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句殘渣余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祕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西晉時期,天下大亂。盜墓賊發掘張良墳墓,在其頭底下的玉枕中發現了一本書,一道秘誡赫然在目:

不許將此書傳與“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否則必遭禍殃;但如遇適傳人而不傳者,亦將遭殃。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這樣一本關係到天下興亡、個人與民族命運、千古不傳的“天書”就是黃石公《素書》。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說起來,黃石公乃神秘天人族。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當年黃石公為了傳授天人之道,遇到張良,經過幾次無情的考驗後,才慎重地將《素書》傳給了張良,而張良因為沒有遇到合適的人選,只好將這本“天人之書”和自己一起帶進了棺材。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五百年後,因盜墓賊得到了這本“奇書”,才從而使這本“奇書”得以在人間流傳,然而公之於世的,也只不過是黃石公1336個字的簡略言詞,至於其中的天人玄機,膚淺的言語怎麼能窮盡呢?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天地一指在《天人筆記》中揭示,中華民族是神秘天人族的後裔。天人是三體合一、天人合一、天道與人道合一的人。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天人存在的三種樣貌:天人的存在“離有離無”,“非有非無”,可以稱之“神人”;如果一個凡人誰能永遠持有這種“離有離無”、“非有非無”的“神”’的狀態,又不顯露出來,就是“聖人”;一個凡人保持在這種無形無狀的境界中又能隨心所欲地將之生化為萬事萬物、造福眾生的人就是“賢人”。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天人一代一代傳遞天道。一代又一代的天人先祖們向我們示範天人的樣子: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堯帝,恭敬地順應上天的法則就像敬畏上帝一樣;舜遵循天道建立健全七種治理國家的重大政治制度;禹依據自然地理的實際情況把天下劃為九州;傅說向殷商中期的繼承人武丁講述天道的原則,才使商朝得以中興;文王“法天象地”,才推演發展了八卦;周公效法天地四時的規則建立了封建官吏組織,同時設立三公[太師、太傅、太保]負責調和平衡陰陽;孔子覺得天人之道太奧妙了,常常不願意輕易談論;老子用“無”與“有”來概括天道運行的規律……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黃石公是一位秦時的天人傳道者,他傳給張良的這本書,詞語雖然簡略,但含義卻很深邃,與堯、舜、禹、文王、傅說、周公、孔子、老子所傳天道一脈相承。黃石公知道秦朝將要滅亡,漢朝即將興起,因此把《素書》傳給了張良,讓他替天行道,幫助劉邦滅秦興漢。張良雖然完成了這一歷史使命,但他遠遠未能完全精通《素書》的奧妙!張良之所以能成為千古流芳的張良,功成名遂,全身而退,也只不過用了《素書》中的十之一、二罷了。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仔細審察劉邦滅秦興漢全過程,對照黃石公《素書》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恰是一本精妙無比的《滅秦興漢》遊戲說明書,而張良僅用了其中幾個簡單的招數,即實現滅秦興漢,那種翻雲覆雨等閒間的自在逍遙的境界,其實應該是我們人類應有的本來境界。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當年韓信要求劉邦封他為齊王,劉邦很惱火,但又是用人之際,劉邦不能得罪韓信,張良正是運用《素書》上所說的“陰計外洩者敗”這一謀略暗示劉邦答應韓信的要求,才使他能最後打敗項羽。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當天下初定,眾功臣因沒有得到封賞而策劃叛亂的時候,張良深悟“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勸漢高祖首先封賞了與他有隔閡的雍齒為“什方侯”,從而安定了人心,防止了一場宮廷內亂。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當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的時候,劉邦一籌莫展,謀士酈食其建議劉邦重封六國的後代,以爭取各國君臣百姓的擁戴,張良知道後根據“決策於不仁者險”的原則,說服劉邦,把已經趕製好的印信全部收回,才使劉邦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素書》上說:“絕嗜禁慾,所以除累”。張良採用了這一明哲保身的至理,拋棄功成名就後的榮華富貴,飄然出世,避開了政治鬥爭的漩渦,與清風明月為侶,逍遙自在地度過了一生。真神妙啊!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張良只用了《素書》中一些殘渣餘唾,就推翻了秦王朝,打敗了項羽,輔佐劉邦統一了天下,如果張良能領會其中的精華奧義,進而妙用發揮,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呢?

幾句殘渣餘唾滅秦興漢,翻雲覆雨等閒間,千古不傳天書揭秘

自從張良幫助劉邦一統天下、九合諸侯後,自漢至唐,數百年間,傳承天道的天人寥寥無幾。諸如三國時的諸葛亮、十六國時的王猛、初唐的房玄齡、唐憲宗時的裴度這些名臣,雖然被世人稱作冠絕一時的賢相,但他們對於天道為何物,連其依稀彷彿的皮毛也並沒有領會多少,其原因就在於他們還算不上是通曉“天道”的神異之才,所以沒有福氣與資格得其真傳。

看到此篇有何感想請留言。

講天人故事,悟天人智慧。度天下眾生,開萬世太平。請繼續關注《天人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