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著名历史事件有着鲜为人知的后续?

芳绯文学


说到这个问题,我很快想到了山东军阀韩复榘不抵抗日本人退出山东的下场。

从韩复榘在山东所作出的一系列事情来说,他并不是那些穷凶极恶、残暴不堪的军阀,他实际上是一个很能干的实干家。

韩复榘在统御山东期间,他大力发展了山东的教育业和实业、极力改变了山东乡村的落后风貌、还在山东境内中用雷厉风行的手段清理起了鸦片贩卖行业。


抗战爆发之前,他在山东百姓们的内心中绝对是那种为地方着想的父母官。

但是抗战中他所做出的事情却使得他的风评转瞬直下,使得他从一位能吏变成了一个让人可耻的逃跑将军。

韩复榘在抗战中为什么在没经过太大抵触的情况下就带领着自己手下的军队撤出山东呢?

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只是简单对日本人害怕才撤退的。

而无论里面的原因再如何复杂,就跟到底还是两个因素影响的。

韩复榘退出山东的两个原因

第一个因素就是韩复榘和蒋介石的恩怨。

韩复榘和蒋介石的恩怨来源于蒋介石早期的不讲信用,他们两个人原本协议了在韩复榘主政山东之后,蒋介石就会给他一笔发展山东的钱,但是蒋介石后来并没有给他任何一分钱,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而矛盾的加深是在抗战爆发早期,这个时候蒋介石的第二次不讲信用让韩复榘彻底恼怒了起来。

蒋介石之前为了拉拢韩复榘抗战,他给韩复榘做下的承诺就是把自己的一批重炮借给韩复榘使用。

正因为他做出了这样的承诺,后来又舍不得把这些炮借给韩复榘,所以韩复榘才越发加深了对蒋介石的怨恨。

至于第二个因素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南京保卫战。

南京当时是国民政府的首都,但是因为日本人的战斗力实在太强大、南京又易攻难守的原因,所以蒋介石只把少部分军队留在了这里,其他大部分军队都调集到了各地,然后把首都的职责迁移到了大后方。

南京的惨案发生后,韩复榘是深深看在眼里的,他觉得蒋介石既然可以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撤退,那自己又何必和日本人拼死在山东这个前沿之地呢?

正是在这种种因素的左右下,他就这样撤出了山东。

韩复榘退出山东的后续下场

韩复榘因个人矛盾带兵撤出山东的事情在当时民国掀起了滔天大浪,如同当年张学良带兵撤出东北一样,各种对于韩复榘的骂声也开始不停地涌来。


这件事情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巨大,而蒋介石在当时正全心筹备着抗战,因此为了顾虑到影响,蒋介石并没打算就这样放过韩复榘。


韩复榘是在1937年年底的时候撤出山东的,而蒋介石为了消除韩复渠带来的影响,他决定除掉韩复渠,给其他有着和韩复榘一样想法的军阀们敲一个警钟。

于是在1938年1月份的时候,蒋介石亲自来到了河南,他以召开秘密会议的名义请来了韩复榘以及各其他各大高级将领们。

会议是在夜晚举行的,在会议准备开始后,韩复渠带领着自己手下的几名护卫趾高气昂地进入了会场。

会议的主导人是蒋介石,他在会议开着开着的时候,突然面色冷酷地向韩复榘发了难,以韩复渠轻易丢失山东的事情责问起了他。

韩复榘在受到了蒋介石的斥责后,他在气势上也没准备向蒋介石妥协,于是就挺直着腰板顶撞着蒋介石,说出了蒋介石南京都没有死守,又怎么能要求自己死守住山东的话。



正当一场骂战即将展开的时候,蒋介石手下八大金刚之一的刘峙突然以朋友的身份把韩复榘拉离了会场,并劝说他不要跟蒋介石对着干,先让蒋介石平复了这场怒火再说。

说着就把他送上了一辆汽车,韩复榘不知道刘峙的真正用意,还以为他是打算用汽车把自己送到火车站,再把自己送回去,于是就安稳的坐上了汽车。

但是在汽车里等待着他的却是军统的人员,在军统人员的挟持下,他们来到了火车站,最后乘坐着火车一路前往了武昌。

韩复榘在被挟持到武昌之后他同样没有服软,在何应钦等人的审判下他仍然保持了自己一副完全没有错的态度,最终在审判无果后,韩复榘被军统的人员秘密给处死了。


就这样,蒋介石在没经过和韩复榘部队交战的情况下,处死了这么一个影响着自己抗战的刺头。

所以说这就是著名历史事件鲜为人知的后续,韩复榘率领山东大军轻易就丢失山东的事情非常臭名昭著的,因此蒋介石在对他进行了秘密处决后,既震慑住了其他军阀,也使得很多百姓们欢欣鼓舞了起来。


孤客生


1.林则徐

林则徐主导了虎门销烟,可谓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后因清政府战败被流放,竟然支持中国种烟,与原来禁烟大相径庭。

2.梁启超

梁启超主导了戊戌变法,后因慈禧不满,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并杀了谭嗣同等人,康梁等人被迫逃亡国外。后来到了民国,清帝退位,梁启超成为了保皇派,主张君主立宪制,认为皇帝才能拯救中国。

3.梅思平

这个人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在1919年,曹汝霖签了《二十一条》就是他第一个烧了曹汝霖的家。没想到昔日的民族英雄投靠日寇,成了汉奸。后来据曹汝霖回忆说“我不明白,当初烧我家房子的学生怎么能去当汉奸?”

环境是会改变一个人的,也许会使人从年轻的无谓走向了贪图钱权的路上。正是如此,历史上的很多人都会改变我们心中的英雄形象。


浅笑6209


历史事件有时也会和后人开玩笑!

1.蔡伦:我都知道历史上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就是它的发明人东汉时的太监却是借着为皇后诬陷其他嫔妃而上位的不堪之人。

2.
陈世美:历史上的陈世美是一位忠臣,而且家庭幸福美满,只是后来他有个老乡托他办事走后门,被陈世美断然拒绝了,这个老乡怀恨在心写了陈世美抛妻弃子的一出戏,并且到处去演,愣把一个好人污蔑成了个罪人!
3.

圆明园:历史上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时,发现有个仓库里面装满了先进的火枪火器,都快发霉烂掉了,这些都在乾隆前后西方国家进贡的。

有时真实的历史和我们听到的历史是不一样的!


斜杠侃中年


一、陈炯明,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他被视为孙中山的背判者而写入历史。晚年败走香港,被举为"中国致公党"总理。“九.一八事变后,曾为国内抗战出钱出力。1933年9月22日,55岁的陈炯明在香港去世。身后事着实悲凉,竟无钱买棺成验,只得借用他母亲的寿棺。在陈炯明出殡的当日清晨,匆匆从上海赶回来的大儿子因感染时疫病逝,后来父子二人同时落葬。3年之内,他年事巳高的寡母、眼盲的妻子和另一幼子也相继去世。 二、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战南京,各国使馆纷纷撤侨,记者被迫撤离,但有24名西方人自愿留在南京,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及江南水泥厂难民营,保护了大约28万中国人,并想方设法把曰军屠城真相送出重围,这其中就有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负责人约翰.拉贝…二战结束后,拉贝晚年生活陷入困境,贫病交加。当时,国民政府南京市市长沈怡的德文很好,偶尔看到《德意忘新闻周报》,一篇报道拉贝和家人生活艰难的报道,心里很是不安。沈怡拍板先从市政府办公经费中拨出一笔钱(兑换为约2000美金),汇往德国,以解拉贝燃眉之急。消息传开后,许多南京市民,上至白发老人,下至中小学生,都行动起来,纷纷主动捐款给南京昔曰的大恩人。南京市政府还于1948年3月派出一名特使到瑞士购买了奶粉、香肠、茶叶、咖啡、牛肉、黄油和果酱,分成几个大食品包寄给拉贝。与此同时,南京各界人士还决定自1948年6月起,按月给拉贝寄一个食品包裹。对于南京人民的义举,拉贝写信给南京市政府致谢:"我一家老少处于此种艰难环境中,你们寄来的钱物,正用得上中国一句古话:雪中送炭,具有无上的意义,我全家均感无限的快慰…”应南京各界的吁请,南京市政府作出决定,请拉贝及其家眷束南京定居,由市政府提供退休金,让他在中国安度晚年。然而,拉贝终究设能再回中国。1950年1月5曰,拉贝因忽然中风去世,享年68岁。 三、1937年10月31曰,“八百壮士”接到上级下达的撤退命令,团长谢晋元率部撤退到英租界内,随后他们被缴了所有武器,在一座环境恶劣的军营看管。1938年8月11日,"八百壮士"在一次升旗仪式中,被数百名手持武器的白俄士兵夺走国旗,冲突中,被打伤100多人,其中3人死亡。1941年4月,谢晋元被汪伪政权派人刺杀。7个月后,日军占领了英法上海租界,"八百壮士"又成为日军的俘虏,被押到上海附近的宝山县一处军营被迫劳动。半年后,他们当中的一部分被遣送至杭州、孝陵卫及光华门做苦役,还有一部分留在南京老虎桥监狱拘押,另有一批,则被押送到远洋之外的巴布亚新几内亚。被送至孝陵卫及光华门的士兵于1942年11月逃脱,其中一部分在重庆重新归队,另一部分就近参加了游击队。被送至其他地区的士兵,许多也先后逃脱日军魔爪。而被送往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几十名官兵被押送上一艘日本大型军舰。军舰共有9层,他们被赶到最底层,里面不见天日,闷热无比,不少人热死或病死在军舰上。在太平洋上颠簸了48个昼夜后,军舰终于到达澳洲一个叫新不列颠的荒岛上,在岛在做苦役。期间,因为繁重的劳动和饥饿疾病,又夺去了一部分人的生命。直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岛上的中国战俘终于获得解放。1946年,他们经香港回到上海。


爱石头的专业户


纪晓岚,清朝大学问家大才子,主持编撰了清朝国典《四库全书》,官历尚书。电视剧中演的也是足智多谋风流倜傥,但多部野史记载的纪昀却大相径庭,野史中纪晓岚相貌丑陋,只吃肉,每次吃猪肉十大盘,饭量惊人,而且几乎不吃面食米饭,除了能吃外,纪晓岚更好色能作,前后娶了七个老婆,每天上朝前御一女,下朝回来再御一女,中午再一个,晚饭前来一个,临睡前再来一个!一天五次郎!曾经在宫中连续三天主持撰写没回家,乾隆去看他眼睛赤红,面目肿胀,以为他病了让他看太医,纪晓岚倒是坦诚相告,没女人憋坏了,乾隆一听乐了,当即找来两个宫女陪他,后来直接把这俩宫女赏给了纪晓岚。据说纪晓岚一日不御女则肤欲裂,筋欲抽,真乃奇葩。按现代医学诊断,老纪应该是患有阳亢!


青梅竹马却是哥俩


真正的陶渊明有多惨,你不知道吧?先看看陶帅哥四十多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吐槽自己的儿子们。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诗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我才四十多岁,头发都白了,皮肤也松弛了。(你们知道为啥不?)

有5个儿子,都不让我满意,不是读书的料。

大儿子16岁了,懒到举世无双,无人能敌

;二儿子快15岁了,和他哥一个德行,不爱读书;老三老四13岁了,连十以内的数字都搞不清;最小的儿子9岁,读书就不指望了,就是一个小吃货,天天都是吃吃吃……

苍天啊!大地啊!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啊!这样的话,算了,还是喝酒去吧……


不知道陶渊明有没有动手削这几个儿子?来来来,排排队,一个一个挨巴掌,别抢!

除了儿子们不争气,家里还特别穷。

正是陶渊明写上面这首诗吐槽儿子们的时候,家里出了一件大事:大火把房子全烧光了……

人都没啥事儿,但是家当都没抢救出来,本来就穷,只能全部挤到船上过日子,靠亲朋好友接济。

后来的日子也是越过越不好,看看他晚年所写的《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大概就是说太饿了,家里又没吃的,能咋办,只好出门找人帮帮忙。到朋友家里,敲开了门,傻笑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开口。朋友非常理解,不仅拿了粮食出来,还拿出了酒。

陶渊明很感动啊,赶紧高高兴兴的和朋友喝起来,各种感谢……

此时的陶渊明其实是贫病交加,他一直都有痁疾,过着贫苦日子,和病魔奋斗了十多年。幸好人家生性豁达,啥都看透了,才能写出这么多优秀的田园诗。

如果是个普通人,早就撑不下去了……


七追风


🌹悠悠万事,关乎人生。决定人一生的,往往是一瞬之间!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共产党派周恩来为全权代表,赴西安调停。经多方艰苦努力,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杨虎城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

🎄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被蒋介石迅速软禁关押,并带到台湾。从此,张学良再也没有回到大陆。在台湾和美国共度过67年软禁生涯。

🌲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后不久,蒋介石将他撤职。1937年6月被逼出国,抗战开始后于同年11月回国,在南昌被蒋介石囚禁。在狱中,共关押了12年,从江西上饶到贵州息峰,又到重庆白宫馆,换了多个集中营。

🎄全国解放前夕,1949年9月17日,蒋介石指使特务周养浩,在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将杨虎城杀害。杨虎城夫人、女儿、儿子,以及秘书一家,同时遇害。


9238646047


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和尚到成为明朝开国皇帝,书写了一个逆袭的传奇故事。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跟他打江山的一帮人大开杀戒,但唯独对一个人却优待如初,一直礼遇到故去。这个人就是后来被朱元璋封为信国公的汤和。汤和为什么能被朱元璋如此看重,原来汤和除了和朱元璋是发小外,汤和还是朱元璋走上抗元战争的引路人,甚至一开始朱元璋都是跟着汤和一起打仗。要不是当初汤和托人捎口信给朱元璋,极力邀请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就不会有朱元璋后来问鼎中原,建立明朝一说了。明朝建立后,汤和为人极为低调,从不居功自傲,对朱元璋也极为恭敬,汤和如此作派,朱元璋极为满意,这就是汤和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啊!


少将团长


前几年一部日剧《朝九晚五》让很多人了解到,原来日本的和尚可以不戒色,甚至还能娶妻生子,生下来的孩子长大后还能继承寺院成为下一届住持,真滴有点毁三观呀。

但是其实这种情况,小时候的一部动画片就已经在偷偷暗示我们啦,那就是《聪明的一休》这部动画,其中一休和小叶子青梅竹马,据说本身就是一对小CP哦。

而历史上真的有一休哥这个人存在,和动画片里一样,一休哥从小就聪明伶俐,天赋过人,自小被称为神童,法名一休宗纯。

但是长大后的一休哥画风就比较辣眼睛了,虽然依旧聪明,但是却经常出入妓院等风月场所,还在80岁的时候和一个盲女谈起了恋爱。(一休哥你是不是忘记你的小叶子了?)

是不是觉得不能接受呢?小时候天真可爱的一休哥长大后竟然成了花花公子,而且他是个和尚呀,作为得道高僧,不是应该禁欲系么?日本的和尚们都不管管么?

实际情况是,日本和尚真的不管,我们也知道这种情况在日本太正常了,和尚谈恋爱结婚什么的,都是很常见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明明拜的是同一个佛祖,学的是同一篇经文,日本和尚的行事风格和中国和尚差那么多呢?为什么他们可以结婚呢?

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佛教刚刚传入日本,而恰巧那时候日本正在经历“大化改新”的改革时期,推出了名为“班田收授法”的税收制度。

新政策的施行并没有一帆风顺,相反让很多百姓叫苦不堪,没有办法呀,那时候的日本生产力怎么能够跟当时的唐朝相比?

国力跟不上,制度还要照搬,日本百姓表示打死我也交不上税呀!还不如出家当和尚算啦。

于是当时日本的出家风潮简直不要太火,基本上出现了“僧尼半天下”的情况。

可以想象的是,这里面至少有一大半人是被迫成为和尚的,就不可能真心遵守和尚的清规戒条,于是经常出现和尚在寺院里喝酒吃肉,和尚和尼姑谈恋爱生孩子。

简单说就是剃了个光头逃税,小日子还是一样过。

甚至有些贵族为了逃避责任,也会选择出家,或者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寺院出家,我们熟悉的一休哥,相传就是贵族之后哦。

对于这样的歪风邪气,日本天皇当然是不开心,也采取了不少手段整顿风气,传说鉴真法师东渡日本,就是来正一正日本和尚的风气,这也是为什么鉴真法师在后来如此受到日本尤其是日本僧侣的尊敬。几乎可以说,鉴真法师是拯救了日本的佛教呢。

而在日本佛教的发展中,逐渐衍生出一个分支,那就是由日本贵族亲鸾上人创立的“净土真宗”,就是这门派系,允许和尚娶妻生子。

在当时这个派系算是异端,也一度遭到幕府的打压,直到后来幕府垮台,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立了新政府,或许是想表现出和旧时代不同的理念,竟然宣布“僧人今后无论蓄发、娶妻、生子、食酒肉,皆听从自便”,而和尚的孩子将来可以继承寺院也是那时候出现的规定。

就这样,日本和尚们可以自己选择修性道路,有的选择了苦行僧的生活,有的选择在寺院娶妻生子。

好啦,今天的答题就到这里啦,

想了解更多美食和有趣的冷知识,快关注菲李吧,每天知道一点,你的魅力就多一点哦~


菲李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

三国时期有一个著名历史事件可以说人尽皆知,这就是: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

但是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后,自己称帝后,其他各方反应是什么样呢?以史为鉴墨上桑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件事情的后续故事。


一、刘备

曹丕逼汉献帝禅让的消息传到刘备跟前的时候,已经成为曹丕杀了汉献帝自立为帝。

于是群情激奋,大臣们纷纷上书表示,曹丕这个奸贼杀害了汉朝皇帝,简直人鬼神都为之发怒,为了延续汉室,请刘备早日称帝。

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权、少府王谋等上言:“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

刘备于是痛哭流涕,以汉中王的身份率领群臣穿戴孝服,为汉献帝发丧。并以汉朝宗亲的身份给了汉献帝一个“孝愍皇帝”的谥号。

并且表示,我是怕如今刘氏宗亲没有一个靠谱的,汉阼即将要结束,先人享用不到后人的祭祀了,才不得不称帝,延续汉代的合法统治。

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

二、曹植


曹植当时夺嫡失败,就不被曹丕所喜欢,等到曹操死了曹丕刚成了魏王,曹植等其他兄弟就被远远打发到了封地。

曹丕成为魏王没多久,就逼迫汉献帝禅让了。但是远在诸侯国的曹植听到的消息也是曹丕杀了汉献帝自立为天子。

曹植于是披头散发,服孝服痛哭。这事被曹丕知道后,又在小本本上记录了一笔。

其实当时披发服悲哭的还有当时的金城太守苏则。但是曹丕不知道,有一次曹丕在洛阳故意问:

我听到汉朝禅让与我的时候,有人在痛哭,这是啥原因呢?

苏则以为曹丕在谴责自己,想着反正要死了,干脆撸袖子上去和曹丕说道说道。还好旁边站的侍中傅巽是个大好人。赶紧偷偷掐了苏则一把,悄悄说:没说你。苏则也反应过来了,赶紧站好。于是啥事没有。

初,则及临菑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帝在洛阳,尝从容言曰:“吾应天受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掐则曰:“不谓卿也。”于是乃止。--三国志苏则传


当然,汉献帝虽然成为了汉朝最后一个皇帝,但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最幸福的亡国之君了。毕竟历经董卓、曹操、曹丕这样的枭雄还能正常活到魏明帝曹叡时期,以皇帝之礼下葬,实在是太难得了。

也难怪当时不论是曹丕的敌对方刘备,还是曹家自己人曹植都认为曹丕是杀了汉献帝才能称天子。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故事结束啦,大家喜欢的话就点个赞吧。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