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技术」小麦叶尖发黄 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小麦叶尖干枯原因总结

目前我省小麦陆续处在灌浆期,近期收到各地反馈的问题。集中在小麦旗叶叶尖干枯这一现象上。笔者对各地小麦的田间调查和对各地反馈的图片分析,下面对产生这一现象进行区分和分析。

现象一:

主要危害小麦叶尖,幼虫潜食叶片,将叶尖部分吃成半透明大片潜斑,内有黑色粪便,较早危害的粪便不明显。雌成虫可用产卵器刺破叶面,取食汁液。——小麦黑斑潜叶蝇为害状


「植保技术」小麦叶尖发黄 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植保技术」小麦叶尖发黄 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植保技术」小麦叶尖发黄 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原因阐述:

麦黑斑潜叶蝇成虫喜产卵于小麦叶尖处,幼虫孵化后取食叶肉,造成叶尖干枯现象。

  1. 成虫:体长2mm,黄褐色。头部黄色,间额褐色,单眼三角区黑色,复眼黑褐色,具蓝色荧光。触角黄色,触角芒不具毛。胸部黄色,背面具“凸”字形黑斑块,前方与颈部相连,后方至中胸后盾片中部,黑斑中央具“v”字形浅洼;小盾片黄色,后盾片黑褐色。翅透明浅黑褐色。平衡棍浅黄色。各足腿节黄色。腹部5节,背板侧缘、后缘黄色,中部灰褐色生黑色毛;产卵器圆筒形黑色。
  2. 幼虫。体长2.5~3.0mm,乳白色,蛆状,前气门1对,黑色;后气门1对黑褐色,各具1短柄,分开向后突出。腹部端节下方具1对肉质突起,腹部各节间散布细密的微刺。
  3. 蛹。长2mm,浅褐色,体扁,前后气门可见。

解决方法:根据田间定点调查,叶片上发现被害状时,用励允80ml/亩或灭蝇胺(纯药15g/亩)胺喷雾,药后10-12天再喷一次,消灭潜入叶内的幼虫。

现象二:

最先体现在小麦叶尖沿叶缘退绿变褐色。随着缺钾程度的加重,叶尖叶缘退绿区逐渐坏死,最后叶片干枯呈烧焦状,形成“焦边”。——小麦生理性缺钾症状


「植保技术」小麦叶尖发黄 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植保技术」小麦叶尖发黄 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原因阐述:

小麦缺钾出现焦边是因为供钾不足时,体内蛋白质合成受阻,而可溶性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不仅如此,有时还会在局部组织中出现大量异常的含氮化合物(如腐胺、鲱精胺等)。它们对植物有毒害作用。当这两种胺类在细胞中含量达0.15%~0.2%时,细胞就会中毒死亡,并表现为枯斑或坏死组织。

目前小麦生产上造成生理性缺钾的原因,通过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含钾底肥施用量不足2、含钾复合肥质量问题(含量不够)3、小麦灌浆期间急需养分,易于显症。4、田管不当后期小麦根系早衰,吸收养分能力下降。

解决方法:

推荐穗满多单剂16g/亩+优多钾40g/亩喷雾处理或者施芳50ml/亩+美康高钾型水溶肥40g/亩喷雾处理。

现象一和现象二的区分要点:

1.局部发生与整田发生

现象一常大片局部发生;现象二常整田发生。

2.叶尖干枯的发生进程

现象一为叶尖处中部向叶缘处扩展;现象二为叶尖叶缘向叶片下部中部扩展。

3.干枯处表皮分离情况

现象一为叶肉被取食,上下表皮易分离;现象二干枯叶片处上下表皮不易分离。

4.干枯叶片有无附属物

现象一干枯处上下表皮之间,前期有幼虫后期有虫粪;现象二则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