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大万世居坐落在深圳市坪山区大万路33号坪坏社区西南的客家村,为古堡式客家围龙屋建筑。可以乘坐坪山快捷线到深圳坪山站下,然后转乘公交到大万世居,或乘地铁到双龙站坐812路到东方威尼斯下车。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万世居于2002年7月17日鉴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据曾氏族人介绍,村里每年要都举办盆菜宴,各地族人、祖籍本村的香港同胞都会赶回来参加,同时大万族人会举行祭祖、舞麒麟等活动,热闹非凡。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客家人的迁徙概况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大万世居参观路线图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大万世居比亚迪路侧边正门牌坊

大万世居,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古民居)之一。坐落在深圳市坪山区大万路33号坪环社区西南的客家村,为大型古堡式客家围屋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规模宏大,占地1.5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方形客家围之一。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大万世居正门

大万世居平面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楼,正面有大六楼,均为高高的围墙相连,围墙上有走马廊相通。围龙屋大门向南,门楼上塑有“大万世居”4个大字。大门前为禾坪,再前是月形池塘,禾坪侧仍保留有旗杆石。

正门走进去右手边是宗圣曾子塑像,左手边是大万世居开基祖端义公塑像。坪山曾氏简辉公于公元1703年从今梅州五华县水寨镇迁徙到坪山龙背村开基立业,已有315年的历史,至今已繁衍后裔十四、五代。简辉公后裔现有人口约数千人,过半散居在坪山八个村庄,在国内各地工作和生活的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余下近百分之二十在海外谋生,分别散居在马来西亚、大溪地、美国、英国等地。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大万世居宗圣曾子像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大万世居开基祖端义公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大万世居是曾姓客人的祖先曾端义(宝安古代客家先贤,诰授儒林郎,正六品官)于清代 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创建的,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传说,1763年,当传公(端义公的后代)决定在此立祠和建筑世居时,便请来风水先生对这片地方作风水鉴定后,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理由是:东有沙墩陂,水流汩汩;南有青龙白虎山;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土地肥沃,正是开垦良田、勤劳致富的宝地。

于是,传公同意了!那时,风水先生向站在旁边的光斗(传公的儿子)问:“光斗,你看世居的名称怎样?”光斗马上回答:“大万世居!”传公说:“好,一言为定!”同时,在世居庭院进大门的右侧挖了一口井,取名龙井。两百多年来,龙井从不枯竭,见证着大万世居的沧桑。据族谱记载曾氏原籍中原武城,明永乐初年迁至江西 吉安永丰吉阳村,后迁福建 汀州 宁化县石壁村,继迁广东 潮州 海阳县,再迁兴宁,至十三世简辉公始迁坪山,十五世周公时,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开始兴建大万世居。自此,曾氏家族便在此地繁衍生息,安居乐业 。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进入大门天街的左手墙面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进入大门天街的右手墙面

穿牌楼上书“光宗耀祖”四个金字,过牌楼是中厅,这里是宗族长老议事的地方。祠堂后隔一天街,“魁星楼”设在旁边,这是围屋的最高点,称为“魁星点斗”。整座围屋形成“八阁走马楼、九天十八井”的格局,天街布局为纵六横三,间有小巷,纵横交错,井井有条,街巷地面全用灰沙或鹅卵石铺砌。更妙的是各天井有地沟,与天街排水沟相通,排水沟有涵管,与围屋外的半月形大池塘相通,池塘有出水闸,排水极为方便。整个围屋布局科学合理。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中厅议事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议事厅左手墙面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议事厅右手墙面

议事厅左右墙面上挂有《二十四孝》匾额。堂梁堂壁上悬挂着“州司马”、“赞政宏才”、“急公好义”三块牌匾,这些联匾,把围屋开基者和客家人的厚德、忠孝、崇文的正统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大万世居不愧为客家民俗文化历史的珍贵遗产。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二十四孝之戏彩娱亲、卧冰求鲤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24孝之亲尝汤药、扇枕温衾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24孝之 卖身葬父、拾葚异器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24孝之 怀橘遗亲、芦衣顺母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24孝之尝粪忧心、涤亲溺器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24孝之恣蚊饱血、鹿乳奉亲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24孝之齿指痛心、乳姑不怠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24孝之涌泉跃鲤、百里负米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24孝之刻木事亲、扼虎救父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24孝之孝感动天、行佣供母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24孝之闻雷泣墓、埋儿奉母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24孝之哭竹生笋、弃官寻母

大万世居的命名可溯源到《汉书·刘向传》中的“营起邑居,功费大万百余。”古注说:“大万,亿也;大,巨也”。曾传周后来做生意发达,在坪山、龙岗、淡水等地开办油糖厂和许多店铺。有钱后的曾传周开始建围屋,时间大约在清代乾隆中期,此后,围屋不断发展扩大,至乾隆五十六年建成,当时曾传周58岁。据曾氏族谱记载,曾传周敦厚诚实,仗义疏财。乾隆末年,惠州水患,曾传周及其长子曾光斗积极捐纳赈灾,被朝廷分别诰授儒林郎捐职员和捐监生。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承载客家文化的摇篮

大万世居附近的客家围屋还有丰田世居龙田世居鹤湖新居茂盛世居新桥世居西埔新居田丰世居环水楼大田世居吉坑世居新乔世居璇庆新居曾生故居鳌湖老村廻龙世居玉田世居福田世居秀岭世居

贵湖塘老围等。有时间都可以去走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