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5招,拿下99%的面試!

首先明確一個問題:

面試的本質是什麼?

很多人在面試之前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也沒有真正看穿面試的本質。導致的結果往往是:興致勃勃地參加面試,隨遇而安地接受淘汰。

大部分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HR以天使般的笑容告訴你:“恩好,今天你先回去,錄用你的話我會通知你的。”

然後,了無音訊。

說白了,面試就八個字:

需求對接,價值匹配。

企業方管你長得像吳彥祖還是王寶強,管你穿定製西裝還是穿花褲衩,管你簡歷做得像是藝術品還是像不孕不育廣告,只要你能提供企業所需要的價值,而企業又恰好需要這樣的價值,雙方才能匹配成功。

除價值以外,其他評判標準都是錦上添花。

企業需要何種價值,這是面試者要優先思考的問題。

所以每一位面試者,都應該做一個餅狀圖,關於自我能力的評估以及個人價值分析。

硬件方面如:職業證書、技能證書、語言證書、榮譽證書等;軟件方面如:興趣、經歷(旅遊、遊學、交換、項目經驗)、志向等;做完宏觀的分析之後,再按百分比進行比重的分配;核心技能佔比多少,第二技能、第三技能各佔比多少。

最後根據分析結果,以及發展意願,來選擇企業。

我比較反對海投,那是自嗨。

如果真的進一家企業,以上是必做功課。

接下來上乾貨,面試到底要做什麼?

1

做調查,寫工作計劃

面試前一天,記得花至少40分鐘,去了解對方公司的產品。並且,在瞭解完之後,寫一份所面崗位的短期計劃書。

(1)花20分鐘做調查

去官網瀏覽歷史及動態,或者搜新聞關鍵字。

針對不同公司應採取不同的調查與整合策略。

大公司瞭解歷史文化、企業結構、部門分支、產品線等方面。.小公司去了解融資動態、產品與子產品、現階段的發展方向、創始人背景等方面。

每個公司有自己的行事風格與戰略核心,前期調查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瞭解對方,更加在於你能夠建立一個自我的認識體系,再在認識的基礎之上,對自我進行修正與調整。

這裡需要提及的一點是,“面試”作為一種行為,從來不是靜態的、絕對的,一定是動態的、相對的。每一場面試都要進行調整,只有這樣才能解決不同公司的需求差異問題。

所以在這裡我想重點強調的一點是:面試別想著一招鮮吃遍天。時時刻刻調整自己定位,尤為關鍵。

另外提出幾個概念:

展示主體、展示物、展示對象。

當展示對象變化時,展示物也需要產生相應變化。

面技術崗,就大談技術,呈現技術性。面商務崗,就大談合作,呈現多邊性。面運營崗,就大談運營,呈現調控性。

(2)花20分鐘寫工作計劃

很多人看到寫計劃就心虛,因為根本沒有靜下心來思考問題的習慣。其實一份標準的工作計劃書,20分鐘內就可以高效地完成。

根據企業方給出的崗位職責,來寫相對應的計劃書。不管你是做技術研發、運營推廣、活動策劃,都有很多內容可寫。

我舉個例子,現在你要面試一個產品運營崗,這份計劃書可以涉及下列任意一點:

競品分析產品定位及策略推廣方案推廣預算及目標

作為面試官,他一定希望面試運營崗的人更多展現他的分析能力與策略能力。所以計劃書可以圍繞他所關注的點展開,僅僅是“競品分析”這一塊,便大有文章可做。

它可以下分為以下7個板塊:

1、市場趨勢、業界現狀;(凸顯對行業的宏觀理解)2、同行競品的產品定位及發展策略;(凸顯對競爭對手的觀察)3、目標用戶畫像;(凸顯對產品內核的理解)4、市場數據分析;(凸顯精細化的分析能力)5、核心功能與流程;(凸顯對對產品架構的瞭解及產品邏輯)6、交互設計;(凸顯審美,以及對設計實效、功能、倫理的理解)7、產品優缺點;(硬幣的兩面都能看見)

可以確定的一點是,100分如果是滿分的話,一份工作計劃書至少能夠加30分。

其實,這是一道隱形附加題!只要用心做了,絕對加分。

這是最好的時代,請記得動用線上線下一切可用的資源。

2

要上就第一個上

面試官一次性面試6個,你該怎麼處理。

最重要的一點是別慫,尤其是剛上來的自我介紹環節,要麼別介紹,要介紹就第一個介紹。

面試官也是人,絕大部分情況下,他在同時面6個人的時候,需要做高強度的思考與信息處理。大腦往往會對信息顧此失彼。而最近的信息,和最遠的信息,對大腦的認識具有先天優勢。所以,第一個介紹的人,和最後一個介紹的人,往往是有記憶優勢的。

不用想著在別人發言的時候,自己能夠更好地組織自己的發言詞。

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發言的邏輯與模板在大腦中能夠快速形成。

而且,別人一邊發言,一邊默默準備,是尤為低效的。若是被心細的面試官發現,你並未尊重他人發言,會讓印象分大打折扣。

所以,勇敢發言便是。

(1)舒適區是什麼?

“舒適區”(Comfort Zone)是什麼?可以參考:舒適區終有一天會毀掉你的青春

面試不能讓自己處於舒適區裡,需要時刻保持亢奮,在面試官的需求提出時,記得做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離開舒適區!

在認清這種行為模式之後,我們要做的是:

勇敢地逃離安全區!“第一個上”對於自我信心的建立,以及面試官的記憶優勢,都很有幫助。

另外,這個行為本身已經透露給面試官潛在的信息:

1、你是個自信的人;2、你對自我有清晰的瞭解,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準備;3、你是一個在團體中能領頭的人;4、你能夠最及時地呼應面試官的要求。

面試中的信息流分為:顯性信息,隱性信息。你所通過語言傳達的內容為顯性信息,但是成熟的面試官往往會更看重你的隱性信息,通過分析你的神態、行為模式所得。

同學們!這又是加分啊!平時再不自信的人,裝也要裝一回啊!

只要記住,誰都不認識誰,出了公司的大門,都是芸芸眾生。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要上第一個上”這個行為都是對自身有益的。

14年我在面試一家香港企業的時候,在群面中突出重圍,這個小技巧也算幫了忙。同時面試的不乏985、211的大神,有浙大廈大的、也有復旦交大的。但都因為面試時的各種情況導致沒有進二面。

3

謹防裝逼,謹防過度表現

謹防裝逼,謹防過度表現

(1)請記住適度原則!

其實上面提到的那位浙大的碩士能力也是很強。(以下簡稱浙兒)

但她在面試時犯了一個錯,即過度表現。

從行為學的角度出發,每一個面試者需要牢記“適度原則”。

有不少面試者,覺得有985的證書或者留學經歷,便可以肆意表現。

但從企業方的角度而言,他們不吃這一套。

還是上面那個例子,面試官在問浙兒職業規劃的時候,她當眾說:

“我的計劃是1年內做到主管。我面試的時候本來也是想面主管的,但是打電話問說不行,所以就來面這個崗了。我自己的本意當然不是這個崗。”

浙兒的嘴炮直接讓面試官臉一黑。

暫時不說做主管需要什麼條件,這樣冒失的回答,會讓面試官極度反感。

我相信浙兒的實力一定是有的,她也知道群面的時候要與眾不同。但她違反了適度原則,我們要在面試時拒絕做一個庸人,也要記住,拒絕做一個過度表現的人。

你有能力,但是很有可能因為過度表現而失去企業的青睞。

(2)說小話不要說大話

我曾經面過一個19歲的中二少年,當他青澀地站在公司門口時,已經把自己打扮成大人模樣了。說實話,第一印象很不錯,可那也只是第一印象了。

我給他開的工資是一個月4000,當我問他對工資滿意與否,他說:

“其實我不要工資也無所謂的。我現在自己也有一家公司,做外包的,給人互聯網企業做線上的活動和策劃。怎麼說呢,每個月我至少能賺2、3萬吧。所以你懂的,我並不看重這裡的工資。”

他要麼不犯錯,要犯就犯倆。

1、來面試崗位,還同時說自己在做另一家公司。HR在聽到這種話的時候,內心基本是凌亂的。(自己有公司還來面試個毛哇,就算我們錄用你了,如何保證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本質工作。如果你問他這個問題,他一定會說,我會平衡得很好的... ...相信我!)無法將目標聚焦,朝三暮四,這是面試官最不希望看到的面試者。一般情況下,面試者透露這方面的信息往往是表達自己是個多面手、精力充沛、能夠兼顧許多不同工作... ...可信息到了面試官這邊,完全就變質了。
2、話術完全錯誤。以求職者的立場來說,這樣的話簡直是把自己送進火坑... ...差點兒要上天了。在職場面試的話術裡,我們需要記住一個講話的原則:說小話,別說大話。

大話不能反映出本質信息,而且讓人反感。

小話往往更合適,多說細節,多運用分析式、思辨式的語言。以小見大,四兩撥千斤。

4

請記住兩個“不要”,兩個“要”

(1)不要東張西望聽到沒!

眼神不要閃躲,眼神不要發虛,更加更加不能東張西望!!!

面試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儘量把視線聚焦,和麵試官做到四目相對!!!不要躲閃,不要恍惚,聚焦!聚焦!再聚焦!

(2)不要說假話!

有一次面試一個985的同學,做安卓開發。

我問他:“你離開上一家公司的原因是什麼?”

他說:“公司管理層有問題,而且有辦公室政治,所以我想換一個環境。”

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是,當我在面試即將結束時,我又問了他同樣的問題:

“所以,你離開上一家公司的原因是什麼呢?”

他頓了頓說:“工資不高,沒有上升空間。”

我聽了之後,溫柔地笑了笑:“嗯,瞭解了,今天很謝謝你來面試!”

這個案例中他犯的錯是,信息前後不一致。

一個有經驗的HR都會用這一招來試探初出茅廬的面試者,因為傳達虛假信息對一個人的個人形象是有嚴重損害的。

言語前後不一致,這個行為所透露的隱性信息是:

1、他有點虛偽,未來在工作中極有可能不踏實;2、把鍋甩給前任公司的環境,未分析自身問題;3、自己有很多問題,卻想得不夠清楚。

(3)要放慢語速!

慢速說話是可以訓練的。好處有很多:給予更多的思考時間,可以一邊說話,一邊快速組織;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很穩重;有利於聽的人接收信息,避免讓接收者說出“不好意思,你能重複一下嗎?”這種話。

慢速說話在平時說話時就可以訓練,每天早晨花15分鐘時間在陽臺訓練。在日常對話中,時常提醒自己把握好說話的節奏和速度。

訓練內容分為兩個部分:

1、材料朗讀;2、自己拋出一個問題,然後自答。

時刻注意觀察自己的語速和節奏!

關於朗讀材料的擇取:

儘量使用口語化的文本材料。就我個人來說,會選擇散文和劇本。散文式的雜感更接近日常生活,對日常語感的塑造更有幫助。

劇本的臺詞往往要遵循口語化與真實感的原則,非常適於慢速朗讀。

(4)要讓語言結構化、邏輯化!

這樣會更加有利於自己的說話思路,也有利於面試官對你說出的信息進行整理。

一個說話頭頭是道的人,其語言都有內在的結構和邏輯。

說白了,要會用這些詞:

首先、其次、再次、然後、最後;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因為、所以、儘管、然而、可還是... ...

就算不提這些詞,你在腦海裡也要有框架圖。

不然說到最後把自己都給繞進去了。

畢竟做自我介紹做到一半,“嗯...”了半天憋不出一句話的面試者實在太多。

5

提出問題,秀出缺點

(1)提問題!

面試官問“你還有什麼問題嗎”的時候,儘量不要沉默。

你要知道,在一場面試中,互動頻率越高,面試官對你的記憶點越深刻。

“沒有問題”從來不代表“真的沒有問題”。

它恰好反應了你還沒有認識到問題所在,或者根本沒有對問題進行思考與總結。

這邊我說一個自己的心得吧,提問題的時候,儘量圍繞對方公司的產品展開。

因為那才是公司所有人都該真正關心的東西。(當然,這是在你已經提前體驗過對方產品的前提下。)

問題可問:

該產品經歷過哪些重要版本的迭代?每次版本更迭的核心需求點有變化嗎?需求點是什麼?這個產品在行業裡的市佔率如何?

當然,你還能問工資、福利、制度、下午茶、五險一金、晉升空間。

這些是基本提法。

但若是能從產品角度出發去提出一些專業性的問題,會更棒。

(2)秀缺點!

人無完人,當面試官問:“你覺得自己有什麼缺點嗎”,不要說:

“我自認為我能力很強,我覺得我可以勝任這個工作!”

千!萬!別!這!樣!說!這種沒有認證和背書的話,和裝逼沒什麼兩樣。

在面試之前,你就應該對自己進行分析了,自己的短板在哪兒一定要找出來。

絕對不可能沒有,不然你就不會呆在你現在所處的這個地方了。

另外,許多人會把不是缺點的缺點拿出來,比如:太追求完美,太苛細節... ...千萬別耍小聰明說這些話,把實實在在的缺點亮出來,面試官會欣賞你的認識清晰與真誠。

最後

企業存在的意義就是賺錢盈利,沒什麼好遮掩的,那些整天談情懷的人也都是賺錢,那些整天扯著嗓子喊用戶至上、體驗第一的人,目的也是賺錢。

所有企業裡的人,包括CEO、COO、CXO,都是企業盈利的推動力。

而你,能為企業提供什麼價值,能提供什麼獨一無二,尤其是他人無法提供的價值,這是職業發展的根本問題。

最後,當HR問你:“為什麼想來我們公司?”

你給我保證,不準說:“嗯,我覺得在這裡我能學到很多,我想來這裡鍛鍊一下自己的能力。”

... ...

要鍛鍊去公園裡鍛鍊啊喂!!!

學會這5招,拿下99%的面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