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遭武则天多次修理的唐太宗女东阳公主,只因嫁错郎

惨遭武则天多次修理的唐太宗女东阳公主,只因嫁错郎

​​有个成语叫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东阳公主来说,这个词就是她下半生悲惨命运之原因的最好总结。

众所周知,唐太宗风流多情、颇为好色,长孙皇后和后宫数百佳丽一起为他诞育有将近四十多个子女,东阳公主就是其一。东阳公主出生于唐高祖武德年间,在《新唐书》的太宗公主传里排行第九。和皇子相比,史书对公主相对轻视,所以正史没能留下公主生母的记载。不过不管她生母是高贵的一品皇妃还是卑微的掖庭女婢,她父亲是唐太宗就决定了​她属于帝国拥有最大特权的那一小部分女性。

惨遭武则天多次修理的唐太宗女东阳公主,只因嫁错郎

唐太宗有史记载的二十多位公主女儿,她们的婚姻都不可避免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众公主们要么是嫁入外戚勋贵之家联络感情,要么是嫁给功臣子弟以示恩宠,要么是和世家大族联姻进行怀柔​。东阳公主的婚事也不例外,她这只唐宫燕,飞入了贞观朝一个举足轻重的人家——申国公高士廉家族,他的嫡长子高履行有幸得尚公主。

​高士廉是太宗元配长孙皇后和宰辅长孙无忌两兄妹的嫡亲舅舅,本来就是国戚。在这个身份之余,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初长孙皇后兄妹作为继室子女,在父亲长孙晟死后,受其元配嫡子欺辱,母子三人被长孙家扫地出门。这时母舅高士廉雪中送炭,收留了姐姐和外甥们。之后他作为长孙皇后的娘家代表,敦促其未婚夫唐国公李渊次子李世民​早日与之成婚;李唐王朝成立后,高士廉协助李世民发动了和兄弟们决一死战的玄武门政变,助其取得胜利登上皇帝宝座。其真可谓既是外戚,又是功臣,尤其还对宰辅、皇后兄妹有旧日大恩,高氏家族在贞观朝地位非同一般。

惨遭武则天多次修理的唐太宗女东阳公主,只因嫁错郎

高士廉的嫡长子高履行从辈分上来说应该是东阳公主的表舅,和公主的年龄差大约在十岁以上。唐朝公主结婚年龄大约在十三岁以上,东阳公主夫妇岁数差距还不算太夸张。可以说,东阳公主下嫁高氏家族,不仅是太宗表示对高家的恩宠,于她个人来说,与高氏夫家的结合也是一门非常荣光的显亲。公主和驸马婚后夫妻应该还是颇为和美恩爱,两人诞育至少有高璇、高瑾等三子。

惨遭武则天多次修理的唐太宗女东阳公主,只因嫁错郎

​就在东阳公主夫妇过上幸福美满小日子的时候,朝廷却因储位问题掀起了巨浪。皇太子李承乾自从腿部残疾之后,父亲李世民就对他内心隐有嫌弃,逐渐移爱于聪明伶俐的嫡次子李泰。因此二子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夺嫡斗争,最终两败俱伤双双被黜,嫡三子李治则在舅舅长孙无忌等人的支持下捡漏上位。李世民虽然对李治这个柔懦的儿子有所不满,试图用“英果类我”的庶出爱子李恪取而代之,但终因阻力太大而作罢。高氏家族此时由老辣的高士廉掌舵,在众多勋臣子弟纷纷卷入储位斗争甚至祸及家族的时候,高家子弟却观作壁上观没有涉入皇子们的战斗,高士廉还受到进一步的器重,荣升为太子太傅辅佐皇太子李治。所以即使在高士廉去世后,东阳公主夫妇和高氏家族仍得以平安地恭贺唐高宗李治登上大宝,继续以皇帝母系申国公家族以及身为帝姊的身份而尊享荣华富贵。​

惨遭武则天多次修理的唐太宗女东阳公主,只因嫁错郎

唐太宗最终虽然没有废掉李治,但对他的能力始终表示怀疑,于是在临终之时精心为他准备了一套以其舅长孙无忌为首的辅政大臣班子。长孙无忌由此把持高宗初年朝政,永徽三年爆发的高阳公主谋反案,长孙无忌处理此案时刻意将案件扩大化,把包括太宗爱子吴王李恪等在内的一大批宗亲皇族罗织进来,众亲贵或死或流,掌握皇亲国戚生杀大权的长孙无忌之威势此刻达到了巅峰。而已袭申国公爵位的东阳公主驸马高履行作为长孙无忌舅氏家族成员,身份地位则进一步水涨船高。

然而物极必反、水满则溢,长孙无忌志得意满膨胀到极致的时候,显然忘记了“芒刺在背”的历史教训,种下骖乘之祸而不自知。再懦弱的君主,也不会心甘情愿被宰辅压制,哪怕是自己的亲舅舅。长孙无忌更想不到的是,绞杀自己的送命绳是妹夫后宫那个默默无闻的武才人一双纤纤玉手给系上的。

惨遭武则天多次修理的唐太宗女东阳公主,只因嫁错郎

永徽六年,唐高宗李治不顾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辅政大臣的强烈反对,废黜了元配王皇后,立原来的庶母、现在的武昭仪为皇后。废王立武不仅仅是一场后宫情场斗争,更重要的是此事标志着唐高宗李治真正掌握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宰辅长孙无忌势力开始崩盘垮台。而东阳公主驸马高履行在不久之后从中央九卿显要位置出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显然不是一个偶然孤立事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东阳公主夫妇从此开始了命途多舛的悲剧人生。

惨遭武则天多次修理的唐太宗女东阳公主,只因嫁错郎

高履行来到益州之官后,在工作岗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官声不错。但长孙无忌风光时他沾到的多少光,在长孙无忌垮台后,他也得加倍还回去。两年多后,他就因为是长孙无忌近亲而被贬为洪州都督,之后又被贬到远离长安、偏远荒凉的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一带)为刺史,并且在此蛮荒之地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高氏家族在历次政治斗争中向来是明哲保身态度,包括在废王立武中也并没有过深地卷入其中。高履行作为高家代表人物在长孙无忌垮台后被贬乃至客死异乡,高氏子弟也削爵贬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压,按说李治对母亲舅氏家族的打击也该告一段落了。但性格软弱的李治现在言听计从的心头肉武皇后是一个报复心异常强烈的精明强势人物,她在立后过程中受到的来自长孙无忌的各种阻拦、打压乃至轻视,即使长孙家族的覆灭都难以消心头之恨,于是长孙家最亲近的高氏家族就成了“恨屋及乌”的那只乌鸦、城门旁边的那池鱼,中年守寡的东阳公主及其儿子们长期笼罩在武氏阴影之下。

惨遭武则天多次修理的唐太宗女东阳公主,只因嫁错郎

高宗龙朔三年,李治一母同胞的妹妹新城公主青年早逝。新城公主原来的丈夫长孙诠因为出自长孙家族被李治流放后杀害,不久后李治就逼妹妹改嫁给韦正矩。然而新城公主和长孙驸马感情非常深厚,丈夫被害她被迫改嫁后,内心一直郁郁寡欢,韦驸马因此对她也颇为失礼,公主最终年纪轻轻暴病而死。一手制造了妹妹婚姻悲剧的唐高宗李治这时忽然瞬间化身宠妹好哥哥,他以遇主无礼之罪杀死了韦驸马,流放了驸马家族,号称以皇后礼葬妹妹(实际考古发掘中新城公主墓没有任何超越嫡出公主墓葬规格的地方),且他又在武皇后的授意下,利用新城公主之死借题发挥,严厉惩罚和韦驸马家族结为亲家的高氏家族,东阳公主被贬居到远离长安的集州(今四川省南江县一带)。

惨遭武则天多次修理的唐太宗女东阳公主,只因嫁错郎

东阳公主后来是否回到长安未知,不过高家毕竟在废王立武中牵扯不深,所以李治也没绝情到底,公主和高履行的嫡长子高璇最终得以袭申国公爵,且一度做到了官位比较清贵的尚衣奉御。然而命运却没有这么轻易地放过东阳公主。高氏家族在小心谨慎战战兢兢生活了数年后,朝廷之中再次为储位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这一次双方的主角是二圣临朝的武皇后和她的次子皇太子李贤。李贤当然斗不过强势的母后,最终以谋反罪被废。他的党羽中有个小喽啰高歧,担任东宫正八品的典膳丞,正是东阳公主驸马弟弟高真行之子。长孙无忌的事已过去多年,武皇后对高家的迁怒之气大概也消了很多,所以这次李治宽宏大量,看在亲戚面上,大事化小,让高家人把高歧领回去自家教训。

然而,高氏家族经过长孙无忌一案,不仅亲眼看到了长孙家族的悲惨下场,本身也已元气大伤,在带着血腥味的政治高压下,长期以来活得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甚至草木皆兵。高宗和武后这次的宽大他们并不认为是所谓的恩典,而是解读成为一个晴天霹雳,这是二圣对高家忠诚度的一次考验。为了保住家族利益,早已吓破胆的高家人作出了一个史上罕见的泯灭人性的政治表演。就在高歧踏入家门的时候,他的父亲高真行亲手用利刃刺穿了他的喉咙,他的伯父高审行则用刀子捅向了他的腹部,而东阳公主的儿子、高歧的堂兄申国公高璇则亲手割下了弟弟的头颅,然后高家人一起把这个“逆子”的尸体丢弃在大马路上。

惨遭武则天多次修理的唐太宗女东阳公主,只因嫁错郎

这样一场来自血亲的屠杀递交的投名状,高宗却嗤之以鼻“闻而鄙之”,武皇后本来厌恶高家是长孙舅氏,趁机下重手,高家又一次遭受到了事与愿违的灾祸。这一次东阳公主被剥夺了公主封邑,失去了经济来源和公主特权。而她那个亲自砍下堂弟头颅的嫡长子高璇则被贬为循州(今广东省惠州一带)司马,等于是半流放到了岭南。高璇来到岭南的次年,就在和当地造反的土著进行战斗时遇疾而亡。

只要一天是长孙家族的近亲,武氏的阴影就始终笼罩在高家头顶。唐高宗崩后,掌握了政权的武太后临朝听政,太后此时已经雄心勃勃开始筹谋自己的帝王之路,李唐皇族和相关戚属当然属于她的眼中钉肉中刺。垂拱年间,花甲之年、身份已经升级为帝姑的东阳大长公主再次遭到噩运,武太后又一次把她和她的两个儿子流放到了巫州(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公主后当殁于流放之所。大唐这位尊贵的金枝玉叶被迫卷入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波,中年丧夫、流放蜀地、晚年丧子,自己被剥夺了公主的权利,老年时又被流放异乡,以罪身终于此蛮荒之野。当日她风光下嫁高家时,怎知世事难料若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