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在唐山这两地也可以办理异地转诊啦!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围绕“四最”目标要求,持续开展集中教育整顿,大力倡导“店小二”精神,打造“心系民生,满意人社”服务品牌,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难点问题,创建利企便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实施简政放权“减层级”

将市本级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疾病申报、鉴定,下放至市本级公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18家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直接由县区监管;

市本级异地转诊定点医院转院备案业务扩大到开平、古冶可办理,并确定50个事项(县区39项、乡镇11项)可由基层通办,方便企业群众“就近办”。


推进流程再造“减环节”

整合重塑职权,推行综合柜员制,形成68项“最多跑一次”服务清单,将《办事指南》通过局网站公开。

在医疗保险领域,简化医保转院手续,患有恶性肿瘤、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器官移植、血液病的参保人员,持公立三级医院(或二级以上专科医院)诊断证明和社保卡,可直接备案转外地就医;在办理医疗费报销、转移接续等业务时,不再要求单位代办。

在养老保险领域,全面取消领取社保待遇资格人员集中生存认证,利用公安、民政等部门的信息比对完成,个性情况可通过互联网、手机APP认证,或由乡街、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登门认证,无须群众到社保局跑办;

企业人员退休初、复核和兑现待遇三项业务由过去的“来回跑三趟”变为“一次办”;

整合市本级养老工伤失业“三险”登记、申报、转移,整合退休档案初审、信息修改,均实行“一窗受理”。

在就业人才领域,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职业介绍、就业创业证办理、用工备案4项跨部门业务合一;

人事代理业务采取“档案管理+N”模式,一个窗口承接养老医疗、组织关系接转等打包业务。全局主要政务事项经办环节减少30%以上。


实施简证便民“减材料”

可通过信息共享获取相关信息的不再要求提供,共减少办事需提交证明材料(含表格、证书、照片)74项。工伤认定申请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单位证明等5项材料;

企业社保减少证明7项,减少工伤认定书、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结论原件等12类22项;

医疗保险方面,取消了办理门诊特殊疾病核验表,取消了非定点生育住院医疗费报销诊断证明、医院等级证明,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医疗费报销不再提供男职工身份证、结婚证等5项材料,除异地急诊住院外的报销不再提供诊断证明,等等。


压缩办事周期“减时间”

所有政务服务事项中,即办55项,限时办结13项,平均办结时限压缩30%以上。

工伤认定从法定时限60日缩短到30日内,部分案件可做到受理后一周内即可作出;

劳动能力鉴定周期由法定时限60日内缩短到45日内。


优化网络平台“提效率”

构建“互联网+人社”公共服务等平台,纵向实现市、县、乡人社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横向人社业务领域全覆盖、经办过程全覆盖、服务对象全覆盖。

目前68项“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均已开通网上服务(其中网上办理39项,网上预约16项,网上申请12项,网上查询1项),社保、医保方面的登记、缴费等多数业务实现“一次不用跑”;

智慧社保手机APP上线运行,可实现40项业务查询和2项业务办理功能,推出了门诊特殊疾病线上购药服务。


优化服务模式“提质量”

推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一次性告知等项制度,服务大厅高峰时段加开应急窗口;

畅通咨询和投诉渠道,建立快速反馈机制,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在窗口单位设置自助服务区,提供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可现场进行网上自助申报、资料修改打印;

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为群众提供咨询投诉答疑、叫号引导协办等贴身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