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安的一些高校选择在长安区设分校,而不是其他地方?

长安美食联合会


大学校址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栖身在城市之中,例如:中国、意大利的学校。另一种是远离喧嚣,位于山林和小镇之中,例如:英国、美国的学校。而随着大学扩招,生源不断增加,很多大学都开始设立分校,从而也打破了以上校址选择的传统,很多本校位于城市中的大学,开始在周边的地区设立分校。不过对于分校校址选择上,大都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就近原则

就近原则是设立分校最为看重的,西安市长安区所设立的多所大学,本校校址几乎都位于西安南郊,而长安县在撤县设区成为长安区后,进一步扩展和深入了西安南郊的板块地图。

以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这三座较早进入长安区的学校为例,本校都位于西安市长安南路。设立分校后,很多大学会将渐渐将本科生和研究生分校区教学,但是前期因为很多重点实验室或者其他原因,免不了很多新校区的学生一周或者一个月要回本校区上一两节课,这时距离近就体现出了优势。

土地供应

大学设立分校是大学本身与分校地址所属地区域管理者的合作。大家都清楚,兴建大学必须是在教育土地上进行。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划分出一块土地改为教育用地,而在长安区设立分校的大学原址其实都是农民耕地,当地政府首先得完成将农民耕地统一收购然后土地变性为教育用地,才能完成高校的进驻。

为什么选择长安区

长安区于2002年6月2日撤县设区,面积达到1580平方千米,是雁塔区面积的十倍。2003年前后,西安邮电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正式迁入长安校区。而以上学校选择长安区的原因无非是:距离本部学校距离较近,以及长安区政府能够提供容纳如此多高校的教育用地。

2017年5月,西安邮电大学与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联合成立陕西高校“长安联盟”。


西一安鲜


我家就在西安市长安区,谈点个人看法。

过去,西安南郊一带是高校聚集区,集中了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电讯工程学院、陕西师大、西北政法学院、西安外国语学院等西安地区80%的高校;而长安区位于西安城南,秦岭北麓,地域广阔,紧邻南郊,工业企业较少,环境优美,是高校扩张的理想之地。

长安于2002年6月撤县设区,定位于生态、科教、文化新城,设立高校建设协调办公室,成立长安大学园,后改为西部大学城,招商引资,为各高校在园区落地提供规划、征地、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时,恰遇高校大规模扩招,建设新校区迫在眉睫,加之两地距离很近,交通便利,有利于新、老校区的通勤、联络。

至2010年,有33所高校落户西部大学城(含2所军校及一些民办院校),集中了西安地区的绝大多数高校,改变了区域的人口结构,拉动了人气,带动了部分消费。但因高校后勤集团保障了学校的后勤供给,引进高校只是一次性出售了部分土地,并不像工商企业那样年年有韭菜收割(税收收入),似乎对经济的拉动不大,所以部分群众吐槽:引进了一只公鸡——只打鸣、不下蛋!


北大屠夫陆步轩


首先说明一点,我们一般不把在长安的校区成为分校,而成为长安校区。在西安,主要的大学城有两块,一个是渭河以南的西安北郊草滩地区,我们习惯上把其成为北郊大学城,主要是长安大学为首的一些高校,他们称之为”渭水校区“;另一块是长安大学城,这里主要集中在西长安街、环山公路、子午大道和西沣路,我们称之为”长安校区“。关于大学分校区的选址,一直以来有些传说,也有地理上的因素考虑。

西安这个城市的发展一直以来并不均衡,有传闻说西安当时规划的时候以雁塔区为核心的南郊被规划为文化区或者是大学区,总体上看,西安一些高校也多位于西安市中心偏南的位置,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说法。比较有名的西安长安南路,以这条大街为轴线,在其周边的高校非常多,比较有名的如:长安大学、西安医学院(后并入西安交大)、西安美院、西安安财经学院(并入交大)、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石油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统计学院(现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等。这些学校所在的西安南郊(老的叫法)是西安发展最快的地方,原先的校区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经陷入了居民区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严重制约了各个学校的发展空间。因此这些高校纷纷开始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据传闻说在当时一些高校并没有确定长安区(以前的长安县)作为新校区的地址,而是在更远一点的鄠邑区(原户县)与长安区进行选择,后来因为鄠邑区当时的政策远不及长安区优厚,后来很多学校都选择了长安作为新校区的落脚点。这当然是一些民间传说不足为凭。

其实高校选择长安区,我认为最大的可能还是距离问题。长安区是最接近西安市,也是办学环境最好的地方(在长安区改县为区之前,这里是西安周边最方便到达的地方)。有些人可能会提出异议,我承认这个观点或许有些偏狭,但我以为确实如此。

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西安周边可能建立大学城的几个地域。

首先我们说距离西安最近的草滩地区。草滩地区位于渭河以南,这里当时有几个著名的大型企业,比如华山厂、红旗机械厂等,在当时的环境看来,这些老牌国有企业占据着大片土地,暂时不存在出售的可能。况且那个时候,西安北郊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铁道以北的地区治安不好,出了多起震惊全国的刑事案件和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如大名鼎鼎的西安魏震海团伙),作为高校而言,这里绝不是最佳的地方。

第二是西安东郊。东郊当时也有很多企业,且浐河、灞河流经于此,河东是高高的白鹿原,对于当时的人而言,空间仍显不足。如果越过白鹿原就到了临潼,临潼的著名在于兵马俑,当时到临潼需要走西潼高速,如果不走高速则需要近一个小时,因此这里也不是首选。

第三是西安西郊。西安西郊当时基础设施条件很差,即便到了现在在西三环以西的广大区域仍然较为荒僻。西安当时有个学校就在现在西三环边上,从现在高校最集中的长安路吴家坟地区到哪里,距离虽短,但路况极差,也需要近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因此也不方便。

第四就是西安南郊的长安了。当时到长安区大学城所在地,路况良好的公路和公交车,交通便利,西安著名的210国道(西沣路,以前叫西万路)以及通向秦岭各个旅游景点的道路多而平坦,使这里到达众多高校的老校区时间当时大约都在30至40分钟。但缺点是当时的大学城非常荒僻,有一路公交车600路,这是西安公交史上的传奇所在,驰骋在链接大学新老校区之间,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而且这里临近终南山,对于中国的读书人而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还是很令人向往的。

此外还有一个著名的效应叫羊群效应,主要是说人们都会有从众心理,长安大学城一旦声名在外,就难免会有一些高校纷至沓来。

以上仅仅是个人感觉,肯定还有很多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师大草根


西安的一些高校在长安区设立校区,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陕西省的战略布局和规划。陕西省根据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的规划布局,在长安区设立高校文教区,设立大学城,便于集中优势教育资源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也便于统一管理。

其二,是长安区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长安区自古就是我国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都曾在长安这片热土上生活过,长安区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长安区是一个富有诗韵和文化根脉的地方。

第三,长安区的交通地理位置离西安市的主城区比较近,便于分校区教学管理工作和主校区之间的衔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长安区已经融入了西安主城区发展的格局之中。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邮电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都相继入住了西安长安区的大学城,形成了全方竞绣,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

综上所述,在长安区设计大学城,是非常科学的,也有利于高校之间的交流提高和发展。


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长安区离主城区近,地势平坦,有利于大面积修建。还有,像陕师大,西北政法,外院都在南郊,长安校区离校本部近,有利于各项工作开展。

向北面,要过渭河。东西方向基本上没有多余土地可以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