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苏联是如何击落美军的高空侦察机U—2的?

嫣然一笑992


U-2于1955年首飞,直到1960年5月1日首次被击落之前,U-2侦察机成功的对苏联进行了多次情报收集任务,突破了号称“世界上最严密的”防空网络。



但是截止1960年5月1日这一天,美国人宣扬的“U-2无法被击落”的神话被击破,美中情局飞行员鲍尔斯所驾驶的U-2飞机在苏联领空进行侦察时,被苏军的萨姆2导弹击落。



虽然U-2是当时世界上飞行高度最高的飞机,最大升限24000米,比同时期的米格系列战机还要高出几千米,不过苏联的萨姆2导弹同样可以达到24000米,而且萨姆导弹的速度占绝对优势,也就是说,在萨姆2导弹是可以克制U-2飞机的。

据称,当时为了不让这架U-2跑掉,苏军发射了十多枚防空导弹,还有多架歼击机,拦截强度之高,甚至把自家的一架米格19飞机击落。


事后,美方不得不宣布终止U-2对苏联的情报收集行动。

相对于苏联的粗暴蛮横,我军在上世纪60年代,凭借出色的战法,先后击落了5架U-2飞机,创造了击落U-2飞机数量记录。


在20世纪50年代末,U-2凭借飞行高度优势,还可以来去自如,但短短几年,防空武器突飞猛进,U-2也只能退位让贤。


止水兴波


▲U-2起飞瞬间

苏联是如何击落闯入其领空的美国U-2飞机的?到今天这个事仍然扑朔迷离,成为历史一宗悬案。

1960年5月1日,当时天上不只萨姆-2导弹,还有苏-9和米格-19。据苏-9的飞行员门楚考夫多年以后的回忆,是他的飞机在一股上升气流促动下,到达了U2的高度。地面命令,没有导弹,就用飞机直接撞,就这样撞向了U-2。

U-2就这样给撞了下来,U-2飞行员鲍尔斯被俘,得以交换回国,写下《越界飞行》,书中对自己如何被击落,也是云里雾里。也许苏联考虑到用飞机撞,有点好说不好听,也为了宣传萨姆-2的性能,以利外销,官方统一对外的宣传口径只有一个,那便是萨姆-2导弹的功劳。

是不是这样,今天俄罗斯记者采访了仍然健在的门楚考夫,他对当年的撞击仍然坚信不疑,并做过公开报道。可见如果把这点事真正搞搞清楚,写成一本《击落U2那些事儿》,也是一本大部头著作。U-2的飞行员莫名其妙,给击落事件留下无数蹊跷,有人说,美国当年换回鲍尔斯,就是想搞清如何被击落,以便确认,苏联是不是成为危险的空域,U-2到底还能不能去。鲍里斯搞不清,U-2从那一天起,也没敢再去,可见美国认定,SA-2正肩负起卫护苏联领空的责任。

今日俄罗斯,从未对门楚考夫有过官方的报道,或依据历史档案给予正面回应,可见对门楚考夫的话,也只能存疑罢了。


魂舞大漠


美国高空侦察机U-2是被苏联的SA-2地空导弹所击落的,为了击落U-2高空侦察机,苏联方面也是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它给击落下来。U-2高空侦察机实用升限达到了24384米,能轻轻松松的在22000的高空穿越当时任何国家的领空,而不被击落。


SA-2地空导弹,射程12—30公里,射高3—22公里,采用无线电制导方式,最大速度3马赫,专门用来对付远程轰炸机和侦察机。当时美苏争霸,各自拉有自己的盟友和小弟,为了消除战争的隐患,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侦查任务交给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来进行。1960年5月1日,美国的U-2侦察机从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空军基地起飞,飞行员叫加里.鲍尔斯,计划飞越苏联领空后进入挪威,在博德机场降落,重点是要侦查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普列谢茨克的洲际导弹研发基地。

由于当时苏联的战斗机并没有这么高的拦截高度,而SA-2地空导弹在初期的服役状态,射高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对付U-2侦察机有点望尘莫及,军事科技的有限性和不成熟让苏联军方只得采取其他的手段来进行拦截。苏联监控到U-2侦察机的军事动向后,派出了米格-19截击机进行拦截,可惜的是17500米的实用升限,连U-2侦察机的踪迹都未能发现到。米格-19截击机根本就达不到U-2侦察机的高度,随后苏联防空司令部命令苏-9进行拦截,虽然20000米的升限,可以有机会追到U-2侦察机,最后还是同样无果而终。


最后还是鲍里斯驾驶U-2侦察机进入苏联1300公里后,自动驾驶仪在21340公里失去作用的情况下,改用手动驾驶。因为U-2侦察机进入苏联领空后,会关闭所有的电子通讯信号,执行无线电静默,所以鲍里斯驾驶的飞机出现问题,下降到一万多米时,鲍里斯和美国的CIA都未能发现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鲍里斯依旧还以为是飞行在21000米的高空,苏联的SA-2地空导弹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对U-2侦察机一次性连发了14发地空导弹,其中一枚击中了U-2侦察机,炸断了U-2侦察机的尾翼,U-2侦察机坠毁,鲍里斯跳伞逃生,最后被俘虏。


美国军方以及CIA一直搞不明白为何U-2侦察机就这么被苏联防空导弹所击落,其实,当时SA-2地空导弹的高度,以及命中率都不足以击落U-2侦察机。只是苏联的情报机构克格勃帮了大忙,克格勃派遣了一个间谍加兹尼前去巴基斯坦白沙瓦空军基地,在U-2侦察机上对高度仪进行了破坏,利用磁铁吸力的办法,让U-2侦察机在1万多米的高空显示的是2万多米的高空,使得U-2侦察机刚好在SA-2地空导弹的射程内,因担心SA-2地空导弹的精度,苏联防空导弹部队对U-2侦察机发射了14枚地空导弹,才得以击落U-2高空侦察机。


科沁杂谈


1960年5月11日,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弗朗西斯•加里•鲍威尔驾驶一架U—2型高空间谍飞机,飞临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工业中心上空时被击落,鲍威尔跳伞后被俘。

这架间谍飞机上的摄影机、录音机、雷达和无线电等设备,几乎完整无损,都成了苏联的囊中之物,并被公之于众。


人们观看U—2中的设备(像)

于是,世人,尤其是美国人,惊讶于苏联的制空能力。可是,几年后,美国人知道了真相!

一、马林斯基受命:国防需要,搞一架U—2。

1965年,一位苏联人走进了美国中央情报局,表示向美国寻求政治避难。 他就是苏联克格勃的特工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马托列斯基。

克格勃特工(像)

马托列斯基的到来,为美国揭开了1960年苏联击毁美国U—2高空间谍飞机之谜。

1960年4月的一个深夜,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私人副官格兰尼托夫,找到了专管中东地区对外谍报工作的负责人马林斯基,向他宣布了苏共中央的一项决定:因国防需要,设法搞到一架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

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像)

马林斯基接受任务后,立即飞到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同当地的克格勃的一个特务头子见了面,秘密地选定了一名任务执行者——阿富汗空军的优秀飞行员穆罕默德•嘉兹克•汗。


喀布尔(像)

二、穆罕默德行动:进入U—2,装一颗螺钉。

穆罕默德按照相关指示,到了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市美军机场旁的一间咖啡店里,找到了他的朋友布托,请他帮忙在机场找一份工作。

于是,穆罕默德在布托的帮助下,顶替了美军机场一名生病的清道夫,混进了白沙瓦美军机场。


余晖中的白沙瓦市(像)

之后,穆罕默德用大价钱收买了美军机场的一个食堂工作人员,得知专搞高空间谍飞行的双十中队已经从土耳其调到了白沙瓦机场。

接着,他又摸清了飞机停靠的位置及驾驶U—2飞机的鲍威尔的相关情况。

同时,穆罕默德暗中用高倍红外线望远镜仔细观察U—2飞机及其周边情况。他发现,值班士兵每2小时换一次岗,交接地点都是在飞机右舷,离机舱门较远。

这天夜里两点,穆罕默德趁着换岗哨兵聊天的时候,赤脚溜进飞机,钻进了驾驶舱。

他从机舱里的众多仪表中,找到了高度仪。高度仪外有一个塑料外罩,塑料外罩被四个细小的螺钉紧紧地固定着,每个角有一颗。

穆罕默德用手慢慢地拧下了右上角的一颗螺钉,换上了他带来的一颗完全相同的、具有极强磁性的螺钉。

之后,穆罕默德又趁着士兵换岗的机会,溜下飞机,离开了机场。

高度仪是按照无液原理工作的,根据大气层的压力做出反应。气压越低,飞得越高,高度仪的指针就向右摆动,标示出飞行的高度。

穆罕默德换上的螺钉具有很强的磁性,可吸引极细的高度仪指针。

三、鲍威尔驾驶U—2:仪器误导,成苏联俘虏。

鲍威尔驾驶U—2升空后,当飞机升至1万英尺的实际高度时,由于穆罕默德换上的螺钉具有很强的磁性,可吸引极细的高度仪指针,于是高度仪的指针便提前指到了6.8万英尺最高限度。

这个高度,是当时苏联的制空能力可望而不可及的。

认为已经到了最高限度的鲍威尔,自然就不再继续抬升飞机的飞行高度。


被击落的的U—2侦察机(像)

当鲍威尔飞到苏联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上空时,飞机的实际高度正好在苏军制空能力范围内,结果被苏军轻易地打了下来 。

真相有了,苏联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当然,制空能力还得继续提高。


老王头谈历史


故事的开始没有疑问,美苏军备竞赛时间,两国通过各种办法想获取对方核武器研发信息,美国搞出了具备高空飞行的U-2侦察机,U-2侦察机能够在21336米高空执行全天候侦察任务,而这个飞行高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所有战斗机的禁区,这也为后来U-2被击落下来带来了疑惑。
下面开始将故事:1960年5月1日上午,巴基斯坦白沙瓦机场上,由美国中情局控制的U-2高空侦察机准备就绪,这架神秘的飞机上没有任何识别标志,驾驶员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驾驶这架飞机前往苏联上空进行侦察活动。鲍尔斯驾驶着U-2侦察机从巴基斯坦起飞,飞过着阿富汗进入苏联领空,途经咸海、乌拉尔、阿尔汉格尔斯克、摩尔凌斯克到达挪威北部的博多。在苏联上空鲍尔斯发现了一处新的军事基地,并在地图上做了标记,任务要完成了,鲍尔斯检查了仪表、高度表一切正常,突然飞机被猛然撞击了一下,U-2开始下落,鲍尔斯九死一生,被苏联抓俘,判刑10年。后来美国为了了解怎么被打下来的用苏联间谍换回了鲍尔斯,1977年鲍尔斯因直升机油量耗尽死于坠机,时年48岁。



关于U-2飞机被如何击落的有三个版本:(一)导弹击落说:这个说法也是现在的一个主流说法,据说美国掌握了苏联已经有了能够将U-2飞机打下来的导弹萨姆-2导弹,但属于半信半疑,最后导致U-2被苏联部署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地空导弹击落下来。(二)间谍版本:这个版本最富有传奇性,苏联当时无法击落U-2侦察机,苏联面对U-2多次进入苏联领空很气愤,于是克格勃就研究出一个能让飞机高度表失灵的磁铁似的东西,装到U-2飞机的高度表上,高度表显示的飞行高度是两万米,其实实际高度是一万米,关键是如何装到U-2飞机上最具传奇性。



克格勃派出了嘉兹尼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通过机场的特殊关系和长时间的观察,嘉兹尼找到了接近U-2飞机的机会,偷偷溜进机舱,在U-2的高度表里面安装上磁力干扰设备,并偷偷溜了回来,神不知鬼不觉。驾驶员鲍尔斯也没有发现异常,当他驾驶U-2飞机进入苏联领空后,以为是在2万米高空飞行,其实是在一万米高空飞行,处于苏联防空导弹射程之内。结果被苏联防空导弹击落下来。这个说法据说来源于1965年,叛逃到美国的克格勃间谍巴托列斯基的说法。

(三)飞机撞击版本:这个更加惊心动魄,1996年11月1日,俄罗斯通讯社报道了前苏联飞行员门楚考夫向“俄通社”记者讲述的击落U-2飞机的秘密(此消息有待证实)。1960年5月1日门楚考夫驾驶苏-9截击机升空前去拦截U-2侦察机,和他同往的还有楚留奇大尉驾驶的米格-19战斗机。发现U-2间谍飞机后,这两架飞机都无法上升到U-2的高度,当时的苏-9没有配备导弹,因此得到了撞击的命令,正当发愁时,一股上升气流把门楚考夫驾驶的苏-9推向U-2的高度,利用这一瞬间撞向U-2飞机,导致其机翼折断,坠毁。同时苏联的地空导弹也开始发射,没打中U-2却击中了米格-19,门楚考夫驾驶受伤的苏-9返回机场。


门楚考夫后来才知道,空军为了让赫鲁晓夫高兴隐瞒了真像,说是地空导弹打下了U-2侦察机。还有一个版本,苏联导弹击中了米格-19,爆炸碎片击中了U-2侦察机,U-2受伤坠毁,飞行员鲍尔斯跳伞逃生。

当时苏联有没有可以击落U-2飞机的地空导弹呢?答案是有,萨姆-2地空导弹于1957年开始装备苏联防空导弹部队,萨姆-2地空导弹具备射高1~3万米以上的能力,完全可以击中U-2高空侦察机。据说苏联发射了十多枚萨姆-2防空导弹,其中由于协调不顺畅,导致一架米格-19飞机被导弹击落。至于U-2飞机到底是怎么被击落的,也没有一个正式的说法,多是猜测。不过随后,多架U-2侦察机被萨姆-2导弹击落,因此,导弹击落说还是有很大的可靠性的。苏联官方的答案,是导弹击落,因此,正规媒体也都引用导弹击落说了。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探讨评论!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兔哥42928


苏军击落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一共有2架,一架是在苏联境内,还有一架是在古巴上空,使用的武器都是萨姆2防空导弹。

U2高空侦察机是洛-马公司臭鼬🦨工厂的产品。

其中在苏联境内击落的那架是在1960年5月1日,关于这架U-2被击落有一个非常离奇的故事。就是当时由于U2的飞行高度太高,超过了当时苏联所有飞机和导弹的射击高度,于是苏联方面派遣了一名间谍潜入当时U2飞机的出发地,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用一粒特制的磁力螺丝替换了原来螺丝,这样在U2飞机接近最高飞行高度的时候,高度计的指针就会被磁螺丝吸过去,也就是飞机的实际飞行高度没有达到正常的飞行高度,也就是原来认为苏联的飞机导弹都不能达到的高度。

这个故事比较好玩,不过肯定是一个段子,因为后来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也击落了一架U2侦察机,而解放军的地空导弹部队一口气干掉了5架U-2,不可能每一架都是派人去放磁螺丝。还是萨姆2本身的性能能够满足打击U2的要求。

萨姆2的射击高度从1千米到32千米,足够把U2捅下来。

萨姆2导弹阵地的这种环形阵地到今天还是各国防空导弹阵地布置的一个范例。


有痰


苏军击落U-2飞机发生在1960年5月1日。

50年代初期,美国一般使用RB-47侦察机进行相关活动,随着苏联防空力量的增强 ,RB-47已经失去了往日的优势。为此,美国军方不得不研制一种可以继续执行高空侦察任务的飞机。

1954年4月,位于加福尼亚州的洛克希德公司高级研发中心著名的“臭鼬工厂”向美国国防部递交了研制新型高空侦察机的报告,极力推荐其总工程师凯利-约翰逊提出的CL-282项目方案。它就是U-2侦察机的前身。飞机以喷气滑翔机为设计原型,用XF-104原型机的机身和尾翼为基础,加上翼展长达21.54米、展弦比为10的机翼,作为新型高空侦察机的主要机体结构。其飞行高度可达22250米,足以避开当时苏联各种高射炮、导弹和歼击机的截击 。

CL-282项目得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和总统智囊团的注意在充分了解CL-282项目的设计理念和可能扮演的角色后,智囊团极力向总统推荐这个项目,这样可以发展高空侦察力量,及早探知苏联核武器的发展情况,以谋求战略上的先发制人。经过总统智囊团的游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1954年11月24日批准了该项目,并把计划的主导权交给了美国中央情报局,但空军还是为这个秘密计划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取消了他们原来与贝尔公司签订的订单,并正式将洛克希德的新飞机命名为U-2侦察机(U指多用途)。

1955年8月4日,飞机进行了首次试飞。之后1956年5月首批4架开始服役。对于是否动用该型飞机侦察苏联,美国政府一直犹豫不定。不过由于之前1954年5月1日苏联展出了新式的米亚-4战略轰炸机,使得美国远距离预警时间减少一半。另一方面,之后的1955年和1956年空军节,该型飞机频频亮相,使得美国空军高层认为存在“轰炸机差距”。为了弄清楚是否存在差距,最终艾森豪威尔下定决心动用该型飞机深入苏联纵深了解实际情况。

1956年7月4日,U-2飞机首次入侵苏联领空,最东到达明斯克,遭到20多次拦截,主要是寻找在莫斯科附近的空军基地、在列宁格勒的造船厂和米亚-4轰炸机基地。7月5日,该型侦察机经基辅、明斯克在20000米高度到达莫斯科,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美国飞机在莫斯科上空的间谍飞行,历时8小时。7月9日和7月10日,又先后对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进行了3次侦察飞行。当时苏联防空军的雷达发现了目标,但高炮、防空导弹和歼击机无法抵达这一高度。

1956年7月10日,苏联正式向美方递交一份照会,抗议美方飞机越境侦察的行径。7月19日,美国暂时停止了对苏联的侦察活动。

此后1956年11月和12月,该型飞机出动侦察了亚美尼亚、里海地区。实际上,当时苏联防空军装备的C-25防空导弹(北约代号SA-1)已经具有击落这型飞机的能力,然而由于都是固定发射架,无法机动,因而U-2飞机屡屡侥幸逃脱。

1957-1959年,U-2飞机继续多次深入苏联领空,侦察黑海沿岸、中部地区以及苏军的洲际导弹阵地。尽管苏军多次出动歼击机进行拦截,但米格-19歼击机的升限只有16600米,与对方相差3000米,能做的只能是跟着对方。当然,此时,美军也得知苏军开始装备C-75防空导弹(北约代号SA-2),所以一方面有意减少了侦察飞行次数并对飞机加装了抗干扰设备,另一方面在执行任务时也尽量避开已知的C-75防空导弹发射阵地。

在1960年5月1日被击落前,美方最近的一次侦察飞行是在4月19日,在苏联领空飞行6小时48分。苏军出动了6架米格-19、2架米格-17歼击机进行拦截。当天,防空歼击航空兵第735团队2架刚装备的苏-9截击机也出动进行拦截,然而由于地面引导失误,没有发现目标。此外,虽然苏军在巴尔喀什湖布置有C-75防空导弹,但当天未进入值班状态。

1960年5月1日6时26分,鲍尔斯驾驶的编号c/n360的U-2飞机从巴基斯坦白沙瓦基地起飞。按照计划,他此次飞行将侦察苏联在叶卡特琳堡和普列谢茨克附近洲际导弹阵地及其周围地区,之后在挪威博德机场降落。

由于该型飞机多次侵入苏联领空,所以当它侵入国境不久,苏军雷达已经发现目标并开始将警报传递下去同时雷达保持不间断跟踪。此时,苏联正在为当天的阅兵式做最后准备工作。赫鲁晓夫在接到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电话后,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其击落。

苏军首先进行拦截的是转场经过的1架苏-9歼击机,由于形势紧急,该机没有携带武器,准备采取撞击方式对目标进行拦截。然而由于没有发现飞机,任务失败。

10时30分,U-2飞机准备穿越苏军防空导弹部队防区前往斯维尔德洛夫。这时,突然一道橙色光线照亮整个驾驶舱,随后飞机剧烈抖动起来,失去控制。鲍尔斯大吃一惊,解开安全带,迅速打开座舱盖,开始准备弹射。由于气流原因,他来不及按下飞机自毁按钮。在他跳伞后不久,另一枚导弹直接命中了飞机,他本人则在4600米高度降落伞自动打开,落地后被俘。

根据苏联记录,当时防空导弹第37和第57旅一共发射了14枚防空导弹。不过由于并不清楚在第一轮齐射中已经命中目标,所以又发射了几枚导弹。但是由于不同兵种之间协调问题,防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并不清楚附近有防空导弹部队,依然命令2架米格-19歼击机继续进行追踪,结果1架被己方导弹击落。

此时,红场的阅兵刚刚结束,正开始游行活动,国土防空军司令比留佐夫匆匆向赫鲁晓夫进行了汇报。赫鲁晓夫欣喜异常。5月2日,他在最高苏维埃委员会上秘密宣布了此事。5月7日,苏联公开向媒体通报,并展示被俘的飞行员和U-2飞机残骸(整体架构尚存)。


荣华之武器堂


就是被萨姆–2防空导弹打下来的,从军事角度来说毋庸置疑!

苏联由于国土面积太大,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可以将整个北美洲装进去,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刚结束二战世界就进入到了冷战初期,西方RB–29、RB–57D、U–2...等战略侦察机凭借航程远、飞行高度高的优势不断的对苏联腹地进行战略侦察,甚至出现在苏联红场阅兵式的上空...对于苏联来说冷战初期整体实力与西方差距很大,就要在军备竞赛当中保持“神秘”,否则被西方识破了底牌有可能输了整场,但西方特别是美国凭借技术优势不断的派战略侦察机袭扰实在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U2战略侦察机在20100米拍摄到莫斯科郊外机场的高清晰度照片,显示有几十架图–4型轰炸机。

为了抗击美军的战略侦察机,苏联在1954年装备了世界上第一种实用性型地空导弹萨姆–1,该导弹最大射程40公里、最大射高20000米,理论上可以击落20000米高度的侦察机,但导弹发射后上升的越高受地球引力影响就越大,加上助推燃料的耗尽爬升速度也会变慢,这种情况下要想击落战略侦察机概率太低了。
萨姆–1对战略轰炸机的抗击是有效的,但是对抗高空侦察机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

由于萨姆–1不足以保卫苏联领空不受U–2侦察机的侵犯,苏联在它的基础上又研制出来萨姆–2导弹,萨姆–2是大型防空导弹,弹长超过10米,最大射程维持在40公里,但它的最大射高提高到了32000米,导弹的战斗部装药也提高到了135公斤,采用无线电近炸引信,当导弹距离目标还有30米时引信引爆战斗部形成3000块弹片呈扇面状高速冲击目标,弹片杀伤半径为250米,任何飞机受到这样的打击都会被击落!所以,从武器装备是层面来说萨姆–2理所当然的可以击落U–2高空侦察机。


萨姆–2是世界上战果最显赫的地空导弹,先后击落了RB–57D、U2、B52...等美军战略级武器,它也是世界上装备数量最大的地空导弹,估计全世界装备超过10000枚的萨姆–2及其改进型。

关于1960年5月1日萨姆–2击落U2侦察机的事件有很多传闻,流传最广的是:在鲍尔斯驾驶U2的头天晚上,一名苏联克格勃间谍潜入了白沙瓦机场,将一颗带有磁性的螺丝钉安装在了U2高度表上,当鲍尔斯起飞后错误的根据高度表指针高度飞入了苏联领空,是因为高度降低才被萨姆–2击落了...故事极具传奇色彩,有鼻子有眼的。


但这个故事从军事角度来说是不成立的,首先:U2这的战略侦察机在执行任务前需要有20多个地勤技师对它进行全面检查,飞机状态良好无异常后就要封闭发动机进气道和座舱盖,停放在严格看管的机库内不得靠近,执行任务前几个小时还要对飞机进行最后的排查,然后才拖出机库、飞行员登机、起飞...这一系列严密检查和看管措施任何人无关都进不去,苏联间谍有隐身术吗?
第二: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苏联间谍潜入机库再将磁性螺丝钉安在高度表上,在飞行过程也会引起鲍尔斯注意的,因为U2侦察机没有其它武器,高度就是它唯一的武器,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员要时刻都观察高度表的指针,如果一个指针转动,另一个不转说明高度表有问题!飞行员会马上返航的,而且磁性螺丝钉不可能做到只干扰一个指针,另一个没有异常。

这是U2在15000米高度拍的是地面景象。

驾驶U–2都是资深的飞行员,至少要有2000小时的安全飞行时间,是不可能找一个刚从航校毕业的见习飞行员的,U–2的飞行员都要接受再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有一个科目叫做:地形识别,也就是在飞行过程中要根据起伏的山脉为地标参照物,比如说:从白沙瓦飞入到苏联领空这段航程的过程中能看到很多的高峰,飞行员在10000米的高空看到的山峰大小和在15000米高度看到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这就像我们在500米处看到的楼房大小和在1000米处看到的大小也是不一样的...而地形识别就是在高度表出现故障之后飞行员的第二种判断高度的技能。


电影《间谍之桥》
当中鲍尔斯驾驶U2被击落的桥段。

打开照相舱对地面目标进行拍摄,作为资深飞行员如果发现
地面景象的距离和平时看到的不一样,就会判断出高度有问题。
萨姆–2来袭!U–2
这种高空侦察机机体结构很脆弱,机动能力也很差,萨姆–2就算是没有直接命中它也会因为巨大的爆炸冲击波将U–2击落的。
U–2只有一个发动机,被打坏后飞机马上就会坠落。

通过上面对于装备的分析,就可以知道萨姆–2击落U–2不存在什么疑点,也就更不存在什么间谍潜入的说法了,这显然是美国编造出来的谎言。

那么美国为啥要编造这样的谎言呢?首先是:给其他飞行员打气让他们不要惊慌,事实上U2这样的高空侦察机都被击落了谁不害怕啊?

第二:贬低苏联武器,U2被击落肯定要鼓舞其他与美国有敌对情绪的国家,如果这些国家部署萨姆2就会对美国飞机构成极大的威胁,事实证明U2被击落后,萨姆2在全世界扩散,到了21世纪它的改进型仍然在很多国家服役,也成就了一代传奇武器的威名。

第三,在西方“仆从国家”和民众之间制造恐慌,意思是白沙瓦军用机场那样防守严密的地方苏联间谍都能潜入何况你们家里?实际上通过对苏联的妖魔化,反苏、防苏成了冷战期间西方国家政府和普通群众的共识。

总之,苏联使用萨姆–2击落U–2这个事情从军事角度来说就是一次很正常的防空战斗,它和U–2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只不过U–2败落罢了,而美国在苏联俘虏了鲍尔斯掌握了证据后也向苏联道歉...事后双方在柏林交换了被俘的间谍人员...事件成了美苏冷战时期的一个小插曲。


皇家橡树1972


萨姆2


分享到:


相關文章: