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元就可買!多家銀行下調理財產品投資門檻,保本理財或漸行漸遠

1万元就可买!多家银行下调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保本理财或渐行渐远

南通週刊

9月28日銀行理財新規落地,將單隻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5萬元降至1萬元。記者梳理瞭解到,近期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廣發銀行、交通銀行等相繼下調理財產品起售點。

1万元就可买!多家银行下调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保本理财或渐行渐远

資料圖:人民幣。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建設銀行:9月30日起調整“乾元—惠享”起售點至1萬元

9月30日,建設銀行發佈公告表示,將調整“乾元—惠享”(季季富)開放式淨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首次購買起點金額,即產品首次購買起點金額由5萬元調整為1萬元。此次調整於2018年9月30日17:00正式啟用。

這也是中國銀保監會9月28日發佈《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俗稱:銀行理財新規)後,首個按照新規降低首次購買門檻的銀行理財產品。

1万元就可买!多家银行下调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保本理财或渐行渐远

招商銀行此次進行調整的理財產品清單。來源:招行官網截圖

招商銀行:9日起19款理財產品銷售起點調整至1萬元

9月30日,招商銀行官網發佈公告稱,計劃自2018年10月9日起對在售公募現金管理類部分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等要素進行批量調整,其中主要內容包括理財產品銷售起點調整為1萬元起購等。

首批調整範圍包括朝招金系列理財產品、日日盈系列理財產品、日日鑫理財產品等共19款產品。

1万元就可买!多家银行下调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保本理财或渐行渐远

中國銀行:1日起5款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為1萬元

9月30日,中國銀行微信公眾號發佈公告稱,決定從2018年10月1日起,調整部分公募理財產品個人、機構銷售起點金額至等值人民幣1萬元。

此次調整產品包括4款人民幣理財產品和1款美元理財產品。

1万元就可买!多家银行下调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保本理财或渐行渐远

農業銀行此次進行調整的理財產品清單。來源:農業銀行官網截圖

農業銀行:1日起調整40餘款理財產品起購金額

9月30日,農業銀行發佈《關於調整部分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金額的公告》,調整40餘款理財產品起購金額。

產品類別涵蓋了現金管理類、股票指數掛鉤類、黃金期貨掛鉤類、法人專屬類理財產品,還包括了一些外幣理財產品。

農業銀行的公告顯示,2018年10月1日及以後的認購、申購資金適用新起點金額。

1万元就可买!多家银行下调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保本理财或渐行渐远

廣發銀行此次進行調整的理財產品清單。截圖自廣發銀行官網。

廣發銀行:9日起9款公募理財產品起售點降至1萬元

10月8日,廣發銀行發佈《關於調整部分非保本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的公告》,決定從10月9日起,調整部分公募理財產品個人、機構銷售起點金額至人民幣1萬元。

調整範圍包括在售的5款理財計劃、共計9款理財產品。

1万元就可买!多家银行下调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保本理财或渐行渐远

交通銀行:8日起調整23款產品起售金額至1萬元

10月8日晚間,交通銀行發佈公告,計劃自2018年10月8日起對部分面向個人客戶銷售的存量及在售公募理財產品起售金額調整為1萬元起。首批調整的理財產品範圍包括23款產品。

保本理財漸行漸遠?

銀行理財要面臨的轉型還不只銷售門檻的降低。

1万元就可买!多家银行下调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保本理财或渐行渐远

交通銀行 王永樂 攝

作為資管產品的分類之一,銀行理財產品本應風險自擔,但由於投資者風險偏好情緒較弱,銀行發行的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往往包含剛性兌付的隱性承諾。

分析人士指出,伴隨資管新規落地,在“打破剛兌”的要求下,銀行理財或將逐步告別“保本理財”,轉型為銀行結構化存款。

何謂保本理財產品?這是相較於非保本理財產品而言的。保本理財產品的特點是:銀行向客戶保證,即使產品未能達到預期收益,投資者的本金也能在到期日得到全額償還。

此前,“保本保收益”是各家銀行理財攬儲的宣傳口號,但在資管新規“打破剛兌”的要求下,銀行再也沒法向客戶拍著胸脯說必定做到“保本保收益”了。這便極大削弱了銀行理財的優勢。若不及時採取措施,銀行只能眼睜睜看著客戶投奔別處、尋找其他理財渠道。

於是,不少銀行在大力發行結構性存款。什麼是結構性存款?結構性存款是商業銀行運用利率、匯率產品與傳統的存款業務相結合的一種創新存款,目的是為了獲取比存款更高的收益。它的資金包含兩部分:第一部分與普通存款一樣,運用在銀行信貸或者固定收益類等低風險產品上;第二部分則用於投資高收益、高風險的產品。

對於“保本型理財會否退出市場”,楊慧敏表示,“保本理財退出市場是必然的,但由於過渡期到2020年底,所以保本理財的退出是漸進的,以後更多的會被結構性存款所代替,繳納存款保險和納入存款準備金”。

中信建投分析師楊榮則認為,新規並未限制銀行保本理財產品的發行。他表示,打破非保本理財剛兌後,對其需求部分將會轉向保本理財,但為了與非保本理財相區別,可能會以結構性存款等名義繼續存在,但其保本特性不會改變,且預計其在銀行理財中的佔比將會顯著提升,非保本理財規模則會出現下降。

目前,銀行理財產品面臨一系列轉型,但過渡期為轉型提供了時間。據資管新規及《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過渡期將於2020年12月31日結束。兩年多的時間,應如何安排轉型步伐?姜超認為,“一方面傳統的理財產品要逐步壓縮退出;另一方面需要找到新理財產品的發展模式和路徑”。

在姜超看來,理財淨值化是未來的趨勢,而實現淨值化則需全面重構產品線。如何重構?姜超建議以傳統的固收類理財為主,逐漸發展權益類、混合類、衍生品類等理財產品,豐富產品結構和業務模式。此外,他還表示,未來現金管理類理財或將迎來不錯的發展機會,成為理財全面轉向淨值化的過渡產品。

1万元就可买!多家银行下调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保本理财或渐行渐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