”就是騎著康熙帝的脖子哦,試問哪個皇孫有這待遇?

小小的弘曆還說出了一句:

“皇爺爺,你可要扶好我啊!”

雖說小孩子是無意中說出的話,但是也引申一個意思,預示著弘曆就是未來的皇帝!

二、

三個兒子的立場:

在康熙一朝弘晝出場的次數最少,如果楊角風沒有記錯的話,只出場過兩次,一次是拜師,一次就是年秋月給鄔思道送護膝,當時是年秋月抱著他:

“弘晝,把護腿給鄔先生試試!”

這也是劇中年秋月唯一抱過的孩子,由此可知,弘晝跟年秋月和鄔思道的關係必定不一般!

其實從後來弘晝的表現也可以看出,他經歷了鄔思道的離去,經歷了年秋月的去世,經歷了浩浩蕩蕩的八王議政逼宮,他的小心臟徹底承受不了了。

為了徹底離開權力的漩渦,於是玩了一出出看似荒唐的鬧劇,比如“活出喪”,比如在雍正帝面前自貶等等,可以說他學到的是鄔思道的自保之道,並把它發揚光大。

弘曆,不用說,是康熙帝指定的接班人,自帶光環,雖然他也有些腹黑,比如曾經就得罪誰也不能得罪讀書人跟雍正帝討論,最後惡人讓雍正帝做了,比如弘時被賜死,弘曆不住的追問自己的三哥去哪了,直到得到了圖裡琛的暗示後,才放下了懸著的心,總總跡象表明,他還是有些腹黑的,但是在劇中做事是光明正大的!

他身上有鄔思道的腹黑,也有康熙帝的光明磊落,他是結合了兩個人的優點,所以才能最終登上皇位。

唯獨弘時,聰明是有點小聰明,可是卻是愚蠢的表現,直到臨死前才突然明白過來,從而大罵八叔是“阿奇那”、“塞斯黑”。

劇中的他只有鄔思道一個老師,可惜,他並沒有從鄔思道身上學到最本質的東西,反而沾染了老八胤禩的一些陰謀詭計,最終導致了滅亡。

三、

其實鄔思道早已教導過弘時:

大家還記得熱河狩獵時弘曆出盡了風頭嗎?

有些人會有疑問,當時弘時和弘曆都在熱河,為什麼鄔思道只告訴了弘曆關於康熙帝的狩獵經歷,而沒有傳授給弘時呢?

這種理解是錯誤的,鄔思道本來沒有私心,是想同時教好兩個孩子的,可惜弘時實在不爭氣!

在熱河時,鄔思道同時教弘時和弘曆讀書,教著教著鄔思道突然發問:

“弘時,剛才講到哪了?”

弘時一愣,回答了曹操帶領兒子們打獵了,鄔思道又問曹丕看到一頭母鹿沒有射殺,為什麼啊?

結果弘時吱吱唔唔答不上來,反而是弘曆回答的很棒,隨後鄔思道就給大家講了一個大道理:

“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明理,世上的萬事萬物,都離不開一個理字,把理字想清楚了,做起事來就有了主張……但是又不能守死理……”

記住這句話,這句話就是弘曆後來做事的底線,也是他一直在堅守的東西,反觀弘時,鄔先生的話還沒有說完,他就喊著:

“先生,先生,我要撒尿,我要撒尿!”

鄔思道無奈的讓他去了,看得出他的表情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現,隨後他就面對弘曆的提問,做了一番詳細的解答,也註定了弘曆在狩獵場的精彩表現!

四、

弘時為什麼要洩露考題?

回到我們的題目,弘時為什麼要洩露考題呢?

剛才也分析過了,弘時要想奪位,最大的障礙就是弘曆,所以雍正帝即位以後,他的一切行為,主要目的就是壓過弘曆的勢頭。

可是他憑什麼壓過弘曆呢?

就像鄔思道曾經說過的那樣,弘曆這裡佔著“理”呢,不管是“法理”還是“情理”,都是弘曆佔優。

此時的弘時只記住了鄔先生說的“但是又不能守死理”,於是開始想一些歪門邪道,如果他當初不被尿憋急,用心聽了鄔思道後面的關於不守死理的前提條件的話,我想他或許就不會這樣做了。

不守死理的條件是:

“只要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只要你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那麼可以不守死理,顯然,弘時並沒有佔據這三項。

於是弘時在天時地利都不具備的前提下,想到了人和,只不過他的人和是畸形的人和:

他洩露考題就是為了籠絡一批自己的人,能買得起試題的人,大都是官宦或者富裕之家,具備一定的話語權,只要籠絡了這些人,就等於籠絡了一個大財團和自己的堅定擁護者。他希望通過造勢,也就是通過輿論來影響雍正帝,從而達到自己上位的目的。

其次,此舉把張廷璐綁到了自己的船上,張廷璐是主考官,這一批高中了的進士們必然要拜師張廷璐,那時候的人們很重視師生裙帶關係,有了這層關係,弘時就可以控制這一批進士,而不僅僅是買了考題的那幾個人。

當然,他要想籠絡人心,還是需要銀子的,為了最終能與弘曆抗衡,他必然缺錢,賣考題正是營收的一個手段,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嘛。

只是,他根本就沒有學到鄔思道的精髓,也沒有學到老八胤禩的精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沒有佔住一個“理”字,最終落得個命喪黃泉的下場,真是可悲可嘆啊!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科舉制誕生以來就如同股市操縱,洩密事件層出不窮。弘時洩露考題,既是個案,也是風氣。


雍正登基時,朝廷到處都是“八爺黨”的勢力,雍正苦於朝中無人可用。對於自己“恩科取士”的首秀,雍正格外重視,每個環節都親自過問,甚至不惜將尊為考生掌燈。為的是什麼?籠絡人心。


知識分子寒窗苦讀十年,許多耗盡家族資源(那時沒有免費師範生,也沒有公費師範生,都是自費)進京趕考。如果沒有相對公平的錄取方式,朝廷的公信力以雍正的威信必然大減。弘時為了一已之私,罔顧雍正苦心。


掌握話語權,為自己造勢

參加科舉的知識分子大多是官宦子弟,他們的家族掌握著輿論權。弘時把考題洩露給這幫人,作為回饋,哪些官僚自然會在輿論上對弘時進行包裝。輿論可以影響民意,民意可以影響聖意。一旦自己的良好形象樹立起來,在雍正那裡也是加分項。


收買人心,壯大自己的勢力

當收益足夠大的時候,人往往會鋌而走險。弘時不惜違觸朝廷法度,也要將考題洩露出去。在風險與收益之間,弘時作過權衡。弘時是雍正的兒子,也是皇位的潛在繼位人,不到最後一刻,自己都是有希望的。爭奪皇位,不僅需要取得雍正的好感,而且需要有自己黨羽。那道考題的這幫人,必然會對弘時感恩戴德,成為弘時的門人,將來為弘時所用。


弘時的算盤打得響,卻不知薑還是老的辣。在李紱以及李衛的干預下,科場舞弊被制止。事情敗露,就需要有人出面承擔責任,臺上的往往就是馬前率,張廷璐就是這麼一個犧牲品。弘時在雍正的“照顧”下沒被法律制裁,卻被八爺抓住把柄。


陳陳秋媚


弘時洩露考題一是想在朝廷內部安插自己的人進去;二是收買朝廷大臣!只是做事不密而已,說到底弘時還是太嫩了一點,這要是八爺來做就不會出問題了。

弘時洩露考題的對象都是那些朝廷大臣的孩子,弘時通過自己的關係洩露給這些人。這些得了弘時的好處,自然就是弘時的人了,以後也會給自己賣命。而這些大臣因為自己的孩子投靠弘時,自然也就成了弘時的人。這是弘時的打算。

但是弘時做事不密,他把這考題洩露給這些人的時候,這些人就拿去請外面的先生幫忙做,而做完又不會心狠手辣把這些人殺了保密,結果這些做題的先生又拿了考題去賣。由此可見這是弘時這個嫩鳥所為,八爺完全不知情,否則肯定不會出錯被抓的,以八爺手段這事肯定萬無一失。


優己


弘時洩露考題主要是想收買人心,為奪嫡培養自己的政治勢力。

古代講究師生、同鄉等紐帶,這種聯盟往往比父子關係還要深厚,這就是黨爭的基礎。

弘時對權力的痴迷讓他入了魔,但他背後的力量太過薄弱。何況雍正的內心認定的繼承人是弘曆,這就讓有志青年的弘時深為不滿。

洩露考題雖然罪責很大,但如果成功就能夠培養幾個忠實的黨羽,對自己爭奪皇位能夠處於有利的位置。綜合評估下,弘時鋌而走險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偏偏就是洩露考題這種視國家重器如無物的做法,讓老八胤禩發現了弘時的野心,抓住了弘時的把柄,兩人就以此為紐帶成為一條繩子上的螞蚱。

胤禩借弘時叛亂朝綱,揭起自己的侄子重複奪嫡的老路;弘時借胤禩的力量試圖陷害弘曆,衝擊皇位。

兩人各取所需的結果就是,胤禩成為“阿其那”,弘時被雍正毒死!

當然在真正歷史上,弘時在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被雍正過繼給胤禩,失去了皇位繼承的資格。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雍正消除他的宗籍,弘時在憂慮驚懼中死去,也徹底掃清了弘曆繼位的障礙!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洩露考題體現出弘時執拗的奪嫡之心,為了奪嫡冒天下之大不韙,喪心病狂也不為過。弘時本也是十分有能力的人,但是相對於打小就被爺爺康熙看中的弘曆,競爭優勢是顯得那麼的薄弱。所以他決定鋌而走險以洩露科舉考題的形式,收買人心。這些參加科舉考試的人,一朝得中,便是官場一份子,而且這一次還是雍正朝第一考,無論重視程度還是人才重要性是都是含金量很高的。



古代官場對於同鄉,師生,同年,提攜等情義甚至監考官與考生的監考師生情看的很重,也就是我們所瞭解的裙帶關係。古代黨爭很多都起於這樣的關係。我國經典的古典小說《儒林外史》中范進能夠中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的監考老師周進。周進同樣是一個科舉不得意,年近古稀才進入官場的人,頗有同病相憐之感。范進後來進入官場以後也多受周進照顧。


弘時在洩露考題以後,在科舉開考以前也見過這次科舉考官張廷璐。大概祖父也就是,讓張廷璐在科考期間,多多照顧,這些有夾帶的考生。這些人如果考中以後,一定對弘時感恩戴德,順利的將這些人收入在自己的麾下。這些人也必然成為自己在奪嫡路上的助力。

可惜弘時忽略了另一位監考官,天下門生無數的清流砥柱李紱。李紱作為傳統儒學的繼任者和發揚者。痛恨一切對讀書人羞辱和不正當的行為。想後來雍正新政,李紱都敢直覺懟田文鏡,不給雍正面子更何況科舉舞弊這樣的大案。李紱找來了李衛大鬧考場,最後重考。弘時在奪嫡之路屢次三番入邪道,最後被雍正親手殺死。




紅雨說歷史


首先接問題補充來說,現實中沒人嫌錢少,尤其是作為皇室成員,在皇宮中的日常運作需要錢來打點,積蓄實力也需要錢來運作,對於皇位一直有想法的弘時, 也需要籌集大量的資金,他正常的宮廷供奉維護自己沒有問題,但想要擴展力量,就憑那些宮廷供奉遠遠不夠,至少從他選擇將考題外放,對外銷售這一點,他是有籌集資金這一想法的,70兩一份看似不貴,但畢竟是一場大考想買考題的人不在少數,單價又不貴對於想買考題的人來說很有吸引力,就算考題不準也不會賠太多錢,這樣對於弘時來說照樣可以大範圍回籠資金。



除此之外,另外重要的一面,恐怕還是在於拉攏勢力,事實上弘時考題的外放分成兩個方面,一邊是正常賣到外面的市場,還有一面就是交給自己內定好的內部人員,張廷玉在考試前意外地發現自己的弟弟張廷路與弘時關係密切,考試舞弊案洩露之後,張廷路被捕招供自己夾帶了幾名考生,但事前當他獲知考題洩露後選擇隱瞞這一情況來看,他不止清楚弘時偷走了考題,甚至他夾帶的人員很有可能也提前知道了考題,這還不排除弘時在張廷路之外,是否又利用考題招募了其他的人選,這些人一旦利用洩露的考題而高中,就會成為朝廷新的官員,也必然會成為弘時勢力當中的一員,為未來幫助自己爭奪皇位會有很大的幫助。



雍正繼承皇位後,由於下面各地方和宮廷內部的反對勢力實在太多,所以雍正親自監考科舉考試,也是為了從現有官僚體系以外招聘更多的人選來進入清朝的官僚體系中,來為自己推行新政而服務,作為兒子的弘時自然也清楚父親的想法,一旦弘時能利用這次科舉考試拉攏更多的人選,對於雍正而言影響是很大的,因為這些人原本想收為己用,但暗地裡一旦成為別人的部下,這對於雍正自己穩固皇位是極為不利的。


遼寧資深球迷


我覺得還是想弄錢,至少說在原著和電視劇裡沒看到有培植私人勢力的說法。若說要培植自己的勢力,可用的方法很多,似乎也沒必要用這種危險性極大的方法。在以寬容為本的康熙朝,邀買人心成癮的老八都沒用過這個方法,弘時會有那個膽子去觸素以刻薄嚴厲著稱的雍正的黴頭?


唐粽宋煮本尊


弘時在當時作為一個王爺,是不缺錢的,但他卻是對皇位垂涎已久,但奈何皇位的繼承人大家都知道是弘曆。所以,弘時所作所為是為了奪嫡。弘時命令張廷路夾帶幾名考生特殊照顧,以便培養日後自己爭取皇位的力量。

當時的主考是張廷路,按理來說張廷路是不值得弘時拉攏的,但張廷路哥哥卻是上書房大臣張廷玉。朝野中的個個大臣都很重視裙帶關係,都有屬於自己的陣營。因此,弘時此舉相當於已經在朝野中拉攏了一批眾臣。


一生如一人


電視劇,看看就可以了。當歷史就沒有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