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治年間西北回亂那些事—甘肅亂象(十)

清朝同治年間西北迴亂那些事—甘肅亂象(十)

回軍自同、西二府失敗以後,分兩路撤退,一路經禮泉、乾州而達州;另一路經興平、戶縣而達周至。後一路希望與入陝的太平軍及捻軍聯合,沒有成功。所以最後都到了甘肅隴東的董志原。 同年回民馬佔鰲、馬桂源、馬文祿等各自在甘肅境內起兵,哲合忍耶派教主馬化龍也在金積堡起兵。

陝西回民起義前後,曾派人前往甘肅,聯絡各地回民,共謀起事。等到陝西回民起義發展到陝甘邊境時,甘肅各地回民即紛紛起事響應。在很短時間內,起義就擴展到甘肅全境,當時甘肅管轄現在的寧夏。1862年9月,為了呼應陝西回民,寧夏同心城回民反叛,對寧夏漢人展開了血腥屠亣殺,隨後聯繫哲赫忍耶總教主馬化龍在金積堡反清。1862年,伊斯蘭教哲合忍耶總教主馬化龍,以總大阿訇的身份在寧夏響應陝西回民,寧夏回族殺死地方政府官員,對漢人展開了血腥屠殺。1862年11月,回民軍將領穆生華率部在秦安酸茨坡擊敗清軍,斬秦州知府托克清阿;回族起事後,大量漢族從鄉間逃入有清軍和民團防守的城市逃避殺戮。1863年正月,回軍攻陷固原城,“城內官民男婦共死者二十餘萬人”。馬化龍率部於1863年4月攻克靖遠,殺10萬人;1863年7月,馬化龍詐降清軍,騙開城門克寧夏府、靈州,人口損失140萬。

清朝同治年間西北迴亂那些事—甘肅亂象(十)

1863年8月,回軍攻陷平涼府城,“官員死節者百餘,士民死者數十萬”。1863年10月,回軍在寧夏府城屠城,“漢族十餘萬被屠殆盡”。同月馬化龍的回軍進攻靈州城,有城內回族作內應而攻陷靈州城,“屠戮二萬餘人”。同年鞏昌府“城內回族二千餘人,俱為漢族殺盡”。1864年二月,回軍攻陷渭源縣城,“屠毒生靈以數萬計,滿城官員皆死之”。

1864年初,陝西回民軍陸續進入甘肅,甘肅回民起義的聲勢更加壯大。清統治者驚呼:“現在甘肅之平涼、靜寧、隆德、安定(今定西),省南之鞏昌(今隴西)、秦州(今天水市)、伏羌(今甘谷)、清水,省北之寧夏(今寧夏銀川市)、平羅、靈州(今寧夏靈武)、固原,莫不揭竿而起,蜂屯蟻聚,滋蔓難圖,綿延地方數千裡”。

清朝同治年間西北迴亂那些事—甘肅亂象(十)

民族英雄多隆阿戰死後,清軍喪失了主帥,不能銳意西進,減輕了對甘肅回民軍和已經進入甘肅的陝西回民軍的壓力。1864年5月、6月間,清政府調福建水師提督楊嶽斌充任陝甘總督接手鎮壓回亂,此人在中法戰爭中,率湘西苗兵協助左宗棠作戰,每戰必身先士卒。光緒年間,時任陝甘總督楊嶽斌奉旨主持臺灣軍務,率水師橫渡臺海,勇猛作戰,擊敗法軍,收復寶島臺灣。這都是後話,以後小編會撰文寫關於他的事。

劉蓉督辦陝西軍務,都興阿督辦甘肅軍務。陝西提督雷正綰幫辦甘肅軍務,率同甘肅提督陶茂林及總兵曹克忠等“專討”甘肅回民軍。

1864年清軍攻陷回民武裝佔領的固原、鹽茶廳(今寧夏海原)、平涼等地,但回軍的實力卻未受到大的損失。陝西、甘肅回民軍互相配合,幾次打敗進剿的清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